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一文已经很长,因为相似性实在太多。作为尽可能风趣的科普文,不可能也不应该再塞进更多具体的冗长的证明。考虑到有些读者可能有兴趣。毕竟非常的结论需要非常的证据。特另写此文对一些相似性加以展开。
一、双条幅轮马拉战车

作者 by en:User:Dbachmann - 自己的作品 by by en:User:Dbachmann,CC BY-SA 3.0,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77164
图中的数字是考古出土双条幅轮马拉战车的出土年代。单位是公元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传入(被)双条幅轮马拉战车(入侵)的地区之一。比雅利安入侵印度及小亚细亚埃及还要早100年。不仅出土的出土车型一样。时至今日。中文【车】这个词和西方,如英语【chariot】,读法也一样。
二、仰韶彩陶(中华文明西来论)问题
彩陶图片就不上了。引述曹兵武在(“大外宣”)《澎湃新闻》的一篇科普文章。
“
1921年秋,瑞典人安特生。。。发现大量彩陶等史前遗存并命名了仰韶文化,被认为是以田野发掘为标志的现代中国考古学之始。。。安特生。。。曾经担任世界地质学会会长。。。意外地挖掘了农耕华夏之根,搞到了一个大问题——中华民族和中国文明的史前源头问题。。。仰韶遗址发现后,他将主要精力转向考古,将仰韶的彩陶文化和当时已知的中亚土库曼斯坦的安诺彩陶、乌克兰的特里波列彩陶等著名彩陶文化进行比较。。。提出了彩陶和中华文明西来说。。。安特生的西来说则是他基于考古发现和研究所倡,因此影响相当大,直到解放后前苏联老大哥的一些权威学者仍然坚持中国文化西来说观点
”
曹兵武简历:中山大学考古学专业;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工作,从事水下考古、田野考古和环境考古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层古生物专业环境考古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和考古与艺术史系访学;国家文物局,先后在博物馆处、社会文物处担任主任科员、副处长;中国文物报社工作,先后担任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
注:中亚的安诺不仅有和欧洲乌克兰及东亚仰韶相似的彩陶。也是网友提及的宾大发现最早汉字印章的地方。也临近双轮马车中心地区。
三、刀叉和面食
青海出土世界最早有5000年历史的刀叉调羹三件套。

商代叉子

以下引自维基百科:
“
在青铜时代 齐家文化(公元前 2400 - 1900 年)、商代(公元前 1600 - 公元前 1050 年左右)以及之后的中国朝代的考古遗址中都发现了骨叉。 [ 1 ]东汉墓葬(位于陕西省绥德县大夸梁)中的一块石刻描绘了悬挂三把两齿叉的用餐场景。 [ 1 ]。。。尽管餐叉可能起源于古希腊,但它很可能是在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发明的,在 4 世纪已在那里广泛使用。[ 5 ] [ 6 ] 有记录显示,到 9 世纪,波斯的一些精英圈子中,一种名为barjyn的类似餐具已得到有限使用。[ 7 ]到了 10 世纪,餐叉在整个中东地区已广泛使用。[ 2 ] 。。。到了 11 世纪,由于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联系,餐叉在意大利半岛比欧洲其他地区更早流行起来,而且随着面食在意大利饮食中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餐叉也越来越受欢迎,取代了以前使用的长木钉,因为叉子的三个尖刺更适合叉起面条。[ 12 ] [ 13 ]
”
青海出土的世界上最早的面条。今天的意粉和这没啥区别。这照片上了《自然》杂志。

四、遗传病

对比上面的双轮战车图。地中海贫血分布大致就是战车的终点。在欧洲非洲部分大致对应就是埃及、希腊和罗马。在中亚南亚部分对应的就是波斯和印度(巴基斯坦),所谓的印欧或者雅利安入侵的印度河流域。在东亚东南亚集中于南方。
需要指出的是,从商代到现在,中国中原人口经历,包括如五胡乱华等,多次换血。北方居民多次大规模南迁。包括最后一次宋末连皇帝都驾崩于广东。中国南方无论基因还是语言都和先秦时期更为接近。
五、【亚】字符号

需要指出的是,妇好墓出土的这些【亚】字符号如【亚双功】和【亚启】都很“西方字母”。
考古节目常提及的亚字型大墓。殷商但凡是亚字型墓葬必为王陵。最后一座亚字型帝皇陵可以到西汉。下图是殷墟王陵区示意图:

更多的【亚】。注意:这个亚和德国及乌克兰的铁十字已经没啥区别。

德国大铁十字勋章

作者 Killingfreak - 自己的作品,CC BY 3.0,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287151
乌克兰军徽

作者 svg by user:miko3k. - 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України «Про символіку, яка використовується у Збройних Силах України»,公有领域,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9095264
注意乌克兰军徽里的【三叉戟】。以下是中国出土的战国时代中山王墓【山型器】。中山国的山应该指的是这王族/王权标志。相同的构词法下,中国应该称为中玉国。

中山国被灭后,后人被西迁到今天延安。然后消失于中国历史。
六、应龙
中国古籍关于应龙的记载:
《山海经》:
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楚辞·天问》:河海应龙,何画何历?
《广雅》: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
关于应国引自维基百科:
“
应国,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个小国,建立于殷商时期,甲骨文卜辞中有“应候朝商”、商天子“步于应”的记载,《水经注》注引《竹书纪年》:“殷时已有应国”。当时的应国可能在山西应县一带。
周朝武王克殷以后,灭了该“应国”,并把应国军民迁徙到今河南平顶山滍阳镇,立周武王之子应叔达为应君。根据平顶山应国墓地的考古可知,应君最初是监国,负责监视商朝的遗民。
春秋中期,应国亡于楚国。
”
“
1986年6月考古队在发掘滍阳岭应国贵族墓群中部的1号墓时发现一只白玉线雕鹰。它通体透明,长2.2厘米,宽5.7厘米,顶部与右翅上有微斑,呈展翅飞翔状。据专家考证,这个玉鹰是一件具有族徽意义的重要文物。当时平顶山市政府拟建造一座市标性雕塑,因此在发掘现场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郝本性向市政府建议以玉鹰为参照物雕塑一只雄鹰作为市标性雕塑,平顶山市取“鹰城”为别名。,这一建议最终被采纳。从此鹰城成了平顶山市的别名。
应国墓地的考古发掘,解决了与应国历史相关的一些争议(没有实物证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历史文献的不足。出土的许多带有铭文青铜器,证明了《水经注·滍水》等文献记载的应国都城在滍阳这一史实。
”
平顶山出土的应国玉鹰

纳粹党徽

注意:罗马时期后来的大英昂格鲁属于日耳曼诸民族。英语也源自于日耳曼语。
viewtopic.php?t=597568
这个也是楼主写的吗? 链接在哪里?
viewtopic.php?t=29599
车和chariot有意思。应龙和纳粹时间距离很远,这样的鸟形也很普通,感觉更像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