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对应老买买提的军事天地,观点交锋比较激烈,反驳不留情面,请作好心理准备。因为此版帖子太多,所以新帖不出现在首页新帖列表,防止首页新帖刷屏太快。


版主: Softfist

头像
none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4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帖子互动: 791
帖子: 25117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3:46

#1 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帖子 none楼主 »

分子人类学刚进入中国之时,很多人都以为只要父系Y染色体是O系就是汉族血统,近些年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而且O系也不是起源于中国的,从南亚到非洲马达加斯加都是O系,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早期由于样本和数据都非常有限,在基因检测中,甚至闹出过连黄种人和白种人都分不清的笑话,把殷商贵族的古dna误以为是西亚白种人,引发考古学界震惊。现在回头来看,10多年以前中国搞的一些分子人类学的研究结论,很多都已经被无情的推翻了。这就包括我上面说的,只要是父系Y染色体是O系就是汉族血统的推论。不仅仅是O系不代表汉族,连O系的下游O2系下面的很多具体分支也不代表是汉族,很多分支之间的祖源分化已经超过七八千年了,在东亚和南亚各个民族中都有,甚至在周边国家都有,而过去的分子人类学研究是没有能力区分的。所以过去很多人把O2(旧称O3)说成是汉族,把现今中国的汉族人口规模巨大说成是父系血统持续扩张而来,与少数民族的被汉化没有关系,汉族是世界范围内血统最为纯正的民族,显然是错误的,现在很多中国的分子人类学家都已经大幅度地修正了过去的说法,不敢再这样讲了。

过去还流行把D类型父系单倍群说成是矮黑人,把C类型父系单倍群说成是棕种人,是北亚的蒙古通古斯人,把Q类型父系单倍群等同于印第安人,把N类型父系单倍群等同于突厥人。这些说法现在看来也是错误的或者是片面的。

D类型父系单倍群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和西南,与氐羌民族有密切关系,但是在汉族先民中也有D,他们很早就参与了华夏族和汉族的形成。

Q类型父系单倍群,是夏人和匈奴人最主要的父系单倍群,这里你没有看错,根据最新的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匈奴人和夏人就是同一民族(图1)。对司马迁《史记·匈奴本纪》和汉朝人乐彦《括地谱》中说匈奴人是夏人后裔的质疑可以休矣,他们之间真的是同一民族。

C南支是殷商王族、宋国公族和孔子家族的父系单倍群(图2),这个类型崛起自渤海湾,属于东夷族群,但是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向北亚和中国的西南方向扩散。所以不仅殷商王族、宋国公族和孔子家族是这个类型,北亚和中国中南地区、西南地区的很多少数民族中也有这个类型,而且他们往往是南方少数民族中的统治阶层。

N1是周人和白狄中主要的父系单倍型,周王族(图3)和契丹王族耶律氏以及部分匈奴贵族也是这个类型。周人和北狄同祖,这在汉初的人其实都还是清楚的。《春秋繁露·楚庄王篇》:“晋伐(姬姓白狄)鲜虞,何恶乎晋而同夷狄也……如何与同姓而残贼遇我?”何休注:“伐同姓欲以立威行霸,故狄之!”晋侯是周文王的后裔,攻伐姬姓白狄,遭到儒家贬斥,于此可知,姬周的祖先确实与春秋时期的白狄共祖。周人最早使用的语言可能是乌拉尔语,分子人类学家李晖说:“现代汉语体现出明显的藏缅语和芬乌语混合的形态”。原始的突厥人、犬戎人、柔然人、东欧的阿瓦尔人、北欧国家芬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的主要父系单倍群也是N类型。

O系父系单倍群其实是崛起和爆发于中国境外的,他们的大本营是在印度东北部和缅甸,除了向整个东南亚和太平洋、印度洋上的岛屿扩散外,还有三个分支逐步向北扩散。

第一支沿着海岸线,进入泰国、柬埔寨、越南,又进入中国的广西,然后沿着中国的海岸线一直到达山东半岛,这就是中国后世史书中所说的“百越”或“诸越”,越又写作粤。春秋五霸中的越国是他们在中国南方建立的一个最大的国家。《汉书·地理志》中所讲“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这已经是汉代以后的情况了。

第二支从缅甸进入中国云南,又从云南进入广西,然后从广西北上进入湖南,扩散至长江中游,这就是中国后世史书中所说的“有苗”、“苗民”、“三苗”、“苗蛮”、“南蛮”、“荆蛮”、“楚蛮”,他们中有一部分在石家河文化时期向北扩张到了黄河中下游,参与了古东夷族群的形成。

第三支从印度东北部和缅甸北上中国云南,沿着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一直北上,进入黄河流域,形成仰韶文化人群和后来的龙山文化人群。

夏人的Q、商人的C南支、周人的N1先后占据黄河流域,征服当地的土著人群O,逐步融合,形成了先秦的华夏族,同时也形成了北方汉族的前身。

在夏人的祖先进入黄河流域前,已经有一部分仰韶文化人群在部落战争中失败,西迁到了黄河上游,进入青藏高原,与当地土著D单倍群融合,形成了后来氐羌和藏缅民族的先民。武王伐纣的时候,部分氐羌民族又追随武王,进入了黄河中下游,参与了华夏族的形成。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意识到,早期华夏族中不仅有O系,还有Q、C南支、N1、D等父系单倍群,而且他们所占的比例应该不会太低。战国以后,随着中国南方楚、巴、蜀、越等国的逐步华夏化,华夏族中O系单倍群的比例逐步上升。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以后,随着南方土著O系人群的持续汉化,汉族中的O系也就越来越高了,成为了压倒性的多数。但如果我们因此误以为,中国广大的南方自古以来也是汉族人,那就大错特错了。现在分子人类学的研究已经发现,中国南方汉族在血统上接近于苗族和畲族,而和北方汉族是有较大差异的。贵州大松山墓葬群2022年进行的生物遗传学考古,从一个侧面证实了相当部分南方汉族和现代苗族在血统上是同源的,都源自于古代南方苗蛮族群。

现略举几份古代文献中的内容,有助于大家认识古代南方土著民族的历史演变情况。

(一)《魏书·司马叡传》载:“巴、 蜀、蛮、獠、溪、俚、楚、越,鸟声禽呼,言语不同,猴蛇鱼鳖,嗜欲皆异。江山辽阔将数千里,叡羁縻而已,未能制服其民”。这里讲的是东晋初年南方的形势,在当时人的眼中,南方土著大部分都还不同于中原汉族,甚至仍被视为蛮夷。

(二)南宋史官洪迈在《容斋随笔》里说:“成周之世,中国之地最狭,以今地里考之,吴、越、楚、蜀、闽皆为蛮。淮南为群舒。秦为戎。河北真定、中山之境,乃(白狄)鲜虞、肥、鼓国。河东之境,有赤狄、甲氏、留吁、铎辰、潞国。洛阳为王城,而有杨拒、泉皋、蛮氏、陆浑、伊雒之戎。京东有莱、牟、介、莒皆夷也。杞都雍丘,今汴之属邑,亦用夷礼。邾近于鲁,亦曰夷。其中国者,独晋、卫、齐、鲁、宋、郑、陈、许而已。”先秦时期华夏族的范围是很小的,四面都是蛮夷戎狄。

(三)宋高宗赵构《致大金国左副元帅宗维书》:“自汴城而迁南京,自南京而迁扬州,自扬州而迁江宁,建炎二年之间无虑三徙,今越在荆蛮之域矣!”到了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仍将江南人民视为荆蛮,此说虽然有失偏颇,但说明在北方汉族人民的记忆中,长江以南在古代都是蛮族的居住范围。

(四)清人谢圣纶《滇黔志略》卷十五《种人》载:“滇中夷民,惟白人流传最久,窃据如蒙、段、赵、杨,率白人种类也。以故滇中各郡亦惟白人为最多,加以渐杂华风,涵濡圣化,其间秀拔之士游泮宫、掇巍科、登仕籍者亦往往不乏,与鹤、丽么些(纳西族),未可概以夷人目之也。”这是清朝人所讲的云南白族的先民乌、白二蛮在历史上持续被汉化的过程,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云南白族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被视为汉人了。

(五)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三龙乡勒依村尚存一块清嘉庆十七年立的余氏《世代宗枝碑》,其碑文云:“凡我本族,自居山地,未有定姓名,从来水有源头,木有根枝,天下各有宗支,其姓不同,遵依五伦,我等会同一处,商议言定,派行尊卑上下,勿得紊乱,依字取名,自定之后,凡我纳儿、勿勒、亦之、竹多、木利等系是同宗,恐后人不知启祖之名,开到于碑,万世不朽。”一直到清朝后期,四川的羌人都还在持续汉化,并改姓为余。

头像
none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4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帖子互动: 791
帖子: 25117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3:46

#2 Re: 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帖子 none楼主 »

上面转贴中的观点不完全正确。
(1)匈奴还有R单倍群,其中的Q-M120是黄帝后裔,夏王室有成为匈奴的一部分,另外,夏王室本身就和戎狄有关,所以成为匈奴的一部分,或者本来就是匈奴的起源之一,也很正常。
(2)孔子、周王室的单倍群未定。孔子大概率是Q-M120,而周王室的父系很明显有N和Q-M120两大宗。

Trump(敌在本能寺)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1076
帖子: 11816
注册时间: 2022年 8月 1日 22:00

#3 Re: 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帖子 Trump(敌在本能寺) »

一)《魏书·司马叡传》载:“巴、 蜀、蛮、獠、溪、俚、楚、越,鸟声禽呼,言语不同,猴蛇鱼鳖,嗜欲皆异。

这里的蛮,指滇北乌蛮土著吗?
溪,是贵州云南的哪里?
獠,指老挝?
俚,啥人?俚语
第一次看到 牟是夷人名谓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superdsb(超级大傻逼)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599
帖子: 16256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3日 16:36

#4 Re: 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帖子 superdsb(超级大傻逼) »

叫兽
你鳖梧桐湾湾
你会送儿子上前线吗?

头像
F150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3-24年度优秀版主
F150 的博客
帖子互动: 1155
帖子: 23772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0:47

#5 Re: 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帖子 F150 »

N是黃帝部落

O是炎帝部落,比如姜姓,妫姓,被黄帝击败后吞并融合。和东夷O比较近似,所以后来吞并东夷比较顺利。 和蚩尤O比较远,所以吞并的慢。

Q是赤狄隗国,靠和晋国通婚混进华夏

夏朝不存在,如果存在也就是一个小部落

头像
none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4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帖子互动: 791
帖子: 25117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3:46

#6 Re: 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帖子 none楼主 »

别搞笑了,屡次都跳出来说这些谬论。
既不看证据,也不思考,是博士吗?

F150 写了: 昨天 08:50

N是黃帝部落

O是炎帝部落,比如姜姓,妫姓,被黄帝击败后吞并融合。和东夷O比较近似,所以后来吞并东夷比较顺利。 和蚩尤O比较远,所以吞并的慢。

Q是赤狄隗国,靠和晋国通婚混进华夏

夏朝不存在,如果存在也就是一个小部落

头像
F150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3-24年度优秀版主
F150 的博客
帖子互动: 1155
帖子: 23772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0:47

#7 Re: 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帖子 F150 »

none 写了: 昨天 08:51

别搞笑了,屡次都跳出来说这些谬论。
既不看证据,也不思考,是博士吗?

你那些才是谬论,还扯夏朝伪史的淡,lol

我说Q是赤狄鬼国,哪里错了,lol

fangkuuaih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074
帖子: 22902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09:19

#8 Re: 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帖子 fangkuuaih »

扯淡,南方是o1,汉族主体是o2,北方和南方比例几乎一样。
这肯定不能用南方土著汉化解释。
如果是靠南方土著汉化,那汉族主体是o1。

头像
wokao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236
帖子: 22174
注册时间: 2023年 3月 11日 19:17

#9 Re: 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帖子 wokao »

南北汉人O2的比例差不多
黄河流域汉藏语系和东夷也都是O2

这些都是北方民族

只要Q嘛,大概率就是鬼方 北狄 匈奴后裔,边缘人群。还腆着脸以为自己是三皇五帝夏商周统治民族

Q的最大硬伤就是它在中国的分布最不均匀,比N C都差,显示很有可能是很晚规化的北方少数民族

none 写了: 昨天 06:26

分子人类学刚进入中国之时,很多人都以为只要父系Y染色体是O系就是汉族血统,近些年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而且O系也不是起源于中国的,从南亚到非洲马达加斯加都是O系,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早期由于样本和数据都非常有限,在基因检测中,甚至闹出过连黄种人和白种人都分不清的笑话,把殷商贵族的古dna误以为是西亚白种人,引发考古学界震惊。现在回头来看,10多年以前中国搞的一些分子人类学的研究结论,很多都已经被无情的推翻了。这就包括我上面说的,只要是父系Y染色体是O系就是汉族血统的推论。不仅仅是O系不代表汉族,连O系的下游O2系下面的很多具体分支也不代表是汉族,很多分支之间的祖源分化已经超过七八千年了,在东亚和南亚各个民族中都有,甚至在周边国家都有,而过去的分子人类学研究是没有能力区分的。所以过去很多人把O2(旧称O3)说成是汉族,把现今中国的汉族人口规模巨大说成是父系血统持续扩张而来,与少数民族的被汉化没有关系,汉族是世界范围内血统最为纯正的民族,显然是错误的,现在很多中国的分子人类学家都已经大幅度地修正了过去的说法,不敢再这样讲了。

过去还流行把D类型父系单倍群说成是矮黑人,把C类型父系单倍群说成是棕种人,是北亚的蒙古通古斯人,把Q类型父系单倍群等同于印第安人,把N类型父系单倍群等同于突厥人。这些说法现在看来也是错误的或者是片面的。

D类型父系单倍群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和西南,与氐羌民族有密切关系,但是在汉族先民中也有D,他们很早就参与了华夏族和汉族的形成。

Q类型父系单倍群,是夏人和匈奴人最主要的父系单倍群,这里你没有看错,根据最新的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匈奴人和夏人就是同一民族(图1)。对司马迁《史记·匈奴本纪》和汉朝人乐彦《括地谱》中说匈奴人是夏人后裔的质疑可以休矣,他们之间真的是同一民族。

C南支是殷商王族、宋国公族和孔子家族的父系单倍群(图2),这个类型崛起自渤海湾,属于东夷族群,但是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向北亚和中国的西南方向扩散。所以不仅殷商王族、宋国公族和孔子家族是这个类型,北亚和中国中南地区、西南地区的很多少数民族中也有这个类型,而且他们往往是南方少数民族中的统治阶层。

N1是周人和白狄中主要的父系单倍型,周王族(图3)和契丹王族耶律氏以及部分匈奴贵族也是这个类型。周人和北狄同祖,这在汉初的人其实都还是清楚的。《春秋繁露·楚庄王篇》:“晋伐(姬姓白狄)鲜虞,何恶乎晋而同夷狄也……如何与同姓而残贼遇我?”何休注:“伐同姓欲以立威行霸,故狄之!”晋侯是周文王的后裔,攻伐姬姓白狄,遭到儒家贬斥,于此可知,姬周的祖先确实与春秋时期的白狄共祖。周人最早使用的语言可能是乌拉尔语,分子人类学家李晖说:“现代汉语体现出明显的藏缅语和芬乌语混合的形态”。原始的突厥人、犬戎人、柔然人、东欧的阿瓦尔人、北欧国家芬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的主要父系单倍群也是N类型。

O系父系单倍群其实是崛起和爆发于中国境外的,他们的大本营是在印度东北部和缅甸,除了向整个东南亚和太平洋、印度洋上的岛屿扩散外,还有三个分支逐步向北扩散。

第一支沿着海岸线,进入泰国、柬埔寨、越南,又进入中国的广西,然后沿着中国的海岸线一直到达山东半岛,这就是中国后世史书中所说的“百越”或“诸越”,越又写作粤。春秋五霸中的越国是他们在中国南方建立的一个最大的国家。《汉书·地理志》中所讲“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这已经是汉代以后的情况了。

第二支从缅甸进入中国云南,又从云南进入广西,然后从广西北上进入湖南,扩散至长江中游,这就是中国后世史书中所说的“有苗”、“苗民”、“三苗”、“苗蛮”、“南蛮”、“荆蛮”、“楚蛮”,他们中有一部分在石家河文化时期向北扩张到了黄河中下游,参与了古东夷族群的形成。

第三支从印度东北部和缅甸北上中国云南,沿着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一直北上,进入黄河流域,形成仰韶文化人群和后来的龙山文化人群。

夏人的Q、商人的C南支、周人的N1先后占据黄河流域,征服当地的土著人群O,逐步融合,形成了先秦的华夏族,同时也形成了北方汉族的前身。

在夏人的祖先进入黄河流域前,已经有一部分仰韶文化人群在部落战争中失败,西迁到了黄河上游,进入青藏高原,与当地土著D单倍群融合,形成了后来氐羌和藏缅民族的先民。武王伐纣的时候,部分氐羌民族又追随武王,进入了黄河中下游,参与了华夏族的形成。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意识到,早期华夏族中不仅有O系,还有Q、C南支、N1、D等父系单倍群,而且他们所占的比例应该不会太低。战国以后,随着中国南方楚、巴、蜀、越等国的逐步华夏化,华夏族中O系单倍群的比例逐步上升。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以后,随着南方土著O系人群的持续汉化,汉族中的O系也就越来越高了,成为了压倒性的多数。但如果我们因此误以为,中国广大的南方自古以来也是汉族人,那就大错特错了。现在分子人类学的研究已经发现,中国南方汉族在血统上接近于苗族和畲族,而和北方汉族是有较大差异的。贵州大松山墓葬群2022年进行的生物遗传学考古,从一个侧面证实了相当部分南方汉族和现代苗族在血统上是同源的,都源自于古代南方苗蛮族群。

现略举几份古代文献中的内容,有助于大家认识古代南方土著民族的历史演变情况。

(一)《魏书·司马叡传》载:“巴、 蜀、蛮、獠、溪、俚、楚、越,鸟声禽呼,言语不同,猴蛇鱼鳖,嗜欲皆异。江山辽阔将数千里,叡羁縻而已,未能制服其民”。这里讲的是东晋初年南方的形势,在当时人的眼中,南方土著大部分都还不同于中原汉族,甚至仍被视为蛮夷。

(二)南宋史官洪迈在《容斋随笔》里说:“成周之世,中国之地最狭,以今地里考之,吴、越、楚、蜀、闽皆为蛮。淮南为群舒。秦为戎。河北真定、中山之境,乃(白狄)鲜虞、肥、鼓国。河东之境,有赤狄、甲氏、留吁、铎辰、潞国。洛阳为王城,而有杨拒、泉皋、蛮氏、陆浑、伊雒之戎。京东有莱、牟、介、莒皆夷也。杞都雍丘,今汴之属邑,亦用夷礼。邾近于鲁,亦曰夷。其中国者,独晋、卫、齐、鲁、宋、郑、陈、许而已。”先秦时期华夏族的范围是很小的,四面都是蛮夷戎狄。

(三)宋高宗赵构《致大金国左副元帅宗维书》:“自汴城而迁南京,自南京而迁扬州,自扬州而迁江宁,建炎二年之间无虑三徙,今越在荆蛮之域矣!”到了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仍将江南人民视为荆蛮,此说虽然有失偏颇,但说明在北方汉族人民的记忆中,长江以南在古代都是蛮族的居住范围。

(四)清人谢圣纶《滇黔志略》卷十五《种人》载:“滇中夷民,惟白人流传最久,窃据如蒙、段、赵、杨,率白人种类也。以故滇中各郡亦惟白人为最多,加以渐杂华风,涵濡圣化,其间秀拔之士游泮宫、掇巍科、登仕籍者亦往往不乏,与鹤、丽么些(纳西族),未可概以夷人目之也。”这是清朝人所讲的云南白族的先民乌、白二蛮在历史上持续被汉化的过程,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云南白族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被视为汉人了。

(五)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三龙乡勒依村尚存一块清嘉庆十七年立的余氏《世代宗枝碑》,其碑文云:“凡我本族,自居山地,未有定姓名,从来水有源头,木有根枝,天下各有宗支,其姓不同,遵依五伦,我等会同一处,商议言定,派行尊卑上下,勿得紊乱,依字取名,自定之后,凡我纳儿、勿勒、亦之、竹多、木利等系是同宗,恐后人不知启祖之名,开到于碑,万世不朽。”一直到清朝后期,四川的羌人都还在持续汉化,并改姓为余。

工具机谈智商, 犹如妓女谈贞操, 哪壶不开提哪壶
呼叫鸡谈造谣, 犹如站街女谈卖淫, 那是行家里手

头像
none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4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帖子互动: 791
帖子: 25117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3:46

#10 Re: 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帖子 none楼主 »

就是把这些证据摆在你们面前你们都不会看。
共祖时间和爆发时间在哪个点,都指向Q-M120为轩辕部落,Q-F1626为黄帝。
站内帖子:Q-M120应是轩辕部族,Q-MF1647应是玄嚣

wokao 写了: 昨天 09:52

南北汉人O2的比例差不多
黄河流域汉藏语系和东夷也都是O2

这些都是北方民族

只要Q嘛,大概率就是鬼方 北狄 匈奴后裔,边缘人群。还腆着脸以为自己是三皇五帝夏商周统治民族

Q的最大硬伤就是它在中国的分布最不均匀,比N C都差,显示很有可能是很晚规化的北方少数民族

头像
none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4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帖子互动: 791
帖子: 25117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3:46

#11 Re: 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帖子 none楼主 »

有商必有夏。
我面前两本书:《文明的历程:夏朝》作者:詹子庆;《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作者:郭静云。
凡是说夏是伪史或者传说的,愧对炎黄子孙的称号。

头像
hci(海螺子)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545
帖子: 10481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5:29

#12 Re: 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帖子 hci(海螺子) »

纯扯蛋。

苗瑤M7属于北方O2的支系,这个事实是你这些理论解释不了的。

我的理论解释一切:站内帖子:华夏是什么

华夏的主体和核心就是02,而且是02南支,也就是楚。华夏=楚。这是铁打的营盘,别的Y都不是主体,属于来来去去的流水。

none 写了: 昨天 06:26

分子人类学刚进入中国之时,很多人都以为只要父系Y染色体是O系就是汉族血统,近些年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而且O系也不是起源于中国的,从南亚到非洲马达加斯加都是O系,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早期由于样本和数据都非常有限,在基因检测中,甚至闹出过连黄种人和白种人都分不清的笑话,把殷商贵族的古dna误以为是西亚白种人,引发考古学界震惊。现在回头来看,10多年以前中国搞的一些分子人类学的研究结论,很多都已经被无情的推翻了。这就包括我上面说的,只要是父系Y染色体是O系就是汉族血统的推论。不仅仅是O系不代表汉族,连O系的下游O2系下面的很多具体分支也不代表是汉族,很多分支之间的祖源分化已经超过七八千年了,在东亚和南亚各个民族中都有,甚至在周边国家都有,而过去的分子人类学研究是没有能力区分的。所以过去很多人把O2(旧称O3)说成是汉族,把现今中国的汉族人口规模巨大说成是父系血统持续扩张而来,与少数民族的被汉化没有关系,汉族是世界范围内血统最为纯正的民族,显然是错误的,现在很多中国的分子人类学家都已经大幅度地修正了过去的说法,不敢再这样讲了。

过去还流行把D类型父系单倍群说成是矮黑人,把C类型父系单倍群说成是棕种人,是北亚的蒙古通古斯人,把Q类型父系单倍群等同于印第安人,把N类型父系单倍群等同于突厥人。这些说法现在看来也是错误的或者是片面的。

D类型父系单倍群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和西南,与氐羌民族有密切关系,但是在汉族先民中也有D,他们很早就参与了华夏族和汉族的形成。

Q类型父系单倍群,是夏人和匈奴人最主要的父系单倍群,这里你没有看错,根据最新的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匈奴人和夏人就是同一民族(图1)。对司马迁《史记·匈奴本纪》和汉朝人乐彦《括地谱》中说匈奴人是夏人后裔的质疑可以休矣,他们之间真的是同一民族。

C南支是殷商王族、宋国公族和孔子家族的父系单倍群(图2),这个类型崛起自渤海湾,属于东夷族群,但是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向北亚和中国的西南方向扩散。所以不仅殷商王族、宋国公族和孔子家族是这个类型,北亚和中国中南地区、西南地区的很多少数民族中也有这个类型,而且他们往往是南方少数民族中的统治阶层。

N1是周人和白狄中主要的父系单倍型,周王族(图3)和契丹王族耶律氏以及部分匈奴贵族也是这个类型。周人和北狄同祖,这在汉初的人其实都还是清楚的。《春秋繁露·楚庄王篇》:“晋伐(姬姓白狄)鲜虞,何恶乎晋而同夷狄也……如何与同姓而残贼遇我?”何休注:“伐同姓欲以立威行霸,故狄之!”晋侯是周文王的后裔,攻伐姬姓白狄,遭到儒家贬斥,于此可知,姬周的祖先确实与春秋时期的白狄共祖。周人最早使用的语言可能是乌拉尔语,分子人类学家李晖说:“现代汉语体现出明显的藏缅语和芬乌语混合的形态”。原始的突厥人、犬戎人、柔然人、东欧的阿瓦尔人、北欧国家芬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的主要父系单倍群也是N类型。

O系父系单倍群其实是崛起和爆发于中国境外的,他们的大本营是在印度东北部和缅甸,除了向整个东南亚和太平洋、印度洋上的岛屿扩散外,还有三个分支逐步向北扩散。

第一支沿着海岸线,进入泰国、柬埔寨、越南,又进入中国的广西,然后沿着中国的海岸线一直到达山东半岛,这就是中国后世史书中所说的“百越”或“诸越”,越又写作粤。春秋五霸中的越国是他们在中国南方建立的一个最大的国家。《汉书·地理志》中所讲“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这已经是汉代以后的情况了。

第二支从缅甸进入中国云南,又从云南进入广西,然后从广西北上进入湖南,扩散至长江中游,这就是中国后世史书中所说的“有苗”、“苗民”、“三苗”、“苗蛮”、“南蛮”、“荆蛮”、“楚蛮”,他们中有一部分在石家河文化时期向北扩张到了黄河中下游,参与了古东夷族群的形成。

第三支从印度东北部和缅甸北上中国云南,沿着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一直北上,进入黄河流域,形成仰韶文化人群和后来的龙山文化人群。

夏人的Q、商人的C南支、周人的N1先后占据黄河流域,征服当地的土著人群O,逐步融合,形成了先秦的华夏族,同时也形成了北方汉族的前身。

在夏人的祖先进入黄河流域前,已经有一部分仰韶文化人群在部落战争中失败,西迁到了黄河上游,进入青藏高原,与当地土著D单倍群融合,形成了后来氐羌和藏缅民族的先民。武王伐纣的时候,部分氐羌民族又追随武王,进入了黄河中下游,参与了华夏族的形成。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意识到,早期华夏族中不仅有O系,还有Q、C南支、N1、D等父系单倍群,而且他们所占的比例应该不会太低。战国以后,随着中国南方楚、巴、蜀、越等国的逐步华夏化,华夏族中O系单倍群的比例逐步上升。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以后,随着南方土著O系人群的持续汉化,汉族中的O系也就越来越高了,成为了压倒性的多数。但如果我们因此误以为,中国广大的南方自古以来也是汉族人,那就大错特错了。现在分子人类学的研究已经发现,中国南方汉族在血统上接近于苗族和畲族,而和北方汉族是有较大差异的。贵州大松山墓葬群2022年进行的生物遗传学考古,从一个侧面证实了相当部分南方汉族和现代苗族在血统上是同源的,都源自于古代南方苗蛮族群。

现略举几份古代文献中的内容,有助于大家认识古代南方土著民族的历史演变情况。

(一)《魏书·司马叡传》载:“巴、 蜀、蛮、獠、溪、俚、楚、越,鸟声禽呼,言语不同,猴蛇鱼鳖,嗜欲皆异。江山辽阔将数千里,叡羁縻而已,未能制服其民”。这里讲的是东晋初年南方的形势,在当时人的眼中,南方土著大部分都还不同于中原汉族,甚至仍被视为蛮夷。

(二)南宋史官洪迈在《容斋随笔》里说:“成周之世,中国之地最狭,以今地里考之,吴、越、楚、蜀、闽皆为蛮。淮南为群舒。秦为戎。河北真定、中山之境,乃(白狄)鲜虞、肥、鼓国。河东之境,有赤狄、甲氏、留吁、铎辰、潞国。洛阳为王城,而有杨拒、泉皋、蛮氏、陆浑、伊雒之戎。京东有莱、牟、介、莒皆夷也。杞都雍丘,今汴之属邑,亦用夷礼。邾近于鲁,亦曰夷。其中国者,独晋、卫、齐、鲁、宋、郑、陈、许而已。”先秦时期华夏族的范围是很小的,四面都是蛮夷戎狄。

(三)宋高宗赵构《致大金国左副元帅宗维书》:“自汴城而迁南京,自南京而迁扬州,自扬州而迁江宁,建炎二年之间无虑三徙,今越在荆蛮之域矣!”到了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仍将江南人民视为荆蛮,此说虽然有失偏颇,但说明在北方汉族人民的记忆中,长江以南在古代都是蛮族的居住范围。

(四)清人谢圣纶《滇黔志略》卷十五《种人》载:“滇中夷民,惟白人流传最久,窃据如蒙、段、赵、杨,率白人种类也。以故滇中各郡亦惟白人为最多,加以渐杂华风,涵濡圣化,其间秀拔之士游泮宫、掇巍科、登仕籍者亦往往不乏,与鹤、丽么些(纳西族),未可概以夷人目之也。”这是清朝人所讲的云南白族的先民乌、白二蛮在历史上持续被汉化的过程,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云南白族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被视为汉人了。

(五)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三龙乡勒依村尚存一块清嘉庆十七年立的余氏《世代宗枝碑》,其碑文云:“凡我本族,自居山地,未有定姓名,从来水有源头,木有根枝,天下各有宗支,其姓不同,遵依五伦,我等会同一处,商议言定,派行尊卑上下,勿得紊乱,依字取名,自定之后,凡我纳儿、勿勒、亦之、竹多、木利等系是同宗,恐后人不知启祖之名,开到于碑,万世不朽。”一直到清朝后期,四川的羌人都还在持续汉化,并改姓为余。

头像
none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4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帖子互动: 791
帖子: 25117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3:46

#13 Re: 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帖子 none楼主 »

你的思路和先秦墓葬考古以及分子人类学认知不符。建议你多学习。
既然说华夏,那就得追溯到黄帝-夏王室这一条线,这条线的父系跟O没有任何关系。
即便是楚国当年,都没有自认黄帝后裔。

hci 写了: 昨天 11:29

纯扯蛋。

苗瑤M7属于北方O2的支系,这个事实是你这些理论解释不了的。

我的理论解释一切:站内帖子:华夏是什么

华夏的主体和核心就是02,而且是02南支,也就是楚。华夏=楚。这是铁打的营盘,别的Y都不是主体,属于来来去去的流水。

头像
hci(海螺子)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545
帖子: 10481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5:29

#14 Re: 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帖子 hci(海螺子) »

扯什么蛋呢。真是没文化呀,果然祖先是蛮族。连屈原的诗都不知道么?日。这么没文化,还好意思上网来显摆。显摆没文化么?

比较同时期人物的文化水平,屈原是不是要高一大截,其他人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楚辞诗经,没有北方什么事,都是楚国的东西。华夏的核心神话都是楚国的。

客观很难么?

华夏这个文明有包容性,外族来做统治者的不少。满清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一个外族统治者是不能改变华夏文明的核心的。外族统治阶层的命运最后无非两种: 被同化,或者被赶走。

原因我都解释过无穷多次了,外因主要是地理因素。华夏文明的核心是以汉中为中心的易守难攻的区域。没有什么外族能完全征服这个核心区域,最后都必须与华夏精英作出妥协,让华夏精英维持对社会的控制,外族才能主政。还有一个内在因素,就是华夏文明注重节制推崇归隐,文明核心并不存在于华夏的大都市,所以不是灭了华夏的大都市就能灭了华夏文明的。

这些就是华夏文明经久不衰的原因,非常独特,有特殊性。外因容易达成,内因很难。因为如果你达成了内因,说明你也变成了华夏,被同化了。

你们这些把黄帝编排成蛮夷的简直匪夷所思。黄帝可不是什么蛮族,黄帝是华夏的人文始祖,是屈原自述的祖先,

none 写了: 昨天 17:07

你的思路和先秦墓葬考古以及分子人类学认知不符。建议你多学习。
既然说华夏,那就得追溯到黄帝-夏王室这一条线,这条线的父系跟O没有任何关系。
即便是楚国当年,都没有自认黄帝后裔。

头像
none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4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帖子互动: 791
帖子: 25117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3:46

#15 Re: 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帖子 none楼主 »

恰恰相反,华夏肇始之时,O才是蛮族,才是野人,才是没文化的奴隶、平民和殉人。
这才是历史的真相,考古证据支持的史实。你论到屈原,我就要搬出他的祖宗诗经了。
我很好奇,你说你测单倍群是因为自觉自己非传统汉人,结果测了发现自己标准O系,
如果你现在测得的是N/C/Q系,甚至R系D系E系,不知你的观点也会随之大变吗? :lol:

hci 写了: 昨天 18:58

扯什么蛋呢。真是没文化呀,果然祖先是蛮族。连屈原的诗都不知道么?日。这么没文化,还好意思上网来显摆。显摆没文化么?

比较同时期人物的文化水平,屈原是不是要高一大截,其他人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楚辞诗经,没有北方什么事,都是楚国的东西。华夏的核心神话都是楚国的。

客观很难么?

华夏这个文明有包容性,外族来做统治者的不少。满清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一个外族统治者是不能改变华夏文明的核心的。外族统治阶层的命运最后无非两种: 被同化,或者被赶走。

原因我都解释过无穷多次了,外因主要是地理因素。华夏文明的核心是以汉中为中心的易守难攻的区域。没有什么外族能完全征服这个核心区域,最后都必须与华夏精英作出妥协,让华夏精英维持对社会的控制,外族才能主政。还有一个内在因素,就是华夏文明注重节制推崇归隐,文明核心并不存在于华夏的大都市,所以不是灭了华夏的大都市就能灭了华夏文明的。

这些就是华夏文明经久不衰的原因,非常独特,有特殊性。外因容易达成,内因很难。因为如果你达成了内因,说明你也变成了华夏,被同化了。

你们这些把黄帝编排成蛮夷的简直匪夷所思。黄帝可不是什么蛮族,黄帝是华夏的人文始祖,是屈原自述的祖先,

头像
hci(海螺子)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545
帖子: 10481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5:29

#16 Re: 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帖子 hci(海螺子) »

文明的核心都是掌握在精英阶层手里的,只要精英阶层没被灭,文明就能延续。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其实反过来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文化的奴隶、平民和殉人”也不会变成精英阶层。

华夏文明自古以来就掌握在同一个精英阶层手中,才能传承至今。文明是啥,文明就是一套说辞。说直白一点,其实文明就是鸡巴的外表光鲜的装饰。哪有换鸡巴不换文明的?哪有换文明不换鸡巴的?根本就没有这回事。文明的本质就是保护鸡巴。百家姓百分之八十出自姬姓,你以为是开玩笑的么?

所以你这些都是西方种族主义纯扯淡,都是西方日耳蛮用来包装自己的理论,说得好像野蛮人能变成文明人一样,这怎么可能?西方人的野蛮属性难道还没看明白么?

none 写了: 昨天 19:57

恰恰相反,华夏肇始之时,O才是蛮族,才是野人,才是没文化的奴隶、平民和殉人。
这才是历史的真相,考古证据支持的史实。你论到屈原,我就要搬出他的祖宗诗经了。
我很好奇,你说你测单倍群是因为自觉自己非传统汉人,结果测了发现自己标准O系,
如果你现在测得的是N/C/Q系,甚至R系D系E系,不知你的观点也会随之大变吗? :lol:

ruisseau
见习点评
见习点评
帖子互动: 131
帖子: 1726
注册时间: 2022年 8月 1日 00:55

#17 Re: 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帖子 ruisseau »

目前商朝主流血统是什么都没有确凿的证据, 至于夏基本上都在推测之中. 让none教授提供证据他也提不出来, 可是却要非常固执地认为Q才是华夏文明早期占据最主导位置的统治阶层, 只能说none教授这个人真的很自私很固执, 为了证明自己高人一等几乎都快要失去理智了.

hci 写了: 昨天 11:29

纯扯蛋。

苗瑤M7属于北方O2的支系,这个事实是你这些理论解释不了的。

我的理论解释一切:站内帖子:华夏是什么

华夏的主体和核心就是02,而且是02南支,也就是楚。华夏=楚。这是铁打的营盘,别的Y都不是主体,属于来来去去的流水。

头像
hci(海螺子)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545
帖子: 10481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5:29

#18 Re: 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帖子 hci(海螺子) »

我早就警告过他,他这样属于作死的行为。果然是蛮人后裔,没有智慧。

ruisseau 写了: 昨天 22:42

目前商朝主流血统是什么都没有确凿的证据, 至于夏基本上都在推测之中. 让none教授提供证据他也提不出来, 可是却要非常固执地认为Q才是华夏文明早期占据最主导位置的统治阶层, 只能说none教授这个人真的很自私很固执, 为了证明自己高人一等几乎都快要失去理智了.

Mountainlion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2213
帖子: 26787
注册时间: 2022年 12月 31日 16:11

#19 Re: 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帖子 Mountainlion »

现在是马列犹太白皮文明,已经不是中华文明了。

hci 写了: 昨天 18:58

扯什么蛋呢。真是没文化呀,果然祖先是蛮族。连屈原的诗都不知道么?日。这么没文化,还好意思上网来显摆。显摆没文化么?

比较同时期人物的文化水平,屈原是不是要高一大截,其他人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楚辞诗经,没有北方什么事,都是楚国的东西。华夏的核心神话都是楚国的。

客观很难么?

华夏这个文明有包容性,外族来做统治者的不少。满清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一个外族统治者是不能改变华夏文明的核心的。外族统治阶层的命运最后无非两种: 被同化,或者被赶走。

原因我都解释过无穷多次了,外因主要是地理因素。华夏文明的核心是以汉中为中心的易守难攻的区域。没有什么外族能完全征服这个核心区域,最后都必须与华夏精英作出妥协,让华夏精英维持对社会的控制,外族才能主政。还有一个内在因素,就是华夏文明注重节制推崇归隐,文明核心并不存在于华夏的大都市,所以不是灭了华夏的大都市就能灭了华夏文明的。

这些就是华夏文明经久不衰的原因,非常独特,有特殊性。外因容易达成,内因很难。因为如果你达成了内因,说明你也变成了华夏,被同化了。

你们这些把黄帝编排成蛮夷的简直匪夷所思。黄帝可不是什么蛮族,黄帝是华夏的人文始祖,是屈原自述的祖先,

共产党是赤裸裸的黑手党,没有法律,没有道德,没有人性. 它做的都是见不得阳光的事

头像
hci(海螺子)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545
帖子: 10481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5:29

#20 Re: 古代华夏族中O系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现代汉族中O系的比例很高,很大原因是南方土著族群汉化的结果

帖子 hci(海螺子) »

马列不过是胡服骑射而已。算个屁。鸡巴换了么?没换,不是么?

Mountainlion 写了: 昨天 22:46

现在是马列犹太白皮文明,已经不是中华文明了。

回复

回到 “军事天地(Mili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