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大法案”通过的背后:民主党能不能抓住反击机会
特朗普“大法案”通过的背后:民主党能不能抓住反击机会?特朗普再次用他一贯浮夸直接的方式,为一项争议巨大的法案贴上了“又大又美”的标签。这个法案其实是一个包含超过240项条款的“共和党心愿清单”,其中既包括对寻求庇护者征收100美元申请费、削减可再生能源补贴,也包括拨款3亿美元保护特朗普私人住宅安全、斥资280亿美元造军舰,可谓包罗万象。在信息纷繁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这些具体细节大概率不会进入公众视野,但其核心意图非常清晰:永久延续2017年大规模减税政策、大幅提高军费支出,同时大幅削减低收入群体依赖的医疗补助项目(Medicaid)。而这一切将由美国政府新增3.1万亿美元债务来承担。至于特朗普在选战中承诺的“削减政府开支”,如今几乎不再被提起。这些承诺更像是一种用来拆解“非MAGA机构”的借口,比如削减对外援助和削弱司法部。连曾是特朗普盟友的马斯克也对此法案表达不满,声称若其通过,将成立新的“美国党”以示抗议。事实上,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的政治策略已完全转向权力巩固。他不断通过行政令扩大总统权限,并用“威胁初选挑战”方式压制党内异见。如今的国会几乎在政治舆论中“隐形”了,大多数美国人甚至不知道这项法案会大幅削减医疗补助,也未对迅速扩大的财政赤字产生太多关切。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并未因这项法案而失去民意。他在新闻镜头前依旧侃侃而谈,强调自己“执政战绩辉煌”,并高调宣称“这届任期将远超上届”。在他强势推动下,参众两院最终仅有寥寥几位共和党议员投了反对票,法案顺利通过。这项法案的本质,在于通过增加军费、削弱环保、减少福利来重新分配国家资源,其结果是让富人受益,而让普通工薪阶层负担加重。虽然也包括例如免除打工小费和加班费税收等“讨好底层”的措施,但这些微小让利完全无法掩盖对富人群体的巨大减税。讽刺的是,这个带来巨大财政赤字的法案,竟在一个自诩为“财政保守”的政党主导下通过。特朗普的“国家治理观”早已背离传统共和党的“平衡预算”理念。他执政逻辑更接近“先花后说”,将政治变成一场表演:移民驱逐成为电视镜头下的视觉冲击,国债则成为暂时可以搁置的“未来问题”。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民主党或许迎来了重新塑造自身形象的机会。在特朗普法案通过的同一个周末,纽约市长初选中,一位年仅33岁的左翼候选人佐赫兰·曼达尼,击败了党内老将、前州长科莫,震惊政坛。他主张公交免费、冻结房租、设立国营超市,并计划通过向亿万富翁征税来实现这些承诺。这一胜利表明:在“觉醒政治”退潮之后,美国社会正在重新关注经济公平。而特朗普“富人减税、穷人增负”的政策组合,为民主党提供了极具爆点的反击抓手。但问题在于:民主党能否抓住这一机会?目前,该党国会领导人如杰弗里斯尚未公开支持曼达尼等新左派势力,依旧将批评特朗普局限在“独裁者”这一旧话术上。但事实是,经历了十年“独裁”标签轰炸的选民,早已不再被这一论调所打动。相比之下,揭露特朗普法案“假民粹、真掠夺”的本质,或许才是更具说服力的方式。这项“大法案”,对民主党而言,确实是一份“又大又明显”的机会。关键在于,他们能不能有力、统一的去把这张牌打好
此博文来自论坛版块:美国新闻(USA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