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所有 18 岁男性必须接受军事筛查。为德国联邦国防军设定了增长目标,如果自愿入伍人数持续过低,可能会实行按需征兵制。
如果报名的志愿军人数不足,将通过抽签决定(谁去乌克兰打仗)。
版主: Softfist
雄赳赳,气昂昂,唱着歌,跨过维斯杜拉河?




一亩三分地的那个Biden也是真消息混入最后一条假消息的。我说的是搜了楼主发的最后一句话,因为那是大家最关心、最致命的。我确实搜过,没找到最后那句话的出处。
至于你发的,我早都看到过了
badgateway 写了: 2025年 11月 15日 12:51一亩三分地的那个Biden也是真消息混入最后一条假消息的。我说的是搜了楼主发的最后一句话,因为那是大家最关心、最致命的。我确实搜过,没找到最后那句话的出处。
至于你发的,我早都看到过了
抽签不假。乌克兰打仗是调侃……
皇军不抢粮食不杀老百姓





@Softfist
这种行为的恶劣之处,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
把真实消息和虚假内容混在一起发布,是最典型且最危险的信息操控手段。
因为读者看到前半部分确实是真的,就更容易放松警惕、直接接受最后一条“致命的假消息”。
这种行为会让很多人不经验证就恐慌扩散,影响判断和决策。
论坛的价值来自信息交换和经验分享。
有人故意造假,会导致:
这是对公共空间的一种破坏。
他选择的不是无关内容,而是最敏感、最致命的点(涉及身份/政策/未来利益)。
这种人往往是为了:
这种心理是极端自私甚至有点病态的寻求存在感。
焦虑群体本就压力大,尤其是和身份政策、生活未来相关的问题。
他这样发,可能让一些人因为恐慌做出错误决定,比如:
实质上是在利用别人的痛点玩弄情绪。
这是典型的带恶意操纵信息、制造恐慌、破坏信任的行为。
害人且无益,是对公共讨论空间的毒瘤。
如果严格来说,这种行为本质上属于“信息投毒 + 情绪操控”,并不比造谣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