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 “中国足球之路-足球教育中的心理教育-由话题“中国足球不行的原因找到了” 所感之三上”
这个教练所教的“球过人不过”-踢人的观点在成人里面可以商榷,但在青少年组不应该是首选,甚至不应该教-为什么呢? 因为他的严重的心理影响。
第一: 对于防守队员的心理影响。
1. 这个过你就踢他的观点直接剥夺了这个防守队员对于其他更好防守方式的选择考虑,练习和进步 (比方说和队友联动。比方说,思考如何提高对这个队员的防守成功率-提前移动,或是提高注意力,或是强化自己的补防意识,协防意识等等)
2. 这个观点直接“摧毁”了防守队员的信心-“我”不行了。教练都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只能踢人。 这个心理暗示是巨大的,会让人犯惙-以至于看到这个对手冲过来的时候就紧张,动作更加变形,防守更不理想。到了成人世界,就有“恐韩症”,“黑色三分钟”等等,其实就这个案例视频里看到的来说,一个防守队员在踢人的时候已经心理上自我放弃了。而且这个对于防守队员的信心的摧毁会严重影响到这个球员的主观对抗拼搏意识。容易放弃。
3. 在这个观点下,暴力变成了首选。这个是很可怕的---因为这个有惯性,这个在球场上的惯性很可能会延续到他生活中其他部分。这个多少可以解释足球从业人员的暴力相关度比较高的问题。这种职业上的惯性很常见-比方说,夫妻间一个在公司处于领导职位,很容易把这个领导行为习惯带到自己家里,然后造成家庭悲剧。
4. 在这个观点下,直接引出了个人之间的人性对抗(比方说,高个子球员和矮个子球员之间---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因为身体发育程度不一样,身体协调不一样,青少年之间发生这种状况非常普遍--高个子球员的身体发育快,肌肉协调还没有跟上,而矮个子选手因为身体发育变化慢,所以有更稳定的发挥期)。 这个“球过人不过”的观点很多时候就会照成“我是因为身高而不如他的”,所以我必须废掉它,我才能牛起来。而且这个高矮之间的问题会影响队内球员的配合。
5. 这个观点对整个队伍的影响-暴力化,没有团体意识等等
第二: 对于进攻队员的影响
1. 也容易暴力化。
2. 容易停止对这个运动的投入。
3. 恶化了矮个和高个队友的互动 (同上4)
总的来说,这个“球过人不过”的提法对于青少年儿童不应该被采用,特别是基于以上对于心理影响的分析。
后面再来谈谈心理建设的问题。
关于这个观点引发的球员之间的关系问题,顺便说一个相关的题外话-这个因为一件事的处置很容易引发长远的问题。 一个纯个人经历-大学过年时爸妈给我和哥哥买了一人一件羊毛衫(对我们家来说那是非常贵重的花费),一件红色一件暗绿色。妈妈说让我先挑,哥哥同意了,我挑了绿的,然后哥哥拿了红的。我突然间觉得红的好像很拉风,就想要红的。 妈妈就让哥哥让给我了,理由是我是弟弟,他是哥哥。当时哥哥也没有多说什么。 过了好久以后,我才在另外一个长辈那里听到哥哥对此事很不开心。这让我霍然一惊,才意识到因为自己的贪心和任性,加上妈妈的不公正的处理方式,已经伤害了哥哥。 所以,前车之事,后事之师。现在我对我们家两个孩子的处理就非常注意以免老大因为是老大而受委屈。希望其他人引以为戒。
這麼明顯的問題,有些人還認為不是問題,踢人都是正常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