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原著读后感:繁花深处,尽是人间

ershiyuan

终于把《繁花》看完,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断过两次,实在读不下去,但最后还是耐着性子一页页翻到了结尾。

这本书很特别,写法近乎白话,像是唠唠叨叨的日常记录,又长又慢。最不一样的是它用上海方言写成,里里外外透着一股市井气息。它不像一般的小说,没有心理描写,没有作者旁白,所有人的悲欢喜怒,全靠一张嘴讲出来。故事里套故事,闲话中再生闲话。

开头陶陶扯住沪生讲八卦,沪生几次催他“快点讲,我很忙”,陶陶却照样不紧不慢、有枝有叶地往下说。整本书就是这样一个节奏:陶陶讲完,梅瑞讲,汪小姐讲完,宏庆接,沪生说完,康总又来……一场又一场的饭局,一桌又一桌的闲聊,仿佛永远讲不完。

而那些男男女女的故事,也就在这些絮絮叨叨之中,牵牵缠缠、纷纷扰扰地展开。人情冷暖,世态变迁,不过都是饭桌上一句接着一句的闲话。

《繁花》的叙事实验堪称一场文学冒险。金宇澄彻底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全知视角和心理描写,将叙事权完全交给人物 themselves。这种「只述不评」的美学选择,使小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真实感——我们如何了解世界?不正是通过不同人的讲述、流言、饭桌闲谈和记忆碎片拼凑而出?

沪生、陶陶、梅瑞、李李等人轮番登场,在饭局、茶馆、阁楼中讲述见闻。他们的话语中充满犹豫、修饰、隐瞒甚至自相矛盾,形成了一种「不可靠叙事」。读者被迫成为一个聆听者、辨析者,必须从众声喧哗中自行判断真相。这种叙事方式不仅还原了市井生活的原生态,也更深刻地揭示了人际关系的本质:每个人都在用语言建构自我、遮蔽真相。

对方言的运用是本书另一重精神内核。吴语特有的温软、含蓄、转弯抹角,与小说中人物之间暧昧、纠缠、欲说还休的关系形成同构。那些「不着不落」「瞎嗑八嗑」的对话,不仅是语言的地方性展示,更是一种文化心态与生活美学的载体。

而饭局,则是这部小说的核心舞台与隐喻。推杯换盏之间,情感流动、利益交换、往事重现、秘密泄露。餐桌成了一个微型的上海,见证着从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社会变迁与人心浮动。那些看似冗长的吃饭场景,实则是上海市民文化最生动的仪式现场。

至于书中「混乱的男女关系」,实则承载着更深刻的历史隐喻。在计划经济消解、市场经济崛起的时代转型中,旧的人情伦理逐渐失效,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书中男女在欲望与利益之间的徘徊挣扎,正是那个时代普通人精神困境的缩影。他们的情感漂泊,本质上是一种时代性的无所依凭。

《繁花》不像小说,因为它比传统小说更接近生活的本质形态:嘈杂、缓慢、多声部交织,没有作者给定的意义,只有众生自说自话。那种「讲也讲不完」的滋味,或许正是人世本来的滋味——每个人都在讲述,却无人能道尽全部真相。

  1. 阿宝/宝总
    原著形象:
  2. 出身资本家家庭,童年经历文革抄家,住过集体楼房
  3. 性格温和有原则,做过非洲贸易,但并非商业大亨
  4. 是众多故事的旁观者和倾听者,经常出现在各种饭局中
  5. 感情经历复杂,与雪芝、李李等都有情感纠葛
  6. 有个在香港事业有成的哥哥,时常通信

 电视剧形象:

  • 叱咤风云的"宝总",外贸和股票投资界翘楚
  • 果断睿智,商业手腕高超,是故事的核心人物
  • 与汪小姐、玲子、李李都有感情戏
  • 形象更加英雄化和传奇化

    2. 爷叔
    原著形象:

    • 普通的剃头匠,形象猥琐
    • 追求女邻居不成后偷窥其私生活并详细记录
    • 将记录交给女邻居的丈夫,行为卑劣
    • 与电视剧形象毫无相似之处

    电视剧形象:

    • 阿宝的商业领路人和导师
    • 智慧深远,经验丰富,是宝总成功的重要推手
    • 形象正面,充满长者智慧
    • 完全是编剧的再创作

     3. 汪小姐
    原著形象:

    • 外贸行业工作,与宏庆是夫妻
    • 为生二胎假离婚,结果弄假成真
    • 在江苏旅行时与徐总发生关系,怀孕后不知孩子父亲是谁
    • 即使胎儿可能畸形仍执意生产
    • 感情生活混乱,形象较为负面

     电视剧形象:

    • 积极勇敢、正直善良的职业女性
    • 深爱宝总,为感情和事业努力奋斗
    • 最终创业成立"明珠公司"
    • 形象极其正面,充满正能量

     4. 玲子
    原著形象:

    • 夜东京老板,但与阿宝无经济往来
    • 可能和葛老师有染,关系复杂
    • 好像和淘淘也有过一夜情
    • 更多是背景人物,着墨不多

     电视剧形象:

    • 夜东京由阿宝出资,两人关系微妙
    • 对阿宝有感情,但保持独立
    • 最后店面重新装修开业
    • 形象更加立体和正面

     5. 李李
    原著形象:

    • 经历极其坎坷:被卖到淫窟、被迫纹身、成为情妇
    • 最后出家为尼,寻求心灵平静
    • 与阿宝有过一夜情并倾诉往事
    • 因弟弟自杀和自身经历对感情缺乏信心

     电视剧形象:

    • 保留了神秘色彩和复杂过往
    • 至真园老板,商业女强人
    • 与宝总有感情戏,但经历大幅简化
    • 形象更加飒爽和正面

      6. 陶陶
      原著形象:

      • 到处沾花惹草,对婚姻不忠
      • 与芳妹离婚后和小琴在一起
      • 小琴意外死亡后发现被欺骗
      • 形象负面,是个悲剧人物

      电视剧形象:

      • 怕老婆的憨厚形象
      • 重兄弟情义,是宝总的好友
      • 喜剧配角,形象正面可爱

       7. 梅瑞
      原著形象:

      • 感情经历复杂,先与沪生交往,后又追求阿宝
      • 利用沪生的关系抢走汪小姐和阿宝的合作项目
      • 最后破产,命运悲惨
      • 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角色

       电视剧形象:

      • 戏份相对较少,主要是商业竞争对手
      • 与汪小姐有业务竞争关系
      • 形象更加单薄,不如原著复杂

       8. 沪生
      原著形象:

      • 军人家庭出身,律师职业
      • 婚姻名存实亡,妻子白萍出国
      • 与梅瑞有染,但被梅瑞抛弃
      • 经常作为倾听者出现在各种场合
      • 形象疏离而略带疲惫

      好像没有在电视剧里出现

       9. 蓓蒂
      原著形象

      • 阿宝的青梅竹马,象征美好与纯真
      • 在动荡年代中"变成鱼失踪了"
      • 成为阿宝心中永远的痛和回忆
      • 是个诗意的象征性人物

      好像没有在电视剧里出现

       10. 小毛
      原著形象

      • 工人家庭出身,是阿宝、沪生少年时期的朋友
      • 命运坎坷,经历感情挫折
      • 最终患病离世,是个悲剧人物
      • 代表普通人的命运

      好像没有在电视剧里出现

       11. 徐总
      原著形象:

      • 风流成性,到处猎艳
      • 对李李、汪小姐都有企图
      • 在汪小姐怀孕后想用钱解决
      • 形象负面

       12. 宏庆
      原著形象:

      • 汪小姐的原配丈夫,体制内公务员
      • 为生二胎假离婚而弄假成真
      • 是个无奈的小人物

       电视剧形象:

      • 被改为追求汪小姐的富二代
      • 最终与汪小姐共同创业
      • 形象更加正面

      《繁花》的叙事方式本身即是一道门槛——它不迎合、不妥协,甚至刻意与流畅的阅读习惯背道而驰。那种缓慢的节奏、交织的闲话、跳跃的时空,以及浓重的方言底色,都容易让人中途停顿。能理解很多人读不下去,恰恰说明我们仍习惯于被故事“牵引”,而非被生活“淹没”。金宇澄写的不是情节,是一种状态;不是传奇,是一片人间。读不懂或不适应,实属正常;而若能沉入其中,它所回馈的,将是整个时代的烟火与回声。

      我可能有哪里读错了或者理解错了,欢迎指正。

      图片

      此博文来自论坛版块:书歌影视美食游

      共 3 条评论

      1. mondy
        mondy

        是的,我也读了,啰里啰嗦,给人感觉不是现实生活,不过确实也有一种魅力让你想读下去

      2. snowinwind
        snowinwind

        繁花原著其实是个悲剧故事,王家卫的电视剧跟原著基本上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那个爷叔原著里就没有。

      3. 弃婴千枝
        弃婴千枝

        繁花的最大精髓,就是轧姘头

        繁花这种写作方式,完全继承中国传统文学的写作手法---即说书体,没有角色自己的心理活动描述,比如四大名著,都是这种手法

      评论

      © 2024newmitbbs.com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