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下关于白狐的问题
版主: Caravel, TheMatrix, molen
科普一下关于白狐的问题
涂山氏之女,女娇,按尚书记载,是大禹的妻子。吕氏春秋,吴越春秋中,均认为其形象是九尾白狐。
这个女字,在商代的甲骨文里,经常和母是写成一样的。因此,女娇,就是母娇,其本质就是部落里重要的女巫,可以被追溯的老祖母。同时又是高禖,也就是生育之神。事实上,大荒经当中还有好几位类似命名的女巫,比如女子,女丑,十二地支和十天干,都是女巫,也构成了上古时期非常重要的神权政治体系。
然而,在世本里,还有这么一段记载,“禹娶涂山氏女,名女娲,生启。”。这是世本记载错误吗?不是。女娇女娲本就应该是一体。女娲的神学形象和女娇,对应的都是苍龙星座群。女娇是拥有九条尾巴的白狐形象。而,女娲勾尾,本质就是女娲九尾。这个九尾,指向的就是东方苍龙星座群的尾部。事实上,大禹自己也是勾龙形象。大禹,女娲,女娇,都是同一天文现象的神学概念的分化。
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按淮南子,青丘就是东极。因此这个九尾事实上描绘的就是尾宿。史记天官书,“尾为九子”,尾宿正好有九颗星。古人把这九颗亮星想象成白狐的九条尾巴,作为女娇,女娲的基础神学特征加以崇拜。而尚书里,提到东方,“厥民析,鸟兽孳尾。” 这个析,就是析木,也是伏羲,本质上,伏羲,女娲,就是东方神苍龙的高禖形象。在仰韶文化以前,氏族的核心都是围绕老祖母展开的,男性处于边缘位置。因此最初的神灵,都是以女性祖先为摹本建立的。这点甚至在鲧禹神话中还有反应,比如,史记里面说,大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这个讲的很可能就是早期的走婚制度。这类走婚制度,即便到了现代,依然在摩梭人当中有保留。
伏羲,女娲,女娇,大禹,应龙,指的本来都是这个老祖母。只是随着生产力提高,人口密度上升,战争加剧,社会类型逐渐转化成父系。这种转化甚至到商代还没有完成,要到周代才基本完成。
在这个九尾狐和苍龙星座群的对应关系建立起来之后,自然很多问题就可以理解了。比如黄帝女魃止雨,女娲止淫水,大禹治水,应龙杀蚩尤和夸父,都是一件事情的描述,大约可以推测为伴随着新仙女木时间的结束,随着气候变暖,先民的居住地域开始产生了严重的洪灾,部落女巫需要通过做法来止雨,治水。而他们的对立面,就传统雨师风伯,纵大风雨的蚩尤。这类神话母题,在美洲玛雅人当中也广泛流传,因此本就是同一个历史记忆的不同演化版本而已。其由来非常非常古老。整个环太平洋存在一个共同的文化圈,这在张光直那里就有相当清晰的描述。古人对这种神话记忆的流传都是结合星空来记忆的,星空是天神所处,因此星空的故事,就是神话。
回到最开始那个问题,为什么是白狐?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这些华夏和美洲的先民,本来居住地就是北极圈附近,北极狐本就是常见之物,因此白狐的故事九伴随着星空故事流传到今天。
本版诸位要多读书,少看抖音意淫历史。
这个女字,在商代的甲骨文里,经常和母是写成一样的。因此,女娇,就是母娇,其本质就是部落里重要的女巫,可以被追溯的老祖母。同时又是高禖,也就是生育之神。事实上,大荒经当中还有好几位类似命名的女巫,比如女子,女丑,十二地支和十天干,都是女巫,也构成了上古时期非常重要的神权政治体系。
然而,在世本里,还有这么一段记载,“禹娶涂山氏女,名女娲,生启。”。这是世本记载错误吗?不是。女娇女娲本就应该是一体。女娲的神学形象和女娇,对应的都是苍龙星座群。女娇是拥有九条尾巴的白狐形象。而,女娲勾尾,本质就是女娲九尾。这个九尾,指向的就是东方苍龙星座群的尾部。事实上,大禹自己也是勾龙形象。大禹,女娲,女娇,都是同一天文现象的神学概念的分化。
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按淮南子,青丘就是东极。因此这个九尾事实上描绘的就是尾宿。史记天官书,“尾为九子”,尾宿正好有九颗星。古人把这九颗亮星想象成白狐的九条尾巴,作为女娇,女娲的基础神学特征加以崇拜。而尚书里,提到东方,“厥民析,鸟兽孳尾。” 这个析,就是析木,也是伏羲,本质上,伏羲,女娲,就是东方神苍龙的高禖形象。在仰韶文化以前,氏族的核心都是围绕老祖母展开的,男性处于边缘位置。因此最初的神灵,都是以女性祖先为摹本建立的。这点甚至在鲧禹神话中还有反应,比如,史记里面说,大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这个讲的很可能就是早期的走婚制度。这类走婚制度,即便到了现代,依然在摩梭人当中有保留。
伏羲,女娲,女娇,大禹,应龙,指的本来都是这个老祖母。只是随着生产力提高,人口密度上升,战争加剧,社会类型逐渐转化成父系。这种转化甚至到商代还没有完成,要到周代才基本完成。
在这个九尾狐和苍龙星座群的对应关系建立起来之后,自然很多问题就可以理解了。比如黄帝女魃止雨,女娲止淫水,大禹治水,应龙杀蚩尤和夸父,都是一件事情的描述,大约可以推测为伴随着新仙女木时间的结束,随着气候变暖,先民的居住地域开始产生了严重的洪灾,部落女巫需要通过做法来止雨,治水。而他们的对立面,就传统雨师风伯,纵大风雨的蚩尤。这类神话母题,在美洲玛雅人当中也广泛流传,因此本就是同一个历史记忆的不同演化版本而已。其由来非常非常古老。整个环太平洋存在一个共同的文化圈,这在张光直那里就有相当清晰的描述。古人对这种神话记忆的流传都是结合星空来记忆的,星空是天神所处,因此星空的故事,就是神话。
回到最开始那个问题,为什么是白狐?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这些华夏和美洲的先民,本来居住地就是北极圈附近,北极狐本就是常见之物,因此白狐的故事九伴随着星空故事流传到今天。
本版诸位要多读书,少看抖音意淫历史。
Re: 科普一下关于白狐的问题
人肉chatgpt,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cozofxx 写了: 2023年 9月 10日 06:23 涂山氏之女,女娇,按尚书记载,是大禹的妻子。吕氏春秋,吴越春秋中,均认为其形象是九尾白狐。
这个女字,在商代的甲骨文里,经常和母是写成一样的。因此,女娇,就是母娇,其本质就是部落里重要的女巫,可以被追溯的老祖母。同时又是高禖,也就是生育之神。事实上,大荒经当中还有好几位类似命名的女巫,比如女子,女丑,十二地支和十天干,都是女巫,也构成了上古时期非常重要的神权政治体系。
然而,在世本里,还有这么一段记载,“禹娶涂山氏女,名女娲,生启。”。这是世本记载错误吗?不是。女娇女娲本就应该是一体。女娲的神学形象和女娇,对应的都是苍龙星座群。女娇是拥有九条尾巴的白狐形象。而,女娲勾尾,本质就是女娲九尾。这个九尾,指向的就是东方苍龙星座群的尾部。事实上,大禹自己也是勾龙形象。大禹,女娲,女娇,都是同一天文现象的神学概念的分化。
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按淮南子,青丘就是东极。因此这个九尾事实上描绘的就是尾宿。史记天官书,“尾为九子”,尾宿正好有九颗星。古人把这九颗亮星想象成白狐的九条尾巴,作为女娇,女娲的基础神学特征加以崇拜。而尚书里,提到东方,“厥民析,鸟兽孳尾。” 这个析,就是析木,也是伏羲,本质上,伏羲,女娲,就是东方神苍龙的高禖形象。在仰韶文化以前,氏族的核心都是围绕老祖母展开的,男性处于边缘位置。因此最初的神灵,都是以女性祖先为摹本建立的。这点甚至在鲧禹神话中还有反应,比如,史记里面说,大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这个讲的很可能就是早期的走婚制度。这类走婚制度,即便到了现代,依然在摩梭人当中有保留。
伏羲,女娲,女娇,大禹,应龙,指的本来都是这个老祖母。只是随着生产力提高,人口密度上升,战争加剧,社会类型逐渐转化成父系。这种转化甚至到商代还没有完成,要到周代才基本完成。
在这个九尾狐和苍龙星座群的对应关系建立起来之后,自然很多问题就可以理解了。比如黄帝女魃止雨,女娲止淫水,大禹治水,应龙杀蚩尤和夸父,都是一件事情的描述,大约可以推测为伴随着新仙女木时间的结束,随着气候变暖,先民的居住地域开始产生了严重的洪灾,部落女巫需要通过做法来止雨,治水。而他们的对立面,就传统雨师风伯,纵大风雨的蚩尤。这类神话母题,在美洲玛雅人当中也广泛流传,因此本就是同一个历史记忆的不同演化版本而已。其由来非常非常古老。整个环太平洋存在一个共同的文化圈,这在张光直那里就有相当清晰的描述。古人对这种神话记忆的流传都是结合星空来记忆的,星空是天神所处,因此星空的故事,就是神话。
回到最开始那个问题,为什么是白狐?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这些华夏和美洲的先民,本来居住地就是北极圈附近,北极狐本就是常见之物,因此白狐的故事九伴随着星空故事流传到今天。
本版诸位要多读书,少看抖音意淫历史。
Re: 科普一下关于白狐的问题
罗刹海市
牛河梁 写了: 2023年 9月 10日 14:54 说得很全面。对不常来买买提全过程跟进买买提讨论的是一个很好的背景科普知识。手动点赞一下。
中国现代人群北(阿拉斯加)来说有科学证据。是包括付巧妹代表体制在国际杂志签名承认的定论。
Re: 科普一下关于白狐的问题
再来审视一下C形龙的原型到底是什么。
前人有认为是海豚,熊,猪的。这些假设通常是从器物相当抽象的面部特征来猜测。但是这些假设都有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这些动物无法在自然状态下团成一个C形。自然界事实上有一个动物就是以这种方式睡觉的,这就是犬科动物,尤其是狐狸。下面来看看几个典型的北极狐睡觉的例子。
https://www.10wallpaper.com/wallpaper/1 ... 66x768.jpg
https://cdn.pixabay.com/photo/2021/02/0 ... 0_1280.jpg
http://img8.333cn.com/img333cn/202012/23/163212341.jpg
其特色非常明显,卷曲成一个C形,尾巴盘起,接近其嘴部。中医也有一些巫术说法,所谓有道无道学狗睡觉。也很可能是一种对犬科的狐狸之类动物崇拜变种之后的模拟。西南少数民族的所谓盘瓠神话,也是对犬科动物的一种神话和模拟,其来源也颇有可能是一种广义的北极狐崇拜的变种。
这类的原理就非常容易理解,当先民迁徙离开原来的居住地之后,就会对原来居住地特有的生物编入星空神话和寻找替代品。另外,句龙的句字,本就是模仿这种卷曲的姿态而抽象出来的汉字。商人的腰坑殉狗,也颇有可能是这类基础信仰的滥觞。也就是说人死去如狗睡去。因此这类C形龙,颇有可能本就是对犬科动物的原始崇拜。而结合华夏先民尚白,以及女娲的白狐传说,这个犬科动物的原始形态,颇有可能正是北极狐。
前人有认为是海豚,熊,猪的。这些假设通常是从器物相当抽象的面部特征来猜测。但是这些假设都有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这些动物无法在自然状态下团成一个C形。自然界事实上有一个动物就是以这种方式睡觉的,这就是犬科动物,尤其是狐狸。下面来看看几个典型的北极狐睡觉的例子。
https://www.10wallpaper.com/wallpaper/1 ... 66x768.jpg
https://cdn.pixabay.com/photo/2021/02/0 ... 0_1280.jpg
http://img8.333cn.com/img333cn/202012/23/163212341.jpg
其特色非常明显,卷曲成一个C形,尾巴盘起,接近其嘴部。中医也有一些巫术说法,所谓有道无道学狗睡觉。也很可能是一种对犬科的狐狸之类动物崇拜变种之后的模拟。西南少数民族的所谓盘瓠神话,也是对犬科动物的一种神话和模拟,其来源也颇有可能是一种广义的北极狐崇拜的变种。
这类的原理就非常容易理解,当先民迁徙离开原来的居住地之后,就会对原来居住地特有的生物编入星空神话和寻找替代品。另外,句龙的句字,本就是模仿这种卷曲的姿态而抽象出来的汉字。商人的腰坑殉狗,也颇有可能是这类基础信仰的滥觞。也就是说人死去如狗睡去。因此这类C形龙,颇有可能本就是对犬科动物的原始崇拜。而结合华夏先民尚白,以及女娲的白狐传说,这个犬科动物的原始形态,颇有可能正是北极狐。
cozofxx 写了: 2023年 9月 10日 06:23 涂山氏之女,女娇,按尚书记载,是大禹的妻子。吕氏春秋,吴越春秋中,均认为其形象是九尾白狐。
这个女字,在商代的甲骨文里,经常和母是写成一样的。因此,女娇,就是母娇,其本质就是部落里重要的女巫,可以被追溯的老祖母。同时又是高禖,也就是生育之神。事实上,大荒经当中还有好几位类似命名的女巫,比如女子,女丑,十二地支和十天干,都是女巫,也构成了上古时期非常重要的神权政治体系。
然而,在世本里,还有这么一段记载,“禹娶涂山氏女,名女娲,生启。”。这是世本记载错误吗?不是。女娇女娲本就应该是一体。女娲的神学形象和女娇,对应的都是苍龙星座群。女娇是拥有九条尾巴的白狐形象。而,女娲勾尾,本质就是女娲九尾。这个九尾,指向的就是东方苍龙星座群的尾部。事实上,大禹自己也是勾龙形象。大禹,女娲,女娇,都是同一天文现象的神学概念的分化。
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按淮南子,青丘就是东极。因此这个九尾事实上描绘的就是尾宿。史记天官书,“尾为九子”,尾宿正好有九颗星。古人把这九颗亮星想象成白狐的九条尾巴,作为女娇,女娲的基础神学特征加以崇拜。而尚书里,提到东方,“厥民析,鸟兽孳尾。” 这个析,就是析木,也是伏羲,本质上,伏羲,女娲,就是东方神苍龙的高禖形象。在仰韶文化以前,氏族的核心都是围绕老祖母展开的,男性处于边缘位置。因此最初的神灵,都是以女性祖先为摹本建立的。这点甚至在鲧禹神话中还有反应,比如,史记里面说,大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这个讲的很可能就是早期的走婚制度。这类走婚制度,即便到了现代,依然在摩梭人当中有保留。
伏羲,女娲,女娇,大禹,应龙,指的本来都是这个老祖母。只是随着生产力提高,人口密度上升,战争加剧,社会类型逐渐转化成父系。这种转化甚至到商代还没有完成,要到周代才基本完成。
在这个九尾狐和苍龙星座群的对应关系建立起来之后,自然很多问题就可以理解了。比如黄帝女魃止雨,女娲止淫水,大禹治水,应龙杀蚩尤和夸父,都是一件事情的描述,大约可以推测为伴随着新仙女木时间的结束,随着气候变暖,先民的居住地域开始产生了严重的洪灾,部落女巫需要通过做法来止雨,治水。而他们的对立面,就传统雨师风伯,纵大风雨的蚩尤。这类神话母题,在美洲玛雅人当中也广泛流传,因此本就是同一个历史记忆的不同演化版本而已。其由来非常非常古老。整个环太平洋存在一个共同的文化圈,这在张光直那里就有相当清晰的描述。古人对这种神话记忆的流传都是结合星空来记忆的,星空是天神所处,因此星空的故事,就是神话。
回到最开始那个问题,为什么是白狐?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这些华夏和美洲的先民,本来居住地就是北极圈附近,北极狐本就是常见之物,因此白狐的故事九伴随着星空故事流传到今天。
本版诸位要多读书,少看抖音意淫历史。
Re: 科普一下关于白狐的问题
有道理。记下了。
cozofxx 写了: 2023年 9月 12日 01:18 再来审视一下C形龙的原型到底是什么。
前人有认为是海豚,熊,猪的。这些假设通常是从器物相当抽象的面部特征来猜测。但是这些假设都有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这些动物无法在自然状态下团成一个C形。自然界事实上有一个动物就是以这种方式睡觉的,这就是犬科动物,尤其是狐狸。下面来看看几个典型的北极狐睡觉的例子。
https://www.10wallpaper.com/wallpaper/1 ... 66x768.jpg
https://cdn.pixabay.com/photo/2021/02/0 ... 0_1280.jpg
http://img8.333cn.com/img333cn/202012/23/163212341.jpg
其特色非常明显,卷曲成一个C形,尾巴盘起,接近其嘴部。中医也有一些巫术说法,所谓有道无道学狗睡觉。也很可能是一种对犬科的狐狸之类动物崇拜变种之后的模拟。西南少数民族的所谓盘瓠神话,也是对犬科动物的一种神话和模拟,其来源也颇有可能是一种广义的北极狐崇拜的变种。
这类的原理就非常容易理解,当先民迁徙离开原来的居住地之后,就会对原来居住地特有的生物编入星空神话和寻找替代品。另外,句龙的句字,本就是模仿这种卷曲的姿态而抽象出来的汉字。商人的腰坑殉狗,也颇有可能是这类基础信仰的滥觞。也就是说人死去如狗睡去。因此这类C形龙,颇有可能本就是对犬科动物的原始崇拜。而结合华夏先民尚白,以及女娲的白狐传说,这个犬科动物的原始形态,颇有可能正是北极狐。
-
-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562
- 帖子: 24628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Re: 科普一下关于白狐的问题
你这个北来是什么时间?中原各种文化起码有1万年以上的历史牛河梁 写了: 2023年 9月 10日 14:54 说得很全面。对不常来买买提全过程跟进买买提讨论的是一个很好的背景科普知识。手动点赞一下。
中国现代人群北(阿拉斯加)来说有科学证据。是包括付巧妹代表体制在国际杂志签名承认的定论。
Re: 科普一下关于白狐的问题
我记得付巧妹(在《自然》?)的灌水里提及过,中国古华北人群祖先(?)9000年(?)年前进入阿穆尔河流域。替代(而不是混血)了(14000年前?)当地的土著。从此阿穆尔河流域/古华北人群基因就很稳定。
理论上,进入阿穆尔河流域有三种可能,南下、北上、东进。付巧妹的研究否认了东进。因为土著基因跑到西面贝加尔湖去了。付巧妹没有回答是南下还是北上。我的意见是南下。
因为《自然》和《科学》等灌水表明跨白令格尔的人群基因类似性以及历史上至少有三波走出美洲返回亚洲的基因痕迹。阿穆尔河流域相对而言还是太冷太北了。缺乏浅肤色基因的古南方人群北上不会适应。
老买提有过相关讨论。现在手头没有。以上是大概不是写论文。
Re: 科普一下关于白狐的问题
基本就是这个意思。付巧妹是分子人类学界比较支持北来说的。东亚大陆活跃几万年本来的土著很可能是一批携带更高比例的丹尼索瓦人血统的人群。这批人后来被少部分融合,大部分被取代,或者被驱逐到东南亚的一些海岛上。前一阵子,有研究者发现菲律宾丛林里有一支,是目前智人中带有最高丹尼索瓦人血统的人群,主要得益于他们很少和外界通婚,保留了相当大的东亚土著的一些原貌。另外就是,越是东亚大陆的南部,这类古老血统也保留得更多一些。目前认为,南亚语和侗台语各群体,也基本都是新石器中期和晚期甚至青铜时代才从长江流域迁过去的。整个东亚大陆的新石器时代移民大趋势就是从北向南一波波的不同族群的迁徙。早期南下的族群,会混合更高比例的东亚土著血统。当然实际情况会更复杂,也有长江中下游水稻农夫的一些北上到黄河流域。水稻农夫的生业比较丰富,水稻又需要大量合作和相对黍稷高产,所以后面北方的长城附近的C, Q,N各系Y染色体是被历史时期的O系北上挤压了。即便今天,这类挤压也持续存在。南方人北上京津冀地区求发展也还是一个非常显著的趋势。比如宇宙最卷的海淀区,多是南方人血统的后代。牛河梁 写了: 2023年 9月 19日 14:04 我记得付巧妹(在《自然》?)的灌水里提及过,中国古华北人群祖先(?)9000年(?)年前进入阿穆尔河流域。替代(而不是混血)了(14000年前?)当地的土著。从此阿穆尔河流域/古华北人群基因就很稳定。
理论上,进入阿穆尔河流域有三种可能,南下、北上、东进。付巧妹的研究否认了东进。因为土著基因跑到西面贝加尔湖去了。付巧妹没有回答是南下还是北上。我的意见是南下。
因为《自然》和《科学》等灌水表明跨白令格尔的人群基因类似性以及历史上至少有三波走出美洲返回亚洲的基因痕迹。阿穆尔河流域相对而言还是太冷太北了。缺乏浅肤色基因的古南方人群北上不会适应。
老买提有过相关讨论。现在手头没有。以上是大概不是写论文。
Re: 科普一下关于白狐的问题
单从逻辑上说,不能排除南下入关的祖先本来就是从南方上来的。但这和基因分析不符。
牛河梁有一个理论模型:
1、白令格尔的古人(N)南下,分布在从日韩到芬兰广阔的地区。包括红山文化。今天的“西方人”认为,韩国人和芬兰人基因差别不大。
2、另一支或数支古人(R)从中东向内亚扩张,打断了这种连续性。这时候欧亚表现包括出文字陶器等对称性。
3、随着气候变化,古华北人(N)沿着青藏高原以东继续南下,深入O的腹地,到达湖广。这也是南方汉人(N)比例高的原因。青藏高原以西有类似情况,表现为雅利安入侵印度、中东。
4、虽然比例没有一些地区高。但绝对数量上N可能大多数在中国(南方)。
4、现在的北方人可能更多是(古)山东人的后裔。
5、你说的南方人重新北上,这些人更有可能本来就是古华北人(N)的后裔。而不是古侗族后裔。
牛河梁有一个理论模型:
1、白令格尔的古人(N)南下,分布在从日韩到芬兰广阔的地区。包括红山文化。今天的“西方人”认为,韩国人和芬兰人基因差别不大。
2、另一支或数支古人(R)从中东向内亚扩张,打断了这种连续性。这时候欧亚表现包括出文字陶器等对称性。
3、随着气候变化,古华北人(N)沿着青藏高原以东继续南下,深入O的腹地,到达湖广。这也是南方汉人(N)比例高的原因。青藏高原以西有类似情况,表现为雅利安入侵印度、中东。
4、虽然比例没有一些地区高。但绝对数量上N可能大多数在中国(南方)。
4、现在的北方人可能更多是(古)山东人的后裔。
5、你说的南方人重新北上,这些人更有可能本来就是古华北人(N)的后裔。而不是古侗族后裔。
cozofxx 写了: 2023年 9月 19日 21:51 基本就是这个意思。付巧妹是分子人类学界比较支持北来说的。东亚大陆活跃几万年本来的土著很可能是一批携带更高比例的丹尼索瓦人血统的人群。这批人后来被少部分融合,大部分被取代,或者被驱逐到东南亚的一些海岛上。前一阵子,有研究者发现菲律宾丛林里有一支,是目前智人中带有最高丹尼索瓦人血统的人群,主要得益于他们很少和外界通婚,保留了相当大的东亚土著的一些原貌。另外就是,越是东亚大陆的南部,这类古老血统也保留得更多一些。目前认为,南亚语和侗台语各群体,也基本都是新石器中期和晚期甚至青铜时代才从长江流域迁过去的。整个东亚大陆的新石器时代移民大趋势就是从北向南一波波的不同族群的迁徙。早期南下的族群,会混合更高比例的东亚土著血统。当然实际情况会更复杂,也有长江中下游水稻农夫的一些北上到黄河流域。水稻农夫的生业比较丰富,水稻又需要大量合作和相对黍稷高产,所以后面北方的长城附近的C, Q,N各系Y染色体是被历史时期的O系北上挤压了。即便今天,这类挤压也持续存在。南方人北上京津冀地区求发展也还是一个非常显著的趋势。比如宇宙最卷的海淀区,多是南方人血统的后代。
Re: 科普一下关于白狐的问题
我的意思是说历史时期有一批南方往北的扩散,这是近期和次要的过程,但是这导致北方的YO比例变得很高,因为古染色体的YO本来在长城沿线很少发现。总的趋势我当然同意是各民族大致都是从北向南分很多批次传播,也结合若干不同方向。YN在南方汉人的分布相当均匀,因此这里面很可能也存在一个相当近期的共同扩散过程,我的估计是虞夏时代。在历史时期以前,YO的运动也应该非常复杂。很可能舞阳人就是早期从长江中游北上的YO。山东这部分古染色体的YO在仰韶到龙山时代,沿着黄河河谷向西扩散。另外一批YO是走藏彝族走廊,这也是北方民族南下的主要道路,包括大量藏人羌人等等,他们最早都应该是在仰韶文化早期,就经过藏彝走廊逐步扩散的,走上高原这批人也征服了当地的土著,获得了丹尼索瓦人的高原适应性。
一路影响了西部的习俗。其中一部分和商人混合。所有这些YO的原始出发地也还是可能在相当靠北的地方,而非东南亚。只是他们走得比较早也走得比较远,因此长江流域的水稻农夫应该融合了更多的东亚古老人群的成分。这也是今天中国南北差别的主要来源。
一路影响了西部的习俗。其中一部分和商人混合。所有这些YO的原始出发地也还是可能在相当靠北的地方,而非东南亚。只是他们走得比较早也走得比较远,因此长江流域的水稻农夫应该融合了更多的东亚古老人群的成分。这也是今天中国南北差别的主要来源。
牛河梁 写了: 2023年 9月 19日 23:08 单从逻辑上说,不能排除南下入关的祖先本来就是从南方上来的。但这和基因分析不符。
牛河梁有一个理论模型:
1、白令格尔的古人(N)南下,分布在从日韩到芬兰广阔的地区。包括红山文化。今天的“西方人”认为,韩国人和芬兰人基因差别不大。
2、另一支或数支古人(R)从中东向内亚扩张,打断了这种连续性。这时候欧亚表现包括出文字陶器等对称性。
3、随着气候变化,古华北人(N)沿着青藏高原以东继续南下,深入O的腹地,到达湖广。这也是南方汉人(N)比例高的原因。青藏高原以西有类似情况,表现为雅利安入侵印度、中东。
4、虽然比例没有一些地区高。但绝对数量上N可能大多数在中国(南方)。
4、现在的北方人可能更多是(古)山东人的后裔。
5、你说的南方人重新北上,这些人更有可能本来就是古华北人(N)的后裔。而不是古侗族后裔。
Re: 科普一下关于白狐的问题
另外,壮侗目前认为是很早从长江流域南下的人群,又混了不少当地土著。这批人当然和今天北方汉族的YO关系不大。
最有意思的那个问题就是所有这些YO到底是从哪儿来的。我的猜测是,有一定可能还是一万年前经过东北跑路的,不过这并没有多少DNA证据,主要还是从玉器的传播来猜的。因为YO和YN都有很浓郁的玉器传统,这种传统,我怀疑并不是YO从YN那儿继承来的,而是可能很早就在西伯利亚和北极附近就有的。
新石器早期主要的碧玉来源是西伯利亚。
最有意思的那个问题就是所有这些YO到底是从哪儿来的。我的猜测是,有一定可能还是一万年前经过东北跑路的,不过这并没有多少DNA证据,主要还是从玉器的传播来猜的。因为YO和YN都有很浓郁的玉器传统,这种传统,我怀疑并不是YO从YN那儿继承来的,而是可能很早就在西伯利亚和北极附近就有的。
新石器早期主要的碧玉来源是西伯利亚。
牛河梁 写了: 2023年 9月 19日 23:08 单从逻辑上说,不能排除南下入关的祖先本来就是从南方上来的。但这和基因分析不符。
牛河梁有一个理论模型:
1、白令格尔的古人(N)南下,分布在从日韩到芬兰广阔的地区。包括红山文化。今天的“西方人”认为,韩国人和芬兰人基因差别不大。
2、另一支或数支古人(R)从中东向内亚扩张,打断了这种连续性。这时候欧亚表现包括出文字陶器等对称性。
3、随着气候变化,古华北人(N)沿着青藏高原以东继续南下,深入O的腹地,到达湖广。这也是南方汉人(N)比例高的原因。青藏高原以西有类似情况,表现为雅利安入侵印度、中东。
4、虽然比例没有一些地区高。但绝对数量上N可能大多数在中国(南方)。
4、现在的北方人可能更多是(古)山东人的后裔。
5、你说的南方人重新北上,这些人更有可能本来就是古华北人(N)的后裔。而不是古侗族后裔。
Re: 科普一下关于白狐的问题
需要重点指出,YO和YN的差别并不大。本来就是相邻的两树杈。分离得非常晚近。使用两个分叉来表示缺乏严格的科学上的分类标准。看起来有可能是人为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民族主义作怪。妄想把一个多民族国家搞成单一民族国家(所谓的YO3)。
需要强调。欧亚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基因就没什么区别。不能排除几万年前N和O的祖先前后脚或者一起进入的中国。因为那时候人类群体很小(几位女性带十来位男性一个部落),一个蝴蝶抖动都能奠基者效应导致后世Y的分布差别。
需要强调。欧亚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基因就没什么区别。不能排除几万年前N和O的祖先前后脚或者一起进入的中国。因为那时候人类群体很小(几位女性带十来位男性一个部落),一个蝴蝶抖动都能奠基者效应导致后世Y的分布差别。
cozofxx 写了: 2023年 9月 20日 07:19 我的意思是说历史时期有一批南方往北的扩散,这是近期和次要的过程,但是这导致北方的YO比例变得很高,因为古染色体的YO本来在长城沿线很少发现。总的趋势我当然同意是各民族大致都是从北向南分很多批次传播,也结合若干不同方向。YN在南方汉人的分布相当均匀,因此这里面很可能也存在一个相当近期的共同扩散过程,我的估计是虞夏时代。在历史时期以前,YO的运动也应该非常复杂。很可能舞阳人就是早期从长江中游北上的YO。山东这部分古染色体的YO在仰韶到龙山时代,沿着黄河河谷向西扩散。另外一批YO是走藏彝族走廊,这也是北方民族南下的主要道路,包括大量藏人羌人等等,他们最早都应该是在仰韶文化早期,就经过藏彝走廊逐步扩散的,走上高原这批人也征服了当地的土著,获得了丹尼索瓦人的高原适应性。
一路影响了西部的习俗。其中一部分和商人混合。所有这些YO的原始出发地也还是可能在相当靠北的地方,而非东南亚。只是他们走得比较早也走得比较远,因此长江流域的水稻农夫应该融合了更多的东亚古老人群的成分。这也是今天中国南北差别的主要来源。
Re: 科普一下关于白狐的问题
佩玉以及珠串等礼器服饰在印第安部落里也有。同样也有的如出土陶器上的万字图案。时至今日,万字仍然是美国一些部落或地区使用的传统符号。有理由认为白令海峡两端,远至芬兰南到台湾(的万字符),的这些类似文化有共同的起源。
cozofxx 写了: 2023年 9月 20日 07:30 另外,壮侗目前认为是很早从长江流域南下的人群,又混了不少当地土著。这批人当然和今天北方汉族的YO关系不大。
最有意思的那个问题就是所有这些YO到底是从哪儿来的。我的猜测是,有一定可能还是一万年前经过东北跑路的,不过这并没有多少DNA证据,主要还是从玉器的传播来猜的。因为YO和YN都有很浓郁的玉器传统,这种传统,我怀疑并不是YO从YN那儿继承来的,而是可能很早就在西伯利亚和北极附近就有的。
新石器早期主要的碧玉来源是西伯利亚。
Re: 科普一下关于白狐的问题
是啊,基本就是个北极圈和环太平洋共同文化圈。南岛人群也一样有类似的玉崇拜。这帮人应该也是早期从北极圈附近出发到华东和华南的人。
牛河梁 写了: 2023年 9月 20日 13:14 佩玉以及珠串等礼器服饰在印第安部落里也有。同样也有的如出土陶器上的万字图案。时至今日,万字仍然是美国一些部落或地区使用的传统符号。有理由认为白令海峡两端,远至芬兰南到台湾(的万字符),的这些类似文化有共同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