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文化的新黄金时代,反而变的非常low,中国历史黑暗时代
提一个问题:五代十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百家争鸣
版主: Caravel, TheMatrix, molen
-
-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613
- 帖子: 25720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2 Re: 提一个问题:五代十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百家争鸣
五代十国,谁都知道兵强马壮就能当皇帝。
这个乱世,武人为王。
后唐、后晋时期将领安重荣颇有膂力,精于骑射。 安重荣由兵卒起家,很快扬名立万,飞黄腾达。 亲身经历了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靠兵变篡帝位的事实,曾对别人说:“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安重荣平时嚣张跋扈,狂妄自大,不把当时的朝廷放在眼里。
安重荣是个粟特人,或者说波斯人。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
#6 Re: 提一个问题:五代十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因为各国势均力敌,都在寻找强国之策。五代十国是一强诸弱,路径明确。一强只须积蓄力量,诸弱要么待价而沽,要么醉生梦死享眼前福。
Yet I had no fear;
For I was the meanest

-
- 论坛精英
dramawatcher1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216
- 帖子: 8239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5日 13:14
#7 Re: 提一个问题:五代十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百家争鸣
五代十国,每个国家都体量太小。内部没有一块安定的地方。文化人没地方静下来思考。
战国,同样的土地七个国家,虽然还是互站,但是国家足够大。每个国家内部都能原理战火的地方让文化人安心的思考。

#9 Re: 提一个问题:五代十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百家争鸣
五代十国时间太短,不到一百年,而且期间改朝换代太快。没有一个政权能贯穿始终。
战国其实各大国核心疆域大致是稳定的,各大国政权也是相对稳定的,而且大部分都是春秋时期就存在的政权,不是新冒出来的。
#10 Re: 提一个问题:五代十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百家争鸣
文化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平衡和平的状态,五代十国远远没有和平状况,一直都处于战争态势,除了兵家,别的没发展可能。
我欲乘机归去,又恐穷楼鬱府,高处不能酣
-
-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613
- 帖子: 25720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14 Re: 提一个问题:五代十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百家争鸣
同理民国军阀战乱时期也没有什么百家争鸣
人类思想的进步跟战乱和分裂没有必然关系
反倒是跟人性的自由有关系,春秋战国之前
还是吃人的社会,商周都是拿人祭祀吃人肉的
社会,春秋时期至少是农业发展了,有闲阶级
出现了,孔子孟子不用种地了,老子不用打猎
也能活下去
#17 Re: 提一个问题:五代十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百家争鸣
春秋时期,战争大多讲规矩,看看宋襄公就是。讲规矩时候,对贵族比较优待,贵族做学问不受大的战争影响。秦不讲武德,取得胜利。项羽还留有武德,然而被不讲武德,不讲诚信的刘邦替代。以后大陆就开始表面仁义道德,背后捅一刀斩上风了。不管怎么说,春秋时期,贵族还是可以安心做学问,有独立人格的。
五代十国来源于黄巢起义,那时候还有武德?贵族被踩在地上,道德仁义连脸都不要了。看看冯道。 在武夫当道,贵族被踩在地上,你让为了生存的读书人搞百花齐放而不是趴在地上舔食?
在中华大地上,自从爆秦开始道德操守就不断下降,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基本上没有贵族,当然谈不上百花齐放了。到了满清民众成为奴才。现在是骡马,知识分子成为舔狗。

#18 Re: 提一个问题:五代十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百家争鸣
正式的五代十国时期,只有960-907=53年
怎么和春秋战国几百年相比
而且注意,五代十国是“五代”而不是“十国”,是因为中原王朝比十国体量大很多,不像战国时候势均力敌
而且五代十国,大概除了南唐和前后蜀对文化人好点,
其它地方都是土包子军阀当皇帝,根本谈不上文化建设。朱温甚至故意设陷阱大批杀害书生,处处都是张献忠
#19 Re: 提一个问题:五代十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百家争鸣
文化是否繁荣,必须知识分子是自由的,高尚的,不能成为舔狗。
春秋时期,孔子因为文化王后来舔她。当时的文化人都是贵族,都是在社会上处于受尊敬人群,王侯将相们也以礼相待。文化人吃饱,安全,搞定创新。
自从暴秦统一后,文化人沦为权贵走狗,五代之前的黄巢更是把文化人踩在脚下。五代的读书人论文权贵走狗。
走狗,奴隶,骡马搞文化繁荣,不怕喝茶?
#20 Re: 提一个问题:五代十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百家争鸣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大转型期。这个时期是门阀/士族大崩溃的时期,都不能说礼崩乐坏,是无礼无乐,唯武力是从的时期。黄巢大屠杀,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朱温之白马之祸,,李振嘲笑说:“此辈自称清流,今投入黄河,永为浊流!” 世家大族毁灭,而普通士人要到宋中期才起来。整个北方是流贼(朱温)和汉化的胡人(沙陀三王朝)统治,还有契丹的全面汉化,什么定难军,府谷折氏,等等。
南方好多了。这个时期也是南方大发展的时期,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十国府库相对充实,商业贸易十分兴盛。文学艺术也在发展,是新式文学词的早期发展时期。佛教禅宗发展迅猛。这些都是北宋文艺复兴的先声。
现代学者认为五代是中国从中古向近古的过渡时期:旧的范式完全崩坏了,新的范式还处于熹微之态。国人的心态也有了巨大的转换。从此,中国人从开阔外向的心态转向精细,内省。而草原民族也已经度过了他们的童年/少年时期,大量的汉化。中华文化不再只为汉人掌握。契丹和党项都认为自己上承唐朝。契丹自称“中国”,以华夏为正统,认为自己是华夏的中心,。党项人自称系炎黄子孙(李元昊认祖先为北魏拓跋氏,黄帝后人)。
虽然五代以武人为尊,带着草原民族的脾性。但是新的思潮已经逐渐显现。陆扬认为唐末已经出现了清流文化,词臣能够成为政坛的重要力量。这个在五代继续发展,如冯道之流。而宋之士大夫文化是摈弃旧式门阀/士族之后中华新的制度设计,文人/词臣成为帝国官员的来源。与五代比,文武的地位大反转,但是少有中古那种出将入相的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