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征漠北,七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和坤舆万国全图的永乐大帝为啥被低估?
版主: Caravel, TheMatrix, molen
#22 Re: 五征漠北,七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和坤舆万国全图的永乐大帝为啥被低估?
乱臣贼子,得国不正。FoxMe 写了: 2025年 6月 28日 16:49 五征漠北,七下西洋,每一件都是丰功伟绩,感觉被低估了,不知为啥?名气不如康熙乾隆
《坤舆万国全图》的原图应该也是永乐年间画的,因为五征漠北的地名非常详细,其它各洲地图应来自郑和海图。
#23 Re: 五征漠北,七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和坤舆万国全图的永乐大帝为啥被低估?
苍松峡,位于陕西省宁陕县FoxMe 写了: 2025年 6月 29日 10:44 有很多小地名:九十九泉,饮马河,苍松峡,杀胡镇,威虏镇等,明显是五征漠北经过的地名。哪个洋人能知道?说洋人画了《坤舆万国全图》,完全是一派胡言!
![]()
威虏镇,位于甘肃省金塔县
饮马河大峡谷,位于甘肃省景泰县
九十九泉,就在长城北侧,而长城南侧就是山西大同。
明显是汉地十八省,需要征漠北才经过吗?
#24 Re: 五征漠北,七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和坤舆万国全图的永乐大帝为啥被低估?
下西洋政治动机驱动,没有经济基础,确实很可惜。半个世纪之后西洋人逐利性质的航海导致大半个地球落入西洋人手里。
如果大明放任平民航海贸易,也不至于200多年以后被北方的野蛮人灭了。
不过幸好还有些海贼,给中国捞了个台湾。
#25 Re: 五征漠北,七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和坤舆万国全图的永乐大帝为啥被低估?
朱洪武是中国较早的一个共产主义者
https://www.cnss.com.cn/shijian/236718.jhtml
元末明初,面对着战后的满目疮痍,胜利者朱元璋力图营造一个理想中的国度,让千百万个相互孤立闭塞的村落在宗族、田赋、兵役的左右下有序运转,经济上自给自足,生态上循环自生。于是他将浙东海岛上的三万子民迁徙到了内地,中原地区因长年战乱荒芜出的大片土地,恰恰为这种迁徙提供了物质可能,农耕文化在太平洋西岸再次得到了勃兴。
此后不久,这位被今人称为洪武大帝的开国者便以法律的形式将农民的活动范围圈定在了方圆50里以内。也许是基于他个人对东方哲学世界中小国寡民状态的向往,或是对海上敌对势力的过于敏感,终于在洪武四年(1371年)颁布了一道诏令“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由此,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世界贸易体系之外。这一切似乎都延续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起的农耕传统,平民社会在经历了元末动乱之后再一次被拉回了正轨。事实上,这次迁徙与海禁已经注定了150年后一幕历史性悲剧的发生。
https://www.cnss.com.cn/shijian/236718.jhtml
元末明初,面对着战后的满目疮痍,胜利者朱元璋力图营造一个理想中的国度,让千百万个相互孤立闭塞的村落在宗族、田赋、兵役的左右下有序运转,经济上自给自足,生态上循环自生。于是他将浙东海岛上的三万子民迁徙到了内地,中原地区因长年战乱荒芜出的大片土地,恰恰为这种迁徙提供了物质可能,农耕文化在太平洋西岸再次得到了勃兴。
此后不久,这位被今人称为洪武大帝的开国者便以法律的形式将农民的活动范围圈定在了方圆50里以内。也许是基于他个人对东方哲学世界中小国寡民状态的向往,或是对海上敌对势力的过于敏感,终于在洪武四年(1371年)颁布了一道诏令“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由此,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世界贸易体系之外。这一切似乎都延续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起的农耕传统,平民社会在经历了元末动乱之后再一次被拉回了正轨。事实上,这次迁徙与海禁已经注定了150年后一幕历史性悲剧的发生。
#26 Re: 五征漠北,七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和坤舆万国全图的永乐大帝为啥被低估?
小时候地理课,中国最大的海是南海,波澜壮阔。现在一看,围着一圈岛屿。明初全占了,南海就是天朝内海了。huangchong 写了: 2025年 6月 30日 01:34 下西洋政治动机驱动,没有经济基础,确实很可惜。半个世纪之后西洋人逐利性质的航海导致大半个地球落入西洋人手里。
如果大明放任平民航海贸易,也不至于200多年以后被北方的野蛮人灭了。
不过幸好还有些海贼,给中国捞了个台湾。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27 Re: 五征漠北,七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和坤舆万国全图的永乐大帝为啥被低估?
中国"共产主义者"恢复了人殉
huangchong 写了: 2025年 6月 30日 01:35 朱洪武是中国较早的一个共产主义者
https://www.cnss.com.cn/shijian/236718.jhtml
元末明初,面对着战后的满目疮痍,胜利者朱元璋力图营造一个理想中的国度,让千百万个相互孤立闭塞的村落在宗族、田赋、兵役的左右下有序运转,经济上自给自足,生态上循环自生。于是他将浙东海岛上的三万子民迁徙到了内地,中原地区因长年战乱荒芜出的大片土地,恰恰为这种迁徙提供了物质可能,农耕文化在太平洋西岸再次得到了勃兴。
此后不久,这位被今人称为洪武大帝的开国者便以法律的形式将农民的活动范围圈定在了方圆50里以内。也许是基于他个人对东方哲学世界中小国寡民状态的向往,或是对海上敌对势力的过于敏感,终于在洪武四年(1371年)颁布了一道诏令“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由此,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世界贸易体系之外。这一切似乎都延续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起的农耕传统,平民社会在经历了元末动乱之后再一次被拉回了正轨。事实上,这次迁徙与海禁已经注定了150年后一幕历史性悲剧的发生。
-
- 论坛元老
wanmeishijie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2015
- 帖子: 67857
- 注册时间: 2022年 12月 10日 23:58
#28 Re: 五征漠北,七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和坤舆万国全图的永乐大帝为啥被低估?
主要是他把北方人也得罪了,搞燕王扫北杀了那么多人。
理解了老将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你就理解了老将
viewtopic.php?t=120513
理解了它们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它们为什么会嘲笑不愿意当狗的人,以及为什么会害怕想要反抗的人,就都可以理解了:
“放着好好的狗不当”
viewtopic.php?t=120513
理解了它们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它们为什么会嘲笑不愿意当狗的人,以及为什么会害怕想要反抗的人,就都可以理解了:
“放着好好的狗不当”

-
- 论坛元老
wanmeishijie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2015
- 帖子: 67857
- 注册时间: 2022年 12月 10日 23:58
#29 Re: 五征漠北,七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和坤舆万国全图的永乐大帝为啥被低估?
北方人也恨。当然也恨南蛮子
理解了老将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你就理解了老将
viewtopic.php?t=120513
理解了它们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它们为什么会嘲笑不愿意当狗的人,以及为什么会害怕想要反抗的人,就都可以理解了:
“放着好好的狗不当”
viewtopic.php?t=120513
理解了它们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它们为什么会嘲笑不愿意当狗的人,以及为什么会害怕想要反抗的人,就都可以理解了:
“放着好好的狗不当”

#30 Re: 五征漠北,七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和坤舆万国全图的永乐大帝为啥被低估?
最大原因是,清朝修明史抹黑,加上现在满遗已经渗透甚至把持国内宣传广电教育外交宗教民族等各部门。
在十几年前,北京的导演全都流行扎辫子,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老舍的文章,为什么被捧得这么高,你知道为什么吗
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为什么就用两个满人的文章为题,有那么多中国古代璀璨的文章做选择而不用,你知道为什么吗
在十几年前,北京的导演全都流行扎辫子,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老舍的文章,为什么被捧得这么高,你知道为什么吗
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为什么就用两个满人的文章为题,有那么多中国古代璀璨的文章做选择而不用,你知道为什么吗
#31 Re: 五征漠北,七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和坤舆万国全图的永乐大帝为啥被低估?
你被明朝那些垃圾文人误导了.
就跟邓矮手下那批垃圾文人一样, 在他们的误导下, 新中国初期几十年好像所有的过错都是老毛的.
不要把什么责任都往朱元璋头上推, 老朱还曾经明确规定:"凡官吏贪污受贿,达六十两者,立斩不赦!" 有用吗? 朱元璋和朱棣死了没多久, 这些规矩就被文官们给改掉了, 贪污受贿都变成轻罪, 到后来甚至连有些刑罚都能用交赎金来代替.
朱元璋还曾经规定:“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预政事。观历代宫闱,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也。” 有用吗? 没过几十年, 这些规矩也都被打破了. 特别是朱棣死后那几十年, 明宣宗朱瞻基, 明代宗朱祁钰, 朱祁钰的皇后, 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 明英宗朱祁镇, 明宪宗朱见深, 明孝宗朱祐樘, 明武宗朱厚照, 一个个都死得不明不白, 基本上都跟后宫和文官有关系. 以至于到了嘉靖年间, 朝廷不得不出台法令: 外戚无军功者不得封侯.
朱元璋建国时面临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 甚至当朱元璋建国时, 依然还是军阀割据的混战时代, 蒙古人依然还控制着从东北到蒙古, 从西北到四川等广大的地方; 张士诚虽然刚刚死了, 但是手下势力依然还在; 明玉珍的大夏政权割据云南; 方国珍控制着东南沿海. 虽然朱元璋已经称帝, 但天下依然还是军阀割据的乱世. 朱元璋一边派出大军四面征战, 同时还要努力恢复各个地方的社会秩序发展生产. 朱元璋的政策与当时的社会情况是非常符合的, 那就是休养生息.
实际上明朝中后期海外贸易非常的繁荣, 全世界其它地方的海外贸易规模加在一起恐怕都没法跟明朝后期的海外贸易规模相提并论. 全世界出产的大部分的白银都流入明朝境内, 基本上都是通过出口丝绸瓷器以及其它各种手工业品交易回来的. 但是这些白银大部分都被东南的利益集团所垄断, 朝廷根本没法从这些繁荣的海外贸易中获利.
几千年的历史, 国家真正的统治者是士绅阶层, 由全国各个地方上的官僚与地主深度绑定的数量庞大的无数个利益集团, 并且有大量的朝堂上的文官以及其它文人墨客为他们的利益代言. 就算皇帝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也就朱元璋和朱棣这样的猛人在世的时候还能稍微压制一些, 一旦他们走后, 国家的政策很快就会被士绅阶层的利益所操纵.
就跟邓矮手下那批垃圾文人一样, 在他们的误导下, 新中国初期几十年好像所有的过错都是老毛的.
不要把什么责任都往朱元璋头上推, 老朱还曾经明确规定:"凡官吏贪污受贿,达六十两者,立斩不赦!" 有用吗? 朱元璋和朱棣死了没多久, 这些规矩就被文官们给改掉了, 贪污受贿都变成轻罪, 到后来甚至连有些刑罚都能用交赎金来代替.
朱元璋还曾经规定:“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预政事。观历代宫闱,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也。” 有用吗? 没过几十年, 这些规矩也都被打破了. 特别是朱棣死后那几十年, 明宣宗朱瞻基, 明代宗朱祁钰, 朱祁钰的皇后, 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 明英宗朱祁镇, 明宪宗朱见深, 明孝宗朱祐樘, 明武宗朱厚照, 一个个都死得不明不白, 基本上都跟后宫和文官有关系. 以至于到了嘉靖年间, 朝廷不得不出台法令: 外戚无军功者不得封侯.
朱元璋建国时面临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 甚至当朱元璋建国时, 依然还是军阀割据的混战时代, 蒙古人依然还控制着从东北到蒙古, 从西北到四川等广大的地方; 张士诚虽然刚刚死了, 但是手下势力依然还在; 明玉珍的大夏政权割据云南; 方国珍控制着东南沿海. 虽然朱元璋已经称帝, 但天下依然还是军阀割据的乱世. 朱元璋一边派出大军四面征战, 同时还要努力恢复各个地方的社会秩序发展生产. 朱元璋的政策与当时的社会情况是非常符合的, 那就是休养生息.
实际上明朝中后期海外贸易非常的繁荣, 全世界其它地方的海外贸易规模加在一起恐怕都没法跟明朝后期的海外贸易规模相提并论. 全世界出产的大部分的白银都流入明朝境内, 基本上都是通过出口丝绸瓷器以及其它各种手工业品交易回来的. 但是这些白银大部分都被东南的利益集团所垄断, 朝廷根本没法从这些繁荣的海外贸易中获利.
几千年的历史, 国家真正的统治者是士绅阶层, 由全国各个地方上的官僚与地主深度绑定的数量庞大的无数个利益集团, 并且有大量的朝堂上的文官以及其它文人墨客为他们的利益代言. 就算皇帝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也就朱元璋和朱棣这样的猛人在世的时候还能稍微压制一些, 一旦他们走后, 国家的政策很快就会被士绅阶层的利益所操纵.
huangchong 写了: 2025年 6月 30日 01:35 朱洪武是中国较早的一个共产主义者
https://www.cnss.com.cn/shijian/236718.jhtml
元末明初,面对着战后的满目疮痍,胜利者朱元璋力图营造一个理想中的国度,让千百万个相互孤立闭塞的村落在宗族、田赋、兵役的左右下有序运转,经济上自给自足,生态上循环自生。于是他将浙东海岛上的三万子民迁徙到了内地,中原地区因长年战乱荒芜出的大片土地,恰恰为这种迁徙提供了物质可能,农耕文化在太平洋西岸再次得到了勃兴。
此后不久,这位被今人称为洪武大帝的开国者便以法律的形式将农民的活动范围圈定在了方圆50里以内。也许是基于他个人对东方哲学世界中小国寡民状态的向往,或是对海上敌对势力的过于敏感,终于在洪武四年(1371年)颁布了一道诏令“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由此,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世界贸易体系之外。这一切似乎都延续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起的农耕传统,平民社会在经历了元末动乱之后再一次被拉回了正轨。事实上,这次迁徙与海禁已经注定了150年后一幕历史性悲剧的发生。
#33 Re: 五征漠北,七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和坤舆万国全图的永乐大帝为啥被低估?
真的假的?为啥这些地名大多在漠北?
DQQ 写了: 2025年 6月 29日 22:11 苍松峡,位于陕西省宁陕县
威虏镇,位于甘肃省金塔县
饮马河大峡谷,位于甘肃省景泰县
九十九泉,就在长城北侧,而长城南侧就是山西大同。
明显是汉地十八省,需要征漠北才经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