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十六城
忏悔时刻,年轻时候的为虎作伥
坐标:北京。
当年的我,其实也不年轻了,30多岁的人了。
可能我心理发育有些滞后,表现出来呢,就是傻。
我离开中国多年后,曾经听到以前同事谈起笑面虎对我的评论。
居然非常正面,笑面虎说我是“罕见的好人”。
共事那几年,他对我可是必欲除之而后快。
这种来自敌人的赞美,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有那么几年,我特别热心在传福音的工作上。
我不喜欢“宣教”这个词,总觉得宗教是个贬损意味的词。
但是李家坡来的牧师不这么觉得,我也懒得和他争论。
我陪同他的团队去过好几个地方,都在偏远贫瘠的地区。
很快,我发现他自大傲慢,万事通,常有理。
一度,我甚至怀疑他有某种人格障碍,影响了对自我的正确认知。
人无完人,我不想苛责任何人。
我觉得他从李家坡远道而来,精神可嘉,所以很配合他树立自己的权威形象。
有人出于对我的信任,就接受了他自我宣称的权威。
但是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我投诉。
几乎每个家庭聚会点,自从他去了以后,便不再和睦。
之前信徒之间有意见分歧,都是大家商量。
自从有了李家坡牧师,便有人远程找他告状。
而他,总是扮演裁判者的角色,导致分歧恶化成为争端。
撇去这些日常琐事不谈,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他的目的有问题。
传福音,本应是向那些没听过,或者听过但不相信的人,传播基督的教训。
按照惯例,外地牧师来讲道,本地信徒都会邀请身边还不信的人来听。
牧师对此完全不感兴趣。
他只对已经相信的人讲。
这就有点奇怪了,面对已经信了好多年的人,有宣教的需要吗?
他要讲的是,别人讲解圣经都有缺陷。
只有他,正确又完全。
所以,只要听他一个人就足够了。
所以,只能听他一个人的,不能听别人的,否则就会误入歧途。
我非常不赞同李家坡牧师这种自封教皇的做法。
因为张老师说过,地方教会只能自治。
张老师受邀去讲道 ,从来不对当地教会的事务指手画脚。
我去了解这位李家坡的牧师。
他所谓的教会,只有几个家庭,四五十个人。
其中一半,是未成年人,还有一些老人。
理智健全的中青年,包括牧师夫妇在内,才十余个。
这就是他在李家坡多年的工作成果。
虽然说教会不能拿人数多少说事,可牧师那么大的口气,让人不由得多想。
真正把我恶心到的,是他在李家坡的一篇讲道。
他把去过的地方描述成了龙潭虎穴,而他,是慨然赴死的烈士。
其实呢,那些年镰刀斧头帮为了国际形象,不太愿意干涉信仰领域的事情。
只要不掺和政治,环境还是比较宽松的。
作为李家坡这种友好国家来的牧师,又没有什么政治目的,是相当安全的。
他描述的危险,我作为全程经历者,都不知从何说起。
这种言论,除了“欺骗“, 似乎没有更合适的词了。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伯伯,在一个家庭聚会点三十多年了,比我年龄都大。
自从我领李家坡牧师去他那里一趟,问题就越来越多了。
他和我比较熟悉,就抱怨说,你带来这个人,怎么象一个偷羊羔的贼呢。
我只能沉默,这种不请自来,喧宾夺主,更像强盗呢。
而我呢,是为虎作伥的那一个。
五国十六城简介
人老了,眼前的事情转头就忘,只留下从前了。
博主最新文章
- 另类家族史,奇迹般躲过浩劫
- 年轻干傻事系列之 和修女讨论男人的性冲动
- 主教有可能是蠢,牧师则是确凿的坏,关于圣经解释权的争夺战
- 读神学院,事实上却成了摆脱一个女人的借口
- 纪念孙志刚烈士,一篇旧文
- 我吃过狗肉,但不是在中国,而且我还救过一只羊
- 再谈异族通婚的难处
- 现身说法,异族通婚的难处
- 七十二闲人,轶闻趣事集之一,代序, 梦遗大师真的要当方丈了,苏小妹去世了
- 牧师先生,不是说你有多么糟糕,只是人品这个东东吧,最怕比较
- 如果不是死了老婆,还真不知道牧师能有多么坏
- 丈人和女婿候选人之间的最大问题,莫过于互相看不上
- 在坟墓里下决心追求一个女人,然后成了一个笑话
- 和女强人分手的最好时机,在她刚刚升职之后
- 忏悔时刻,对曾经的女友见死不救,是因为低估了牧师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