最近看了不少关于《何以中国》的推送,有些对【中国】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供讨论一下。
【中国】一词据认为最早发现于西周的文物。青铜器铭文里有【宅兹中国】字样。较真地去找原文拓片,【中国】两个字应为【中或】。【或】被解释为戈和城垣。后世【或】加框,变成【國】。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现在【国】与【國】相通,但【玉】和【或】显然是不同的东西。提示有不同的文字起源。在古代,有的地方是【中或】,有的地方是【中玉】。
一个类似的用法就是【中山】。需要指出的是,【中山】的【山】字可能是后世附会。由细线条组成的国号【中山】的【山】字和用三角形组成甲骨文的【山】完全不同。【中山】的【山】,从中山国王级大墓出土山型礼器文物看,代表其王权国徽,是一种类似于三叉戟的兵器。这提示我们,先秦时期,和殷商的【亚】(阿)类似,存在一种使用【中】作为修饰前缀的命名方式。
反过来看甲骨文和金文的【中】,其符号就是一根杆插几条布条(或旗帜)。其是否有后世“中间”“中央”的含义另说。这个插旗的符号在现代各种文化里仍然广泛使用,很容易理解为政权,或者现代意义上的【国】的意思。而【或】【玉】反而没有现代国家的含义,而可能是国家的名字或代表符号。
所以,【中国】的意思现代可能理解反了,和【中山】是“山型器”为标志的政权(国家)类似,不是位居中央的国家,而是玉(礼器)为标志的政权(国家)。【中國】则是以戈为标志的政权(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