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后一句话不同意,语言都不会了,连自己国家民族的书籍都不能理解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
你连文化的载体都不能解读,还怎么理解文化,还怎么传承文化
这不是断了根是啥
我相信大家都见过不能读中文的ABC,这些ADC能跟中国的文化有什么关系,就是个黄皮美国人而已
wh. 写了: 2024年 2月 23日 15:21
我明白。我的意思是很多华人移民一代都用英文名,可她没改。哈金也没改。改了也不是不认同或放弃自己的文化;没改的更不像是。
印度几个语言是表音文字吗?就是像英语这样的拼音字母文字?印欧一个语系,印度名字是不是更容易被英语国家接受?中文用拼音书写已经是妥协了,中文字变成拼音字母失去了字面意义,可能是很多中国娃用英语名的原因?还有80年代西方文化热的历史原因,外语学校的学生人人都有英文名,出国的人很多也都给自己取了英文名,在国外混容易一点。
不过有英文名倒不等于放弃中文名。华二代大部分都有中文名吧。虽然中文那么难学,大部分华人爸妈都强推娃学中文啊。有的有为将来就业的现实目标,但大部分只是为了让小孩不要断了血脉上的根。大部分人可能没什么明确的民族或文化自恨或自信,这些概念太大了,普通人的感情更朴素吧。任何民族和文化都有优缺点,一般人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会更有归属感;不过中国近代动荡,尤其文革破坏性大,之后又有西学热,对西方文化更亲近、对自己文化更排斥的人也可以理解。也不见得后一种人就一定悲剧,没那么严重。英文名字的华二代成功的也不少。反正我觉得没必要把李翊云的个人经历太上升,也没必要因为华人小孩用英文名就觉得是断了文化的根,没那么容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