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云边有个小卖部》。刘十三与程霜的故事,看似发生在遥远的小镇,却像一面透彻的镜子,映照出生活本来的纹理。 疾病像一种“原罪”,不因选择而生,而是命运悄然埋下的伏笔。它不问意愿,便冷酷地降临,迫使人提前领受生命的脆弱与无常。程霜那么善良、勇敢,她的生命却注定短暂;于我亦然,无论内心如何渴望奔腾,身体却要求我必须学会与病痛长期共存。...
故事始于一个丢失的收纳包,由此展开的缘分让独孤成为了本书的核心人物。一边在便利店兼职、一边备考公务员的诗贤,在独孤的建议下开始在网上发布收款机教学视频,并因此获得了跳衔至一家离家更近、待遇更优、职位更高的便利店的机会;最初对独孤充满怀疑甚至轻视的她,却在一次次的交流与倾诉中,逐渐卸下心防。而独孤的一个小小提议——一个三角饭团和一封信,竟缓和了吴女士与她儿子之间长期紧张的关系;事业与家庭双双受挫的销售员京满,习惯在便利店享受独属自己的夜宵时光。在独孤的建议下,他开始以玉米须茶代替酒精,将巧克力变为“买一赠一”的分享品,下班后不再在外徘徊,而是选择回家陪伴妻子和女儿,重新找回与家人的情感联结;从演员转型喜剧作家的仁景,起初对便利店充满抱怨,却在与独孤的深夜对话中重获创作灵感,开始了新作品的写作;从刑警转行做私家侦探的老郭,受便利店老板儿子委托调查独孤,却在跟踪过程中被他的真诚与善意打动,最终反而应聘成为便利店的夜班兼职生。...
终于把《繁花》看完,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断过两次,实在读不下去,但最后还是耐着性子一页页翻到了结尾。 这本书很特别,写法近乎白话,像是唠唠叨叨的日常记录,又长又慢。最不一样的是它用上海方言写成,里里外外透着一股市井气息。它不像一般的小说,没有心理描写,没有作者旁白,所有人的悲欢喜怒,全靠一张嘴讲出来。故事里套故事,闲话中再生闲话。...
不是所有奔赴,都向着光, 这一次,我走向深谷。 不是所有愈合,都了无痕迹, 这一次,是血肉的再度浇筑。 我倦了, 像一座被风雨反复叩问的城墙, 砖石松动,却必须挺立如初。 那电火的针尖,并非指向敌人, 而是刺向我自身——...
最近刚看完一部讲邓丽君人生经历的传记电视剧。对这部邓丽君的传记剧还挺期待的——毕竟她的歌声陪伴了几代人,是真正有时代影响力的艺术家。结果真的看下来,太失望了。除了这种内地台湾演员的合拍剧,就有点不伦不类之外,整部剧拍得平平淡淡,节奏拖得一塌糊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