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你的指点,你才是真牛!要不我都不知道流体仿真现在这么先进容易了。想当年用的美国最先进的软件,算一块应力分布,非常的啰嗦而且耗时。现在,建个车模型,算一算,分分钟的事。Riikanbkk 写了: 2024年 8月 4日 11:08 庐山瀑布赞!牛
气动就是有时候很玄学,虽然一般课本的理想情况例子俄自诩看一眼就能估出雷诺数和大体流样,但实际情况哪怕仍然很单纯,只要不是完美理想样本,气流就是各种玄学,各种敷面/层流/涡旋总是出现在最匪夷所思的情况。。。还是只能OP这样的拟真和实测才有意义丫。我唯一的建议还是实测时按满油加油法人工计算mpg吧,说不定车机计算的会有误差?(不管车机是按inj duty cylce,还是也有油箱油位,全都非常不准啊,一般车肯定没有FPR sensor和 flowmetre)
我每次加油都做记录,核算MPG。每次加油是不是都一样的满?所以也有误差。这里误差不重要,要紧的是重复性和一致性,所幸重复性很好,一致性也完全可估摸。
我把仿真的设置检查了一下,改用force而不是normal force,另外发现第一次的仿真结果和后面的区别差别挺大的。现在的结果看起来很逻辑了,也和我的路试结果吻合。比如20寸高比24寸几乎没有改进,加导流板(wind faring)也没有明显作用。
仿真发现19寸和20寸有显著区别,再往下,阻力的减少并不显著。再多削掉每一寸,headroom的牺牲都太大了,所以我准备再剪掉1寸而不是2寸。气动确实是玄学,size matters!Every inch counts.
另外注意到,原车的上升力很大,1500lbf,加了房车后大大减少到400以下。也许原来没有1500那么大,但是这个区别应该是确实存在的,而且不小。也就是说,除了cap本身的重量之外(买来的都有200磅以上),在高速上这个”重量“还要加倍。网络上基本上还没有人谈到这一点,也是这次仿真的巨大收获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