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 本来没想回帖,就是重感冒修养闲着有时间码字打发时间。不过又看到比较奇葩的回复,那么整合一下发个贴吧:纯个人意见不负责任:刹车卡钳装前边儿还是装后边儿?悬挂硬的软的那个操控好?
--------
LOL 不熟悉苏八路suv 菜车,但就事论事儿如果硬的话对操控肯定是优点,现在最害怕原厂软车,拐个弯儿歪来歪去,也因此特别容易晕车痛苦呕吐。硬梆梆地虽然颠得厉害,但这是撞击运动不是软簧的伸缩运动,起码不会晕车
硬车肯定是‘运动’必须,赛道车普遍硬簧粗ARB 改良过弯,极速爬山车更是普遍超硬簧,底盘低了山路快,但是簧不够硬就会挂底盘(还有感受弹簧软硬其实更多是阻尼,不是弹簧,弹簧硬了阻尼机构如果优越也可以相对舒适,所以弹簧绝对要硬。当然穷鬼我等只能便宜二手硬簧+硬阻尼忍着,再颠起码解决了自己晕车难受。LOL我的车是$240 买的完美不漏TRD硬簧,1300kg的车前10后8,只有四档阻尼的KYB 老筒子加上防滚笼,硬得颠死。一般菜车前3-4后2-3居顶了。备用车也是$240捡了CUSCO给subie WRX的簧自己改在小丰田上,1100kg的破车前8后8LOL,不过五档可调曲线也舒适,比TRD 那个硬得颠死人强多了)
当然理论软簧抓地力更强,但简单弹簧-阻尼独立悬挂软簧对机动恶劣影响太大。更不要提老劣的非独立。发挥软簧抓地力当然还是得主动可变-反独立悬挂。比如前轮爬过高坡,被压缩反而瞬间变软,前轮一变软没被压缩的后轮反而立即巨硬。不管电子液压摄像雷达、还是老掉牙的全长cam bar/全长torsion bar/多组平衡之类纯机械液压也能做到,就是成本。。。 1983年丰田雪铁龙雷诺还都有信仰在做在卖(5代丰田Celica ST183 GTR款,全主动悬挂,四轮转向),但现在没利益不会有厂家做商品车卖的。只有希腊Korres 这种小众kit car 神车了贵死。。。
--------
喜欢跑赛道,经常捧奖杯的Hayes 回复提到了他用14.5kg / 12kg。当然了实际上性能车全都是恐怖的硬簧,尤其hillclimb。
如果要完美的悬挂,必须要有时候像独立,有时候是反独立,那样也能发挥实际抓地力更好的软簧(要簧力也能可变的话)。当然最好烧钱软件主动,但也可以被动机械达到极佳效果。但是成本很高,买菜车永远不会再有了。。。 (当然了买菜车比如早期雪铁龙雷诺丰田1983年就开始批量生产主动悬挂买菜车,但那并不是有效的主动,只是主动调节damper 档位。现在改装件全都可以这样做,但并没有很好效果)
--------
好车前卡钳装rotor后面缝隙朝前
菜车为省钱省空间装前面就别露出来装逼了
只看外表瞎扯淡说的就是这种 你有吹风冷却管吗???(要牺牲后备箱后座空间哟,记得中米都喜欢内部空间不能牺牲) 没有吹风冷却管,那么后卡钳远远不如前卡钳
工程百多年了前轮前卡上卡;后轮后卡下卡不是想当然的。正常前置发动机买菜车,前轮前卡钳转向力臂强,对悬挂加压是伸展方向帮助平衡,额外顺便卡钳能保持洁净不积尘。反之就是牺牲掉了操控性。所以是所有厂家公认一贯的黄金标准。
你只要看丰田就知道。老破车便宜烂货MR2 就是前轮后卡;后轮前卡。这是MR 这种非常灵活但是容易失稳的重心导致的,天经地义,但是如果你没有吹风冷却管——那么这种布置毫无优越性;只是和前置车要前卡一样,看重心转向悬挂布局只有这样做才最好。你拍的破鞋不过是一家最喜欢更危险的RR 设计而已吧,而且民用车也不会给你配吹风冷却管。打个比方(不支持不反对)这等于一个裸猿生了是白皮 就瞬间亢奋YY了,说黄皮都不入流
当然不排除有煞笔看了别人亢奋了,自己不改变重心和转向布局(重心后移,转向前移。FR高架发动机很多也天然适合这样,没啥优缺点,仅仅影响布置方便)就也想玩儿前轮后卡。虽然其实也差别不大伤害微乎其微,但还是有伤害的。打个比方(不支持不反对)等于裸猿黄皮看了别的亢奋了,冒着微小皮肤不舒适(效果一般不严重)染成别的颜色
--------
世界最强之车,纽北和PP 超大比分差距绝对世界纪录保持者,正经儿赛车(破鞋的爸爸VW造的)I.D R。拼公路和爬山可以秒杀掉一切F1和LMP无疑问。
顺便,不懂还感兴趣的人可以看EE 的科普。Spoiler:没有冷却管的话怎么布置都毫无积极意义,跟着悬挂布局哪儿有空哪儿来就行,正巧前重心的一般转向和ARB在后面装前避开,后重心的MR RR和有些FR一般是转向和ARB装前面,后面避开。有冷却管的话装后面节省了管子和空间,省了空间是很积极的,当然跟你单算刹车性能完全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