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这种人代表了典型的南蛮子性格,崇洋媚外,对自己人残忍,虚荣,死要面子,气急败坏……
——————_——
一生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老作家魏巍同志,因为反对“资本家入党”,主办的《中流》杂志停刊,人被强制就医,享受的离休待遇暂停,不得见外人,通话被录音。医院保卫科科长跟魏老爷子关系好,还被调离了岗位。
很多小布尔乔亚津津乐道于《泰坦尼克号》一刀不剪,然而没人记得五十集大型连续剧《抗美援朝》拍摄完毕之后,被迫无法播出,胶片全部封存。这可是古月老师饰演毛泽东主席最后的绝唱,此后因为身体原因,他只能以配角身份短暂露面,2005年因病离世,没能看到抗美援朝题材作品再一次出现在大荧幕上。
同样的,喜欢《泰坦尼克号》的领导很不喜欢当时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认为是美化农民起义军,鼓励“造反”,所以《太平天国》再无重播,已经全面立项、剧本都创作了差不多的大型历史连续剧《李自成》也胎死腹中。
所以,我立场鲜明地反对“90年代文化繁荣”的说法,那时候所谓的“繁荣”带有鲜明的阶级指向性。那时候时代主旋律是大下岗,可曾有作品真实地反映下岗工人的境遇?没有。只有那一首“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和那一句“咱工人要为国家想,我不下刚谁下岗”。
黄宏在春晚上的那个小品,让多少下岗家庭连一个年都过不好,多少人下岗工人默默关掉了电视机。大年三十晚上都不忘骑脸嘲讽一下,肉体精神凌虐两开花。
所以说“什么树上开什么花,什么阶级说什么话”,市民家庭的子女可能因为看到了一刀不剪的铁达尼号或日漫,就对童年90年代加了一层美化滤镜,然而下岗工人子女、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老少边穷地区的子弟们,对于那个年代的回忆一定是另一个样子。
《铁达尼号》一刀不剪掉,《秦始皇与高渐离》被封杀,江泽民也没啥好吹的吧?
此博文来自论坛版块:军事天地(Military)
老江不然,老江属于是又当又立。又封杀别人,又加装自己文艺上开放
斯巴达克思才有点点意思
像腊肉那样,只准江青看毛片,屁民饿死才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