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神话被证实...
版主: Softfist
-
ssskof2002(闪电五连鞭)
- 论坛支柱

- 帖子互动: 640
- 帖子: 13263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31日 13:27
-
Livermore1930(昵称)
- 论坛精英

- 帖子互动: 532
- 帖子: 6243
- 注册时间: 2024年 3月 2日 09:40
-
Livermore1930(昵称)
- 论坛精英

- 帖子互动: 532
- 帖子: 6243
- 注册时间: 2024年 3月 2日 09:40
-
flyingbeast
- 著名点评

- 帖子互动: 171
- 帖子: 5247
- 注册时间: 2022年 8月 1日 13:30
#30 Re: 姜萍神话被证实...
造这个假到底有什么目的和好处?就为了出面?
kiwi 写了: 2024年 11月 2日 22:40 是个神话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获奖名单已正式发布,共有86名选手获奖,其中金奖5名,银奖10名,铜奖20名,优秀奖51名。我们对各位获奖选手表示祝贺,并衷心感谢大家对本届竞赛的关注和支持。
在本届竞赛中,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王某某和其指导的学生入围决赛,引发社会关注。根据决赛阅卷结果,二人未获奖。据调查了解,王某某在预选赛中对其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违反了预选赛关于“禁止与他人讨论”的规则。这也暴露出竞赛赛制不够完善、管理不够严谨等问题。对此,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作为一项旨在为数学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的民间赛事,组委会将认真听取各方的批评和建议,吸取教训,优化规则,让竞赛活动更加规范。欢迎社会各界继续关心、支持和监督。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
2024年11月3日
![]()
#33 Re: 姜萍神话被证实...
问题在于,从一开始,围绕姜萍事件的绝大多数讨论就不是从学术角度出发的,大家各有各的诉求,但都与学术无关。
先说正方角度。许多媒体和自媒体的态度很鲜明,那就是要“赢”:如果一个中专少女就能震惊数学界,那么我国教育之成功、人才之济济也就可以想象了。
另一些人(多见于微博、豆瓣、小红书等平台)的目标则是“打拳”:姜萍不但是一个女生,而且是一个出身农村的女生,好像还不是独生子女。一个这样的女生能震惊主要由男性构成、由男性掌握话语权的“全球数学界”,其宣传意义绝对不可小视。尤其是在7月以后,姜萍视频板书里的低级错误引发的质疑之声越来越多,为姜萍辩护的人采取的主要话术则是“你们就是看不惯天才少女”,“难道女生就不配成为数学天才吗”,等等。这种打拳行为也引发了对面的“反向打拳”,宣称女性在数学上的天赋就是不如男性云云——总之已经与学术本身毫无关系了。
还有一些人的目标是“拷问教育制度”:把姜萍作为论证当前教育制度僵化、埋没人才的一大论据,主张提升大学乃至中学录取的“灵活性”。这些人往往与前两者有重叠,例如某些“赢学大V”同时也发表了希望大学为姜萍这样的“偏科天才”提供上升通道。公允地说,这些人并非全是出于利益角度,毕竟教育制度就是要与时俱进的,关键是怎么改进。如果在数学这样一个公认最严谨、门槛最高的领域也能出现拷问教育制度的天才,那么教育制度或许真的需要改进了?
除此之外,还存在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那就是中文互联网常见的反智主义大V群体(往往与“赢学家”有重叠):他们一贯致力于证明“知识分子没什么厉害的”,知识界搞的那套东西纯属故弄玄虚,普通人稍加训练就可以轻易手撕。某个千万粉丝的公众号(已被封)曾宣称“运载火箭的原理无非就是中国古代的窜天猴”;如果它没有被封,今天肯定会傲然宣称“姜萍证明了全球数学界不过如此”。
反方是最后的胜利者。然而,在反方立场上,真正从学术角度讨论问题的也寥寥无几,毕竟数学这个垂类太狭窄了、门槛太高了。绝大部分人其实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借着姜萍这个由头,宣扬自己的观点或打压别人的观点而已。上文已经提到的“反向打拳”就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其实,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很有兴趣看看,如果姜萍是个男的,社交媒体的讨论又会演化成什么方向。可惜事实不容假设。
另一个重要方向(多见于知乎)是借助“姜萍造假丑闻”去打击阿里等互联网大厂。我至今还对今年7月看到的一个知乎热门回答记忆犹新,其大意是:姜萍是以阿里为首的“互联网资本”为了挑战国内教育制度而造出来的神,对姜萍的所有宣传都是在对教育制度逼宫,其最终目的是制造“当代东林党”,全面夺取教育话语权……我把这个回答读了好几遍,不是因为它正确,而是因为它以雄辩的方式论证了一个扯淡的逻辑,让人不由回忆起多年前的“梁效”“罗思鼎”。其实宣传姜萍最用力的是诸多媒体和自媒体,而不是阿里达摩院——就算想挑战教育制度也轮不到它啊。
当然,从整体上讲,反方的态度还是比正方科学得多,论据也充分得多,例如姜萍那个著名的“主=6”板书。说来惭愧,在看到那个板书之前,我也乐意相信姜萍是天才少女,还觉得反方未免过于苛刻、小题大做了一点。在看到板书之后,我还是希望姜萍或其老师能出来正面回答一下,说不定是书写习惯导致的乌龙呢?可惜没有回答,也没有其他解释。作为一个数学水平停留在十多年前的人,我是从那时起感觉整个事情有造假可能性的。从那以后还坚定站在正方立场的,除非有什么独家内部消息,否则就完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https://mp.weixin.qq.com/s/aX_38mMpQ0
姜萍事件,从大众传播角度说一点我的看法
先说正方角度。许多媒体和自媒体的态度很鲜明,那就是要“赢”:如果一个中专少女就能震惊数学界,那么我国教育之成功、人才之济济也就可以想象了。
另一些人(多见于微博、豆瓣、小红书等平台)的目标则是“打拳”:姜萍不但是一个女生,而且是一个出身农村的女生,好像还不是独生子女。一个这样的女生能震惊主要由男性构成、由男性掌握话语权的“全球数学界”,其宣传意义绝对不可小视。尤其是在7月以后,姜萍视频板书里的低级错误引发的质疑之声越来越多,为姜萍辩护的人采取的主要话术则是“你们就是看不惯天才少女”,“难道女生就不配成为数学天才吗”,等等。这种打拳行为也引发了对面的“反向打拳”,宣称女性在数学上的天赋就是不如男性云云——总之已经与学术本身毫无关系了。
还有一些人的目标是“拷问教育制度”:把姜萍作为论证当前教育制度僵化、埋没人才的一大论据,主张提升大学乃至中学录取的“灵活性”。这些人往往与前两者有重叠,例如某些“赢学大V”同时也发表了希望大学为姜萍这样的“偏科天才”提供上升通道。公允地说,这些人并非全是出于利益角度,毕竟教育制度就是要与时俱进的,关键是怎么改进。如果在数学这样一个公认最严谨、门槛最高的领域也能出现拷问教育制度的天才,那么教育制度或许真的需要改进了?
除此之外,还存在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那就是中文互联网常见的反智主义大V群体(往往与“赢学家”有重叠):他们一贯致力于证明“知识分子没什么厉害的”,知识界搞的那套东西纯属故弄玄虚,普通人稍加训练就可以轻易手撕。某个千万粉丝的公众号(已被封)曾宣称“运载火箭的原理无非就是中国古代的窜天猴”;如果它没有被封,今天肯定会傲然宣称“姜萍证明了全球数学界不过如此”。
反方是最后的胜利者。然而,在反方立场上,真正从学术角度讨论问题的也寥寥无几,毕竟数学这个垂类太狭窄了、门槛太高了。绝大部分人其实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借着姜萍这个由头,宣扬自己的观点或打压别人的观点而已。上文已经提到的“反向打拳”就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其实,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很有兴趣看看,如果姜萍是个男的,社交媒体的讨论又会演化成什么方向。可惜事实不容假设。
另一个重要方向(多见于知乎)是借助“姜萍造假丑闻”去打击阿里等互联网大厂。我至今还对今年7月看到的一个知乎热门回答记忆犹新,其大意是:姜萍是以阿里为首的“互联网资本”为了挑战国内教育制度而造出来的神,对姜萍的所有宣传都是在对教育制度逼宫,其最终目的是制造“当代东林党”,全面夺取教育话语权……我把这个回答读了好几遍,不是因为它正确,而是因为它以雄辩的方式论证了一个扯淡的逻辑,让人不由回忆起多年前的“梁效”“罗思鼎”。其实宣传姜萍最用力的是诸多媒体和自媒体,而不是阿里达摩院——就算想挑战教育制度也轮不到它啊。
当然,从整体上讲,反方的态度还是比正方科学得多,论据也充分得多,例如姜萍那个著名的“主=6”板书。说来惭愧,在看到那个板书之前,我也乐意相信姜萍是天才少女,还觉得反方未免过于苛刻、小题大做了一点。在看到板书之后,我还是希望姜萍或其老师能出来正面回答一下,说不定是书写习惯导致的乌龙呢?可惜没有回答,也没有其他解释。作为一个数学水平停留在十多年前的人,我是从那时起感觉整个事情有造假可能性的。从那以后还坚定站在正方立场的,除非有什么独家内部消息,否则就完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https://mp.weixin.qq.com/s/aX_38mMpQ0
姜萍事件,从大众传播角度说一点我的看法
-
Xiaoduoduo(水佬倌)
- 知名作家

- 帖子互动: 28
- 帖子: 988
-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18日 22:03
-
Mouseinhouse
- 著名点评

- 帖子互动: 582
- 帖子: 3320
- 注册时间: 2024年 6月 3日 03:50
#39 Re: 姜萍神话被证实...
叔当时就指出,阿里达摩院在预赛中看到这么好的新闻素材,肯定是后续种种的幕后导演/推手(之一),预赛成绩和名次刻意拔高都有可能。netflix 写了: 2024年 11月 2日 23:56 草,在各类信息的基础上,买买提索男在8月就已经断定姜萍是作弊。为什么阿里一直拖到现在才承认?
阿里更失职的是,判断姜萍这种学历的有没有那个数学水平并不难,为什么当时不核实就放卫星?导致国家媒体帮着宣传假结果
只不过这次玩得太大了点,处理善后很花了些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