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波兰干苏联?
二战中德国应该放弃进攻列宁格勒,加强中线,尤其是南线
版主: Softfist
#42 Re: 二战中德国应该放弃进攻列宁格勒,加强中线,尤其是南线
那时波兰是内陆国,东普鲁士东边是波罗地海三国,都是德国的铁杆
另外,德国其实早就和苏联已经开战了
芬兰是德国在支持,德军直接在芬兰和苏军开战
#45 Re: 二战中德国应该放弃进攻列宁格勒,加强中线,尤其是南线
二战中有几个历史疑点:
1)德军让英法联军从容撤退。让英法保留了生力军。
2)干英国佬半途而废,转身进攻苏联。小鬼还没搞定就直接打大boss。
3)南方集团军分兵进攻斯大林格勒。 最后鸡飞蛋打油田啥的一个都没捞着。
#46 Re: 二战中德国应该放弃进攻列宁格勒,加强中线,尤其是南线
_notalandlord 写了: 2025年 10月 15日 22:19二战中有几个历史疑点:
1)德军让英法联军从容撤退。让英法保留了生力军。
2)干英国佬半途而废,转身进攻苏联。小鬼还没搞定就直接打大boss。
3)南方集团军分兵进攻斯大林格勒。 最后鸡飞蛋打油田啥的一个都没捞着。
1) 2) 都可以用种族主义来解释,那个时代的人都是仰望大英帝国,包括约大叔这样的牛人。现在来看,英国只剩下一个空壳,打完二战,损失其实比德国大多了(按损失的领土百分比看)。但当时的人不敢这么看,就跟今天各国不敢低估美帝一样,虽然美帝只剩下FIRE了。
#47 Re: 二战中德国应该放弃进攻列宁格勒,加强中线,尤其是南线
没用,一战中对德国伤害最大的是法国,沙俄是德国手下败将,希特勒首先要找英法报仇。
德苏瓜分波兰时的边界大体上是一战前德国与沙俄的边界。
#48 Re: 二战中德国应该放弃进攻列宁格勒,加强中线,尤其是南线
德意志认为自己跟大英帝国一样都是盎萨人种, 应该属于同盟, 不愿意下死手.
另外, 从战略利益角度, 实际上德国跟大英帝国确实有共同利益. 实际上当时的明眼人都知道未来必然是美国与苏联两强崛起瓜分天下的局势, 如果德国跟大英帝国结盟的话确实有可能阻止美苏的崛起, 而且大英帝国内部也有很多势力试图跟德国结盟, 不过失败了, 最终是邱吉尔这傻逼玩意得势了,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_notalandlord 写了: 2025年 10月 15日 22:19二战中有几个历史疑点:
1)德军让英法联军从容撤退。让英法保留了生力军。
2)干英国佬半途而废,转身进攻苏联。小鬼还没搞定就直接打大boss。
3)南方集团军分兵进攻斯大林格勒。 最后鸡飞蛋打油田啥的一个都没捞着。
#49 Re: 二战中德国应该放弃进攻列宁格勒,加强中线,尤其是南线
ruisseau 写了: 2025年 10月 15日 22:58德意志认为自己跟大英帝国一样都是盎萨人种, 应该属于同盟, 不愿意下死手.
另外, 从战略利益角度, 实际上德国跟大英帝国确实有共同利益. 实际上当时的明眼人都知道未来必然是美国与苏联两强崛起瓜分天下的局势, 如果德国跟大英帝国结盟的话确实有可能阻止美苏的崛起, 而且大英帝国内部也有很多势力试图跟德国结盟, 不过失败了, 最终是邱吉尔这傻逼玩意得势了,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你这个第一部分是对的,比如赫斯,爱德华八世都是这样的,
但是你觉得那时候欧洲elite会认为美苏崛起称霸就不符合历史了。跟欧洲人打交道多了,他们不会认为自己不行的。看看现在,都啥样了,还要跟大毛死磕。本质上就是自卑和自大的结合。但三十年代的欧洲自卑是不存在的,当时也没有理由存在。美苏称霸是二战的结果,美国独霸是冷战的结果。这之前,大家都很尊重现任霸主,直到没有退路才发现霸主不过是个纸老虎
#50 Re: 二战中德国应该放弃进攻列宁格勒,加强中线,尤其是南线
newstudent 写了: 2025年 10月 15日 15:58日本没有战略家,从持续发展海军就能看出来。
日本初期发展海军,是道理的,因为日本是岛国,没有海军出不去。
但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已经在中国有据点了,而且是比日本本土还大的肥沃土地。
这时候海军只有护航的用处。再大力发展海军是极大的浪费。
从甲午到二战,日本军费大部分都浪费在了海军。
也万幸日本如此,如果日本把那些人力,物力的一半发展陆军,中国怕是完了。我曾经看过一些人写的日本人的特点,就是一旦有先例,后面必须遵守,不撞南墙不回头。
帝国陆军和海军的斗争
是贯穿整个20世纪上半叶的主线条
-
- 论坛元老
Dashabi01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1027
- 帖子: 26891
-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8日 19:14
#51 Re: 二战中德国应该放弃进攻列宁格勒,加强中线,尤其是南线
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慕尼黑协定就是祸水东引
英法一直在根据这个原则
结果呢?搬砖砸脚!
你丫的真的要祸水东引
就不要对德国宣战啊
首鼠两端 自食其果
说来说去 只能说英法这俩蠢驴
活该!
#52 Re: 二战中德国应该放弃进攻列宁格勒,加强中线,尤其是南线
ZMZM 写了: 2025年 10月 15日 16:45这个我不同意,你说这么多国家,一旦英伦三岛被占领了,其他都是没头的苍蝇,不过一团散沙而已。
希特勒的错误其实是一个种族主义的错误,就是误以为和英美可以达成和平而和苏联不可避免的冲突。所以最后放弃英国专攻苏联。
其实苏联当时没有能力进攻德国,德国如果利用德日联盟改进他的海军航空兵,入侵英国成功不过是个时间问题。然后回头收了土耳其杀向中东,那就立于不败之地。最差的方案,和平相处,积累石油和整合欧洲,那也是不败之地。看看真实的历史,即使希犯了这么多战略错误,美苏英三大帝国合力才勉强把德国干翻,说实话,如果德国不缺石油鹿死谁手真不一定。
德国没实力直接登陆英国,空军海军都不行。德国对英国最大的威胁是潜艇部队。
#53 Re: 二战中德国应该放弃进攻列宁格勒,加强中线,尤其是南线
ZMZM 写了: 2025年 10月 15日 18:49我觉得希特勒三路进军和先基辅后莫斯科没错,战争首先以消灭对方有生力量为主。列宁格勒有苏军重兵集团,也是工业和人口中心,属于必须占领的范围。希的主要错误是对苏联体量估计错误,应该先英国后苏联,苏联甚至不用打,在没有外在压力情况之下俄/苏容易内爆,在外来压力下,反作用力惊人。所以对俄国一定要怀柔
天灭德国,小胡子西线胜利后就飘了。他最后的机会就是直取莫斯科,这个也是普鲁士军官团的战略。当时莫斯科属于不设防的状态,夏季自然条件也合适。后面打完基辅再进攻莫斯科,德军什么有利条件都没有了,大胡子加强了城防,从各处调集了部队,俄国进入秋雨季节,道路泥泞,德军根本没法机动,给了俄国人更多的准备时间。上冻后虽然可以进攻了,但是白天适宜军事行动的光照时间只有4小时,紧接着是百年一遇的冬季严寒提前来临,德国人只能撤军。
#54 Re: 二战中德国应该放弃进攻列宁格勒,加强中线,尤其是南线
Casper 写了: 2025年 10月 15日 13:30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也常被军事史学者争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战略目标、资源分配、地理与政治意义三个角度来看:
一、德国的总体战略目标
希特勒发动“巴巴罗萨行动”的核心目标是:
- 摧毁苏联国家(不是单纯夺取城市);
占领乌克兰、伏尔加河流域与高加索油田,获取粮食和石油资源;
防止苏联东线工业基地支撑长期战争。
从这个角度讲,北线的目标——列宁格勒——既不富产资源,也非工业重心,战略价值有限。它更多是象征意义(列宁之城、苏联革命象征)和地理位置(波罗的海控制点)。
二、北线战役的实际代价与收益
代价极高:
北线地形复杂,森林、湿地众多,不利于机械化部队;
供应线极长;
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兵力有限;
攻城战需要大量炮兵与补给,但德国在1941年夏季缺乏这些资源。
收益有限:
即使攻下列宁格勒,也难以继续深入;
芬兰方面(盟军)并未积极进攻,只想收复失地;
无法直接打击莫斯科或南部的苏联经济中心。
三、假如放弃北线,改投中线或南线
如果德国在1941年:
不围列宁格勒,而将北方集团军群部分兵力调往中央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
或支援南方集团军群(乌克兰战役),
那么有可能:
莫斯科战役更早发动(在秋季泥泞前),
铁路交通枢纽更快被夺取(削弱苏军指挥与补给);
但也可能让苏军在北方保有工业、舰队与士气支撑点。
有部分德国将领(如古德里安)和战后分析者认为:
“北线应当战略防御,把主力用于中央或南部。”
四、政治象征层面
希特勒本人极重视“象征性胜利”。列宁格勒作为“列宁之城”,在他看来是必须摧毁的目标。
这导致战略目标被政治情绪掺杂,造成资源分散。结果:三线作战(列宁格勒、莫斯科、乌克兰)都未能彻底完成。
结论
从纯军事角度看:
理由:
北线地形与资源不利;
无法决定战争胜负;
分散兵力削弱了中央突破的机会。
但从政治角度,列宁格勒的象征意义让希特勒无法放弃。
最终的围城战(持续900天)成为德国战略资源的巨大消耗点,也没有带来战略成果。
三条线都要打,要不然敌人就有机动后备部队随时抄你后路。小胡子是不听国防军安排,偏要停了中线的攻势,抽调部队去基辅作战,结果满盘皆输。
#57 Re: 二战中德国应该放弃进攻列宁格勒,加强中线,尤其是南线
lnewmitbbsl 写了: 2025年 10月 16日 05:13天灭德国,小胡子西线胜利后就飘了。他最后的机会就是直取莫斯科,这个也是普鲁士军官团的战略。当时莫斯科属于不设防的状态,夏季自然条件也合适。后面打完基辅再进攻莫斯科,德军什么有利条件都没有了,大胡子加强了城防,从各处调集了部队,俄国进入秋雨季节,道路泥泞,德军根本没法机动,给了俄国人更多的准备时间。上冻后虽然可以进攻了,但是白天适宜军事行动的光照时间只有4小时,紧接着是百年一遇的冬季严寒提前来临,德国人只能撤军。
拿破仑拿下莫斯科也没有赢,我觉得希特勒还是很吸取历史教训的,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和削弱敌方经济资源为主。这都是正确的策略。
#59 Re: 二战中德国应该放弃进攻列宁格勒,加强中线,尤其是南线
"内陆"国的驱逐舰潜艇是肿么逃到鸦片国的?
molen 写了: 2025年 10月 15日 19:49那时波兰是内陆国,东普鲁士东边是波罗地海三国,都是德国的铁杆
另外,德国其实早就和苏联已经开战了
芬兰是德国在支持,德军直接在芬兰和苏军开战
#60 Re: 二战中德国应该放弃进攻列宁格勒,加强中线,尤其是南线
德国海军在波罗的海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布雷/设施反潜网,基本实现把“整个波罗的海成了德国的内湖”, 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只能龟缩在列宁格勒等港口
德军根本没有能力夺取苏联北极港口,山地部队联合芬兰企图威胁摩尔曼斯克的Operation Silverfox之类战役计划寸步难行,开打没久就僵停了
xiaxia 写了: 2025年 10月 15日 17:05基辛格的回忆录里有
毛泽东的复盘是
德国应该以北线为主
如果拿下列宁格勒
整个北方集群就被解放出来,而且没有需要掩护的侧翼
极大节省了兵力
北方集群可以从侧后迂回莫斯科。莫斯科喀山一带是苏联防守的薄弱环节,但又是苏联主要的工业基地
伊朗中亚路线开辟前,北大西洋港口是美援的主要路线。这条路被断了
整个波罗的海成了德国的内湖,极大便利了后勤交通,从德国海运列宁格勒,再从列宁格勒通过铁路通往苏联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