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夷夏之辨的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

版主: CaravelTheMatrixmolen

回复
FoxMe(令狐)楼主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51
帖子: 5444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6:46

#1 转:夷夏之辨的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

帖子 FoxMe(令狐)楼主 »

因为不同文明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传播,所以中国传统思想认为“夷夏之辨”中的“化内” 和“化外”可以相互转化。钱穆指出,“在古代观念上,四夷与诸夏实在有一个分别的标准,这 个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所谓‘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此即 是以文化为华夷分别之明证,这里所谓文化,具体言之,则只是一种‘生活习惯与政治方式’”。 夷夏之间存在的是一种动态与辩证的关系。所以儒家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观念,明确 淡化“天下”各群体之间在体质、族源、语言、宗教、习俗等文化领域差异的意义,强调不同人 类群体在基本伦理和互动规则方面存在重要共性并完全能够做到“和而不同”与和睦共处。
x2 图片
上次由 FoxMe 在 2025年 3月 24日 17:07 修改。

标签/Tags:
头像
wokao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993
帖子: 20223
注册时间: 2023年 3月 11日 19:17

#2 Re: 夷夏之辨的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

帖子 wokao »

不能刻舟求剑

过去所谓夷夏, 现在经过DNA分析, 已经证明血统上你中有我, 血统不是问题. 所以才谈文化差别

现在要格外注意, 要警惕那些公知套用"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不要让什么接受中国文化的非洲人移民中国
一定要大谈血统论. 血统不对, 不能中国之



FoxMe 写了: 2025年 3月 23日 12:00 因为不同文明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传播,所以中国传统思想认为“夷夏之辨”中的“化内” 和“化外”可以相互转化。钱穆指出,“在古代观念上,四夷与诸夏实在有一个分别的标准,这 个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所谓‘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此即 是以文化为华夷分别之明证,这里所谓文化,具体言之,则只是一种‘生活习惯与政治方式’”。 夷夏之间存在的是一种动态与辩证的关系。所以儒家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观念,明确 淡化“天下”各群体之间在体质、族源、语言、宗教、习俗等文化领域差异的意义,强调不同人 类群体在基本伦理和互动规则方面存在重要共性并完全能够做到“和而不同”与和睦共处。
x1 图片
头像
hci(海螺子)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475
帖子: 10056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5:29

#3 Re: 夷夏之辨的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

帖子 hci(海螺子) »

谈文化好呀,哪就按谈文化的标准来判斷。用这个标准判断,江浙精英階層就被判定为夷,包藏禍心。我列举的他们的罪状,皆是文化现象。
FoxMe 写了: 2025年 3月 23日 12:00 因为不同文明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传播,所以中国传统思想认为“夷夏之辨”中的“化内” 和“化外”可以相互转化。钱穆指出,“在古代观念上,四夷与诸夏实在有一个分别的标准,这 个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所谓‘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此即 是以文化为华夷分别之明证,这里所谓文化,具体言之,则只是一种‘生活习惯与政治方式’”。 夷夏之间存在的是一种动态与辩证的关系。所以儒家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观念,明确 淡化“天下”各群体之间在体质、族源、语言、宗教、习俗等文化领域差异的意义,强调不同人 类群体在基本伦理和互动规则方面存在重要共性并完全能够做到“和而不同”与和睦共处。
motongshe(摩通社)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180
帖子: 10064
注册时间: 2023年 4月 23日 18:13

#4 Re: 夷夏之辨的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

帖子 motongshe(摩通社) »

你长成什么样就是什么人,不看护照,不看立场,不看血缘,不看文化,不看职业地位,不看化验报告。
头像
pseudo(small man)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pseudo 的博客
帖子互动: 142
帖子: 2601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10:04

#5 Re: 夷夏之辨的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

帖子 pseudo(small man) »

FoxMe 写了: 2025年 3月 23日 12:00 因为不同文明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传播,所以中国传统思想认为“夷夏之辨”中的“化内” 和“化外”可以相互转化。钱穆指出,“在古代观念上,四夷与诸夏实在有一个分别的标准,这 个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所谓‘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此即 是以文化为华夷分别之明证,这里所谓文化,具体言之,则只是一种‘生活习惯与政治方式’”。 夷夏之间存在的是一种动态与辩证的关系。所以儒家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观念,明确 淡化“天下”各群体之间在体质、族源、语言、宗教、习俗等文化领域差异的意义,强调不同人 类群体在基本伦理和互动规则方面存在重要共性并完全能够做到“和而不同”与和睦共处。
中国的汉族本来也是很多群体融合而成的。

和西方不同,中国主要是通过文化柔性说服的,而这种方式才是正道。才能使得中国在过去生产力不高的岁月,有能力和可能保持那么大的疆域。
x1 图片
shanghaibaba(没有)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814
帖子: 14786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31日 18:08

#6 Re: 夷夏之辨的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

帖子 shanghaibaba(没有) »

wokao 写了: 2025年 3月 23日 12:33 不能刻舟求剑

过去所谓夷夏, 现在经过DNA分析, 已经证明血统上你中有我, 血统不是问题. 所以才谈文化差别

现在要格外注意, 要警惕那些公知套用"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不要让什么接受中国文化的非洲人移民中国
一定要大谈血统论. 血统不对, 不能中国之
晕。中国本来就不是移民国家,没有必要接受大量的外国移民。无论黑人和白人都没有必要。
x1 图片
C999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239
帖子: 3642
注册时间: 2024年 9月 4日 03:31

#7 Re: 夷夏之辨的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

帖子 C999 »

wokao 写了: 2025年 3月 23日 12:33 不能刻舟求剑

过去所谓夷夏, 现在经过DNA分析, 已经证明血统上你中有我, 血统不是问题. 所以才谈文化差别

现在要格外注意, 要警惕那些公知套用"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不要让什么接受中国文化的非洲人移民中国
一定要大谈血统论. 血统不对, 不能中国之
没错!

以文化归类,是对的!
= B777 ;日耳蛮反赢学 宗师兼首席祛魅技师;日耳蛮反赢学™,日耳蛮反赢学® 公社。

官方拥有三个指数:射墙的扶墙指数 :roll: 、京人的受惊指数 :cry:、特脑残的脑残指数 :oops: ;均为 out of 5.0,不定时发布评估指数。
# Copyright(2024- 永久) © + 注册商标(2024- 永久) ®:世界寰球宇宙最佳指数委员会

jiujianoufu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310
帖子: 7168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5日 06:54

#8 Re: 夷夏之辨的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

帖子 jiujianoufu »

文化要看,种族也要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头像
mmking(上水)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1317
帖子: 9520
注册时间: 2023年 1月 25日 05:10

#9 Re: 夷夏之辨的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

帖子 mmking(上水) »

古人的夷狄也是黄种人

东亚黄种人外的,古人估计都称“妖怪”,连夷狄都不能算

华夷之辨,是东亚种族内部的事儿
wokao 写了: 2025年 3月 23日 12:33 不能刻舟求剑

过去所谓夷夏, 现在经过DNA分析, 已经证明血统上你中有我, 血统不是问题. 所以才谈文化差别

现在要格外注意, 要警惕那些公知套用"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不要让什么接受中国文化的非洲人移民中国
一定要大谈血统论. 血统不对, 不能中国之
这个煎饼多少钱? :D viewtopic.php?t=833307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图片
wdong(万事休)
见习作家
见习作家
帖子互动: 92
帖子: 410
注册时间: 2023年 11月 13日 15:13

#10 Re: 夷夏之辨的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

帖子 wdong(万事休) »

我同意。
头像
TheMatrix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2024年度优秀版主
TheMatrix 的博客
帖子互动: 264
帖子: 13303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00:35

#11 Re: 夷夏之辨的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

帖子 TheMatrix »

motongshe 写了: 2025年 3月 23日 15:09 你长成什么样就是什么人,不看护照,不看立场,不看血缘,不看文化,不看职业地位,不看化验报告。
实际上是这样。当然,标准可以宽容一些,比如中日韩就没必要分了,越南,蒙古,哈萨克斯坦,这都在大中华脸谱之内。印尼菲律宾可以有争议。阿富汗巴基斯坦就不能算大中华脸谱了。当然,他们想进来也行,先混血融入。
头像
hci(海螺子)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475
帖子: 10056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5:29

#12 Re: 夷夏之辨的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

帖子 hci(海螺子) »

文化'和而不同"和和睦共处,太笼统了,到底啥意思?

其实现实中有两个实现模式,一个是中国式,一个是印度式。

中国式是在共处中逐渐融合,不同逐渐减少。目的是实现最终全部华夏化。

印度式是在共处中逐渐分层,不同不但不减少,反而是固定化。目的是实现种姓制度。

江浙精英集团努力奋斗的目标就是印度化的"和而不同",本质上就是反华。
FoxMe 写了: 2025年 3月 23日 12:00 因为不同文明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传播,所以中国传统思想认为“夷夏之辨”中的“化内” 和“化外”可以相互转化。钱穆指出,“在古代观念上,四夷与诸夏实在有一个分别的标准,这 个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所谓‘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此即 是以文化为华夷分别之明证,这里所谓文化,具体言之,则只是一种‘生活习惯与政治方式’”。 夷夏之间存在的是一种动态与辩证的关系。所以儒家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观念,明确 淡化“天下”各群体之间在体质、族源、语言、宗教、习俗等文化领域差异的意义,强调不同人 类群体在基本伦理和互动规则方面存在重要共性并完全能够做到“和而不同”与和睦共处。
FoxMe(令狐)楼主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51
帖子: 5444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6:46

#13 Re: 夷夏之辨的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

帖子 FoxMe(令狐)楼主 »

忘了说是转发的,已加上。
hci 写了: 2025年 3月 24日 16:35 文化'和而不同"和和睦共处,太笼统了,到底啥意思?

其实现实中有两个实现模式,一个是中国式,一个是印度式。

中国式是在共处中逐渐融合,不同逐渐减少。目的是实现最终全部华夏化。

印度式是在共处中逐渐分层,不同不但不减少,反而是固定化。目的是实现种姓制度。

江浙精英集团努力奋斗的目标就是印度化的"和而不同",本质上就是反华。
dafadizi
著名写手
著名写手
帖子互动: 20
帖子: 335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4日 12:30

#14 Re: 转:夷夏之辨的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

帖子 dafadizi »

被人打败了,就说文化非血统,占优势了就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大家要灵活运用。
回复

回到 “史海钩沉(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