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日本民众对中日军力差距存在严重误判

对应老买买提的军事天地,观点交锋比较激烈,反驳不留情面,请作好心理准备。因为此版帖子太多,所以新帖不出现在首页新帖列表,防止首页新帖刷屏太快。


版主: Softfist

头像
LittleBear(小破熊)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853
帖子: 23263
注册时间: 2023年 4月 19日 17:47

#1 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日本民众对中日军力差距存在严重误判

帖子 LittleBear(小破熊)楼主 »

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日本民众对中日军力差距存在严重误判

在高烈度、中等规模以上的海战中,日本舰队极易在多轮饱和攻击下出现整体瘫痪甚至全军覆没的风险。**

原因并不是日本技术差,而是:

日本舰队数量太少、冗余为零、后备力量为零、不可承受任何损失。

中国具备远距离压制 + 多平台饱和攻击 + 巨量火力 + 工业规模支持。

接下来我分步骤分析。

🇨🇳 vs 🇯🇵

一、中国的远程“第一波打击”构成毁灭性威胁

中国的反舰远程打击体系非常完整,包括:

① 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D / 东风-26B
• 速度达 超高音速(Mach 10+)
• 末段机动
• 无法被当前任何日本手段可靠拦截
• 远程覆盖整个第一岛链

金刚级/爱宕级面对 DF-21D = 几乎无解。

即使无法击沉,舰体被击伤 = 作战能力直接归零。

② 超音速/高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

例如 YJ-18、YJ-21、鹰击-12 等:
• 末段 2.5–3.5 马赫高速
• 大概率穿透防空网
• 单舰被击中一次基本作废

日本的相控阵雷达 + SM-2/3/6 防空系统虽然性能不错,但:

饱和攻击本质上就是要强迫对方以“导弹对导弹”的方式消耗库存。

而日本舰艇本来就数量少、VLS 少,更承受不了。

二、日本舰队在第一轮—第二轮攻击后,必然出现“能力崩塌”

日本海军的结构性弱点是:

数量少 = 不可损失

只要损失:
• 1 艘“金刚级” → 整体区域防空能力下降 12–20%
• 1 艘“爱宕级” → 指挥与防空中枢出现缺口
• 1 艘“摩耶级” → BMD(反导)能力大幅下降

中国则有:
• 052D(30 艘)
• 055(16 艘)

日本被击伤一艘,就像折掉了 20% 战力;
中国被击伤一艘,折掉大约 2–3% 战力。

差距是数量级的。

三、中国“第二波攻击”——海军航空兵多波次攻击

这点更致命。

假设出现如下场景:
• 100+ 架歼-16(含歼16D电子战)
• 20–30 架轰-6K / H-6J 远程反舰平台
• 携带数百枚反舰导弹

它将形成典型的:

多轴、多波次、混合速度(亚音速+超音速)、混合弹种的饱和攻击。

对日本来说,这种场景有三个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

  1. 日本“反制航空兵数量”不够

日本航空自卫队可出动的 F-15J / F-2 距离战区远,数量有限,航程不足。

而中国在东海沿岸起飞,多基地覆盖,可持续作战。

  1. 日本舰队防空导弹绝对数量不足

看数据就知道弱点:

日本主力舰艇 VLS 数量:
• 金刚:90
• 爱宕:96
• 摩耶:112

整个舰队总和不过几百枚防空弹。

中国一波次可发射:
• 歼-16:8 枚反舰导弹 × 60 架 = 480 枚
• 轰-6J:6–8 枚 × 20 架 = 120–160 枚

第一波饱和攻击之后:

→ 日本舰队用光大部分 SM-2/SM-6
→ 防空火力明显下降
→ 指挥舰(爱宕级)一旦受损,其余舰艇防空能力也混乱

再来第二波飞机:

→ 防空系统彻底溃散。

  1. 日本没有第三梯队可补位

这是最致命的结构性弱点:

日本舰队是“精品舰艇 + 零冗余”。
中国是“高低搭配 + 海量产能 + 多梯队多波次”。

当一艘金刚或爱宕被击伤,日本没有任何舰能补位。

当三艘被击伤,日本舰队就功能性失效。

“搞不好会全军覆没”,并不是夸张,而是真实的战略风险。

四、日本高层非常清楚这些问题

这才是为什么:
• 日本军费要从 1% 升到 2% GDP
• 日本要大量购入美国远程导弹
• 日本要部署 1000 枚长程导弹
• 日本开始讨论对敌基地攻击能力
• 日本开始扩建军工但困难重重

因为他们非常清楚:

一旦与中国发生区域海战,他们无法承受损失。

这是结构性的——不是更努力训练、换更先进雷达就能解决的。

五、那么日本会“全军覆没”吗?

在高烈度、多轴、多平台、大规模冲突场景下:

日本舰队存在被大规模击毁的高风险。

特别是:
• 无法拦截反舰弹道导弹
• 无法承受长波次饱和攻击
• 没有补充舰艇
• 舰队数量小
• 工业产能不足
• 航空兵数量不足

如果战斗规模接近“中等规模海战”,不是小规模冲突:

日本舰队可能在24–72小时内失去组织能力,甚至全面失能。

彻底“全军覆没”要看规模,但失去作战能力是可能的。

📌 一句话总结

中国的远距离反舰打击 + 多波次海军航空兵饱和攻击
= 日本舰队是无法承受的。

日本最大的弱点不在技术,而在:

数量小、不可损失、不可补充、补位链条断裂。

=====================================

多数日本普通民众并不真正了解中日军事力量差距的真实规模,他们对中国军力的认知整体滞后 10–20 年。

下面尽量从社会心理、媒体结构、军事实力对比与文化记忆四个维度告诉你:为什么日本人对差距的感知会出现“停留在日清海战时代”的错觉。

🇯🇵 一、为什么“日本民众普遍不清楚差距”?

  1. 日本主流媒体对中国军力报道极少且选择性极强

日本电视台/主流报纸:

报道中国军力时多聚焦“威胁论”(台海、南海、对日威胁)

几乎不主动讲述中国最新装备的技术参数、规模与产业能力

不介绍更“不方便”的事实:

中国舰艇年产量相当于“日本+美韩全部造船厂”

中国一年下水的驱逐舰吨位 > 日本十年的总量

中国五代机产量已经全球第二(且正在接近第一)

日本电视节目还会用大量“示意图”“二次元动画”弱化技术真实程度

因此,日本人对中国军力的认知基本停留在零碎新闻与旧资料。

🇯🇵 二、为什么日本人会“本能高估自己,低估中国”?

  1. 历史心理惯性:日本长期以“技术优越感”自居

日本普通民众从小被灌输:

日本科技强国

日本工业精密

日本质量世界第一

中国=组装国、代工国

日本社会没有经历过像中国一样的“制造业全面换代”,因此普遍没意识到过去 20 年中国的巨大跃迁。

  1. 教科书与文化记忆停留在“海军强国日本”的时代

日本的军事文化记忆来自:

联合舰队

赤城、加贺

零战

日俄战争

甲午战争

这些内容在日剧、动漫、文学里大量出现,构成“心理底色”。

而对中国现代海军:

几乎没影视作品

没文化叙事

不在教育体系

认知自然滞后。

🇯🇵 三、技术差距到底有多大?(简单对比)

为便于你判断日本大众能否理解这种差距,我列出最典型的几个“差距巨大到无法回避”的项目。

  1. 五代机(隐身战斗机)
    指标 中国(J-20 系列) 日本
    数量 200+(且仍在扩大) 0(仍停留在 F-35 采购与下一代概念阶段)
    自主研发体系 全套(发动机、机体、火控) 无自主五代机

→ 日本民众普遍不知道 J-20 已量产且超过日美驻日全部战斗机总数。

  1. 无人机与察打一体

中国:翼龙、彩虹系列出口 20+ 国,自研察打一体体系成熟

日本:2020 年后才开始建立无人机部队,多依赖美方系统

→ 多数日本人不知道中国无人机出口规模全球第二。

  1. 高超音速导弹

中国:东风-17 已列装,世界首个成熟可实战部署国家

日本:还在“研究阶段”,没有可用武器

→ 日本民众普遍不知道:日本本土任何基地都无法拦截东风-17。

  1. 航母、核潜艇、054/055 型驱逐舰
    类别 中国 日本
    航母 3 艘(1 艘核动力在建) 0
    075 两栖攻击舰 3 艘 0
    055 万吨驱逐舰 16 艘+(世界最大、最强) 0
    核潜艇 完整体系 无
    年造舰能力 30–40 万吨/年 1–2 万吨/年

日本人对这些数据的了解极其有限。

  1. 工业规模与军工体系

这是认知差距最大的部分。

中国造船产量世界第一 = 全球 50%

人民币计价的制造业总产值 > 美国+日本+德国之和

中国军工供应链全球最完整

日本武器基本都依赖美国许可,无法自主大规模扩军

绝大多数日本民众不知道现代战争的胜负核心是产业规模,而不是单兵武器性能。

而日本公众对于现实的严重误判和盲目自信,正在把一雪甲午海战之耻的机会送给中国。

上次由 LittleBear 在 2025年 11月 17日 20:30 修改。
头像
LittleBear(小破熊)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853
帖子: 23263
注册时间: 2023年 4月 19日 17:47

#2 Re: 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日本民众对中日军力差距存在严重误判

帖子 LittleBear(小破熊)楼主 »

上次由 LittleBear 在 2025年 11月 17日 20:38 修改。
头像
LittleBear(小破熊)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853
帖子: 23263
注册时间: 2023年 4月 19日 17:47

#3 Re: 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日本民众对中日军力差距存在严重误判

帖子 LittleBear(小破熊)楼主 »

LittleBear 写了: 2025年 11月 17日 20:27

皇军不抢粮(皇军大大的好)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601
帖子: 9771
注册时间: 2025年 2月 5日 09:06

#4 Re: 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日本民众对中日军力差距存在严重误判

帖子 皇军不抢粮(皇军大大的好) »

AI室温智商熟食

皇军不抢粮食不杀老百姓

foxbat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1945
帖子: 11074
注册时间: 2022年 8月 30日 12:49

#5 Re: 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日本民众对中日军力差距存在严重误判

帖子 foxbat »

这种简中排泄物天天有S B当美食吃

pathdream(葱韭集团团长)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727
帖子: 33997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5日 11:42

#6 Re: 现在看来,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帖子 pathdream(葱韭集团团长) »

我差 关门放tnc

x1 图片
草你特铐谱祖宗十八代加后十八代 你踏马的去死吧
Yesterday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1381
帖子: 12790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31日 01:18

#7 Re: 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日本民众对中日军力差距存在严重误判

帖子 Yesterday »

就是甲午战争重演,估计更加不堪一击。现在的独生子远不如当年的清军

leopardleo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290
帖子: 4589
注册时间: 2023年 9月 6日 19:15

#8 Re: 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日本民众对中日军力差距存在严重误判

帖子 leopardleo »

LittleBear 写了: 2025年 11月 17日 20:20

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日本民众对中日军力差距存在严重误判

在高烈度、中等规模以上的海战中,日本舰队极易在多轮饱和攻击下出现整体瘫痪甚至全军覆没的风险。**

原因并不是日本技术差,而是:

日本舰队数量太少、冗余为零、后备力量为零、不可承受任何损失。

中国具备远距离压制 + 多平台饱和攻击 + 巨量火力 + 工业规模支持。

接下来我分步骤分析。

🇨🇳 vs 🇯🇵

一、中国的远程“第一波打击”构成毁灭性威胁

中国的反舰远程打击体系非常完整,包括:

① 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D / 东风-26B
• 速度达 超高音速(Mach 10+)
• 末段机动
• 无法被当前任何日本手段可靠拦截
• 远程覆盖整个第一岛链

金刚级/爱宕级面对 DF-21D = 几乎无解。

即使无法击沉,舰体被击伤 = 作战能力直接归零。

② 超音速/高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

例如 YJ-18、YJ-21、鹰击-12 等:
• 末段 2.5–3.5 马赫高速
• 大概率穿透防空网
• 单舰被击中一次基本作废

日本的相控阵雷达 + SM-2/3/6 防空系统虽然性能不错,但:

饱和攻击本质上就是要强迫对方以“导弹对导弹”的方式消耗库存。

而日本舰艇本来就数量少、VLS 少,更承受不了。

二、日本舰队在第一轮—第二轮攻击后,必然出现“能力崩塌”

日本海军的结构性弱点是:

数量少 = 不可损失

只要损失:
• 1 艘“金刚级” → 整体区域防空能力下降 12–20%
• 1 艘“爱宕级” → 指挥与防空中枢出现缺口
• 1 艘“摩耶级” → BMD(反导)能力大幅下降

中国则有:
• 052D(30 艘)
• 055(16 艘)

日本被击伤一艘,就像折掉了 20% 战力;
中国被击伤一艘,折掉大约 2–3% 战力。

差距是数量级的。

三、中国“第二波攻击”——海军航空兵多波次攻击

这点更致命。

假设出现如下场景:
• 100+ 架歼-16(含歼16D电子战)
• 20–30 架轰-6K / H-6J 远程反舰平台
• 携带数百枚反舰导弹

它将形成典型的:

多轴、多波次、混合速度(亚音速+超音速)、混合弹种的饱和攻击。

对日本来说,这种场景有三个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

  1. 日本“反制航空兵数量”不够

日本航空自卫队可出动的 F-15J / F-2 距离战区远,数量有限,航程不足。

而中国在东海沿岸起飞,多基地覆盖,可持续作战。

  1. 日本舰队防空导弹绝对数量不足

看数据就知道弱点:

日本主力舰艇 VLS 数量:
• 金刚:90
• 爱宕:96
• 摩耶:112

整个舰队总和不过几百枚防空弹。

中国一波次可发射:
• 歼-16:8 枚反舰导弹 × 60 架 = 480 枚
• 轰-6J:6–8 枚 × 20 架 = 120–160 枚

第一波饱和攻击之后:

→ 日本舰队用光大部分 SM-2/SM-6
→ 防空火力明显下降
→ 指挥舰(爱宕级)一旦受损,其余舰艇防空能力也混乱

再来第二波飞机:

→ 防空系统彻底溃散。

  1. 日本没有第三梯队可补位

这是最致命的结构性弱点:

日本舰队是“精品舰艇 + 零冗余”。
中国是“高低搭配 + 海量产能 + 多梯队多波次”。

当一艘金刚或爱宕被击伤,日本没有任何舰能补位。

当三艘被击伤,日本舰队就功能性失效。

“搞不好会全军覆没”,并不是夸张,而是真实的战略风险。

四、日本高层非常清楚这些问题

这才是为什么:
• 日本军费要从 1% 升到 2% GDP
• 日本要大量购入美国远程导弹
• 日本要部署 1000 枚长程导弹
• 日本开始讨论对敌基地攻击能力
• 日本开始扩建军工但困难重重

因为他们非常清楚:

一旦与中国发生区域海战,他们无法承受损失。

这是结构性的——不是更努力训练、换更先进雷达就能解决的。

五、那么日本会“全军覆没”吗?

在高烈度、多轴、多平台、大规模冲突场景下:

日本舰队存在被大规模击毁的高风险。

特别是:
• 无法拦截反舰弹道导弹
• 无法承受长波次饱和攻击
• 没有补充舰艇
• 舰队数量小
• 工业产能不足
• 航空兵数量不足

如果战斗规模接近“中等规模海战”,不是小规模冲突:

日本舰队可能在24–72小时内失去组织能力,甚至全面失能。

彻底“全军覆没”要看规模,但失去作战能力是可能的。

📌 一句话总结

中国的远距离反舰打击 + 多波次海军航空兵饱和攻击
= 日本舰队是无法承受的。

日本最大的弱点不在技术,而在:

数量小、不可损失、不可补充、补位链条断裂。

=====================================

多数日本普通民众并不真正了解中日军事力量差距的真实规模,他们对中国军力的认知整体滞后 10–20 年。

下面尽量从社会心理、媒体结构、军事实力对比与文化记忆四个维度告诉你:为什么日本人对差距的感知会出现“停留在日清海战时代”的错觉。

🇯🇵 一、为什么“日本民众普遍不清楚差距”?

  1. 日本主流媒体对中国军力报道极少且选择性极强

日本电视台/主流报纸:

报道中国军力时多聚焦“威胁论”(台海、南海、对日威胁)

几乎不主动讲述中国最新装备的技术参数、规模与产业能力

不介绍更“不方便”的事实:

中国舰艇年产量相当于“日本+美韩全部造船厂”

中国一年下水的驱逐舰吨位 > 日本十年的总量

中国五代机产量已经全球第二(且正在接近第一)

日本电视节目还会用大量“示意图”“二次元动画”弱化技术真实程度

因此,日本人对中国军力的认知基本停留在零碎新闻与旧资料。

🇯🇵 二、为什么日本人会“本能高估自己,低估中国”?

  1. 历史心理惯性:日本长期以“技术优越感”自居

日本普通民众从小被灌输:

日本科技强国

日本工业精密

日本质量世界第一

中国=组装国、代工国

日本社会没有经历过像中国一样的“制造业全面换代”,因此普遍没意识到过去 20 年中国的巨大跃迁。

  1. 教科书与文化记忆停留在“海军强国日本”的时代

日本的军事文化记忆来自:

联合舰队

赤城、加贺

零战

日俄战争

甲午战争

这些内容在日剧、动漫、文学里大量出现,构成“心理底色”。

而对中国现代海军:

几乎没影视作品

没文化叙事

不在教育体系

认知自然滞后。

🇯🇵 三、技术差距到底有多大?(简单对比)

为便于你判断日本大众能否理解这种差距,我列出最典型的几个“差距巨大到无法回避”的项目。

  1. 五代机(隐身战斗机)
    指标 中国(J-20 系列) 日本
    数量 200+(且仍在扩大) 0(仍停留在 F-35 采购与下一代概念阶段)
    自主研发体系 全套(发动机、机体、火控) 无自主五代机

→ 日本民众普遍不知道 J-20 已量产且超过日美驻日全部战斗机总数。

  1. 无人机与察打一体

中国:翼龙、彩虹系列出口 20+ 国,自研察打一体体系成熟

日本:2020 年后才开始建立无人机部队,多依赖美方系统

→ 多数日本人不知道中国无人机出口规模全球第二。

  1. 高超音速导弹

中国:东风-17 已列装,世界首个成熟可实战部署国家

日本:还在“研究阶段”,没有可用武器

→ 日本民众普遍不知道:日本本土任何基地都无法拦截东风-17。

  1. 航母、核潜艇、054/055 型驱逐舰
    类别 中国 日本
    航母 3 艘(1 艘核动力在建) 0
    075 两栖攻击舰 3 艘 0
    055 万吨驱逐舰 16 艘+(世界最大、最强) 0
    核潜艇 完整体系 无
    年造舰能力 30–40 万吨/年 1–2 万吨/年

日本人对这些数据的了解极其有限。

  1. 工业规模与军工体系

这是认知差距最大的部分。

中国造船产量世界第一 = 全球 50%

人民币计价的制造业总产值 > 美国+日本+德国之和

中国军工供应链全球最完整

日本武器基本都依赖美国许可,无法自主大规模扩军

绝大多数日本民众不知道现代战争的胜负核心是产业规模,而不是单兵武器性能。

而日本公众对于现实的严重误判和盲目自信,正在把一雪甲午海战之耻的机会送给中国。

这个结果看起来和你上次chatgpt那个不一样啊
你改设定了?

ukuh(又快又好)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542
帖子: 8697
注册时间: 2024年 2月 23日 15:31

#9 Re: 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日本民众对中日军力差距存在严重误判

帖子 ukuh(又快又好) »

赢麻学博士后

拥护宝树连任无上限
支持动态清零不动摇
newguy
知名作家
知名作家
帖子互动: 48
帖子: 912
注册时间: 2024年 1月 9日 01:41

#10 Re: 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日本民众对中日军力差距存在严重误判

帖子 newguy »

LittleBear 写了: 2025年 11月 17日 20:20

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日本民众对中日军力差距存在严重误判

在高烈度、中等规模以上的海战中,日本舰队极易在多轮饱和攻击下出现整体瘫痪甚至全军覆没的风险。**

原因并不是日本技术差,而是:

日本舰队数量太少、冗余为零、后备力量为零、不可承受任何损失。

中国具备远距离压制 + 多平台饱和攻击 + 巨量火力 + 工业规模支持。

接下来我分步骤分析。

🇨🇳 vs 🇯🇵

一、中国的远程“第一波打击”构成毁灭性威胁

中国的反舰远程打击体系非常完整,包括:

① 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D / 东风-26B
• 速度达 超高音速(Mach 10+)
• 末段机动
• 无法被当前任何日本手段可靠拦截
• 远程覆盖整个第一岛链

金刚级/爱宕级面对 DF-21D = 几乎无解。

即使无法击沉,舰体被击伤 = 作战能力直接归零。

② 超音速/高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

例如 YJ-18、YJ-21、鹰击-12 等:
• 末段 2.5–3.5 马赫高速
• 大概率穿透防空网
• 单舰被击中一次基本作废

日本的相控阵雷达 + SM-2/3/6 防空系统虽然性能不错,但:

饱和攻击本质上就是要强迫对方以“导弹对导弹”的方式消耗库存。

而日本舰艇本来就数量少、VLS 少,更承受不了。

二、日本舰队在第一轮—第二轮攻击后,必然出现“能力崩塌”

日本海军的结构性弱点是:

数量少 = 不可损失

只要损失:
• 1 艘“金刚级” → 整体区域防空能力下降 12–20%
• 1 艘“爱宕级” → 指挥与防空中枢出现缺口
• 1 艘“摩耶级” → BMD(反导)能力大幅下降

中国则有:
• 052D(30 艘)
• 055(16 艘)

日本被击伤一艘,就像折掉了 20% 战力;
中国被击伤一艘,折掉大约 2–3% 战力。

差距是数量级的。

三、中国“第二波攻击”——海军航空兵多波次攻击

这点更致命。

假设出现如下场景:
• 100+ 架歼-16(含歼16D电子战)
• 20–30 架轰-6K / H-6J 远程反舰平台
• 携带数百枚反舰导弹

它将形成典型的:

多轴、多波次、混合速度(亚音速+超音速)、混合弹种的饱和攻击。

对日本来说,这种场景有三个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

  1. 日本“反制航空兵数量”不够

日本航空自卫队可出动的 F-15J / F-2 距离战区远,数量有限,航程不足。

而中国在东海沿岸起飞,多基地覆盖,可持续作战。

  1. 日本舰队防空导弹绝对数量不足

看数据就知道弱点:

日本主力舰艇 VLS 数量:
• 金刚:90
• 爱宕:96
• 摩耶:112

整个舰队总和不过几百枚防空弹。

中国一波次可发射:
• 歼-16:8 枚反舰导弹 × 60 架 = 480 枚
• 轰-6J:6–8 枚 × 20 架 = 120–160 枚

第一波饱和攻击之后:

→ 日本舰队用光大部分 SM-2/SM-6
→ 防空火力明显下降
→ 指挥舰(爱宕级)一旦受损,其余舰艇防空能力也混乱

再来第二波飞机:

→ 防空系统彻底溃散。

  1. 日本没有第三梯队可补位

这是最致命的结构性弱点:

日本舰队是“精品舰艇 + 零冗余”。
中国是“高低搭配 + 海量产能 + 多梯队多波次”。

当一艘金刚或爱宕被击伤,日本没有任何舰能补位。

当三艘被击伤,日本舰队就功能性失效。

“搞不好会全军覆没”,并不是夸张,而是真实的战略风险。

四、日本高层非常清楚这些问题

这才是为什么:
• 日本军费要从 1% 升到 2% GDP
• 日本要大量购入美国远程导弹
• 日本要部署 1000 枚长程导弹
• 日本开始讨论对敌基地攻击能力
• 日本开始扩建军工但困难重重

因为他们非常清楚:

一旦与中国发生区域海战,他们无法承受损失。

这是结构性的——不是更努力训练、换更先进雷达就能解决的。

五、那么日本会“全军覆没”吗?

在高烈度、多轴、多平台、大规模冲突场景下:

日本舰队存在被大规模击毁的高风险。

特别是:
• 无法拦截反舰弹道导弹
• 无法承受长波次饱和攻击
• 没有补充舰艇
• 舰队数量小
• 工业产能不足
• 航空兵数量不足

如果战斗规模接近“中等规模海战”,不是小规模冲突:

日本舰队可能在24–72小时内失去组织能力,甚至全面失能。

彻底“全军覆没”要看规模,但失去作战能力是可能的。

📌 一句话总结

中国的远距离反舰打击 + 多波次海军航空兵饱和攻击
= 日本舰队是无法承受的。

日本最大的弱点不在技术,而在:

数量小、不可损失、不可补充、补位链条断裂。

=====================================

多数日本普通民众并不真正了解中日军事力量差距的真实规模,他们对中国军力的认知整体滞后 10–20 年。

下面尽量从社会心理、媒体结构、军事实力对比与文化记忆四个维度告诉你:为什么日本人对差距的感知会出现“停留在日清海战时代”的错觉。

🇯🇵 一、为什么“日本民众普遍不清楚差距”?

  1. 日本主流媒体对中国军力报道极少且选择性极强

日本电视台/主流报纸:

报道中国军力时多聚焦“威胁论”(台海、南海、对日威胁)

几乎不主动讲述中国最新装备的技术参数、规模与产业能力

不介绍更“不方便”的事实:

中国舰艇年产量相当于“日本+美韩全部造船厂”

中国一年下水的驱逐舰吨位 > 日本十年的总量

中国五代机产量已经全球第二(且正在接近第一)

日本电视节目还会用大量“示意图”“二次元动画”弱化技术真实程度

因此,日本人对中国军力的认知基本停留在零碎新闻与旧资料。

🇯🇵 二、为什么日本人会“本能高估自己,低估中国”?

  1. 历史心理惯性:日本长期以“技术优越感”自居

日本普通民众从小被灌输:

日本科技强国

日本工业精密

日本质量世界第一

中国=组装国、代工国

日本社会没有经历过像中国一样的“制造业全面换代”,因此普遍没意识到过去 20 年中国的巨大跃迁。

  1. 教科书与文化记忆停留在“海军强国日本”的时代

日本的军事文化记忆来自:

联合舰队

赤城、加贺

零战

日俄战争

甲午战争

这些内容在日剧、动漫、文学里大量出现,构成“心理底色”。

而对中国现代海军:

几乎没影视作品

没文化叙事

不在教育体系

认知自然滞后。

🇯🇵 三、技术差距到底有多大?(简单对比)

为便于你判断日本大众能否理解这种差距,我列出最典型的几个“差距巨大到无法回避”的项目。

  1. 五代机(隐身战斗机)
    指标 中国(J-20 系列) 日本
    数量 200+(且仍在扩大) 0(仍停留在 F-35 采购与下一代概念阶段)
    自主研发体系 全套(发动机、机体、火控) 无自主五代机

→ 日本民众普遍不知道 J-20 已量产且超过日美驻日全部战斗机总数。

  1. 无人机与察打一体

中国:翼龙、彩虹系列出口 20+ 国,自研察打一体体系成熟

日本:2020 年后才开始建立无人机部队,多依赖美方系统

→ 多数日本人不知道中国无人机出口规模全球第二。

  1. 高超音速导弹

中国:东风-17 已列装,世界首个成熟可实战部署国家

日本:还在“研究阶段”,没有可用武器

→ 日本民众普遍不知道:日本本土任何基地都无法拦截东风-17。

  1. 航母、核潜艇、054/055 型驱逐舰
    类别 中国 日本
    航母 3 艘(1 艘核动力在建) 0
    075 两栖攻击舰 3 艘 0
    055 万吨驱逐舰 16 艘+(世界最大、最强) 0
    核潜艇 完整体系 无
    年造舰能力 30–40 万吨/年 1–2 万吨/年

日本人对这些数据的了解极其有限。

  1. 工业规模与军工体系

这是认知差距最大的部分。

中国造船产量世界第一 = 全球 50%

人民币计价的制造业总产值 > 美国+日本+德国之和

中国军工供应链全球最完整

日本武器基本都依赖美国许可,无法自主大规模扩军

绝大多数日本民众不知道现代战争的胜负核心是产业规模,而不是单兵武器性能。

而日本公众对于现实的严重误判和盲目自信,正在把一雪甲午海战之耻的机会送给中国。

舒适。快抓低村献俘京厥

dreamig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321
帖子: 13562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22:43

#11 Re: 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日本民众对中日军力差距存在严重误判

帖子 dreamig »

大家不要浏览、回复破熊的帖子,一股浓浓的机油味

x1 图片
头像
bj3(bj)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187
帖子: 3689
注册时间: 2022年 8月 28日 19:54

#12 Re: 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日本民众对中日军力差距存在严重误判

帖子 bj3(bj) »

中日开战,必核战

头像
LittleBear(小破熊)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853
帖子: 23263
注册时间: 2023年 4月 19日 17:47

#13 Re: 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日本民众对中日军力差距存在严重误判

帖子 LittleBear(小破熊)楼主 »

leopardleo 写了: 2025年 11月 17日 22:16

这个结果看起来和你上次chatgpt那个不一样啊
你改设定了?

上一次是做了限制,规定只能用舰船对舰船

ChatGPT也强调过这是严重限制了解放军海军的优势

上次由 LittleBear 在 2025年 11月 18日 03:29 修改。
bradyzhu(Brady)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帖子互动: 265
帖子: 3231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31日 08:40

#14 Re: 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日本民众对中日军力差距存在严重误判

帖子 bradyzhu(Brady) »

对干美帝,常规武器不一定够,可能出核弹。
正常情况下,小日本的实力没有逼到土鳖出底牌。
对付小日本,常规武器已经碾压了,没必要出核弹。

bj3 写了: 昨天 00:31

中日开战,必核战

liuruofan(刘若钒)
正式写手
正式写手
帖子互动: 11
帖子: 133
注册时间: 2025年 9月 23日 21:37

#16 Re: 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日本民众对中日军力差距存在严重误判

帖子 liuruofan(刘若钒) »

Yesterday 写了: 2025年 11月 17日 21:01

就是甲午战争重演,估计更加不堪一击。现在的独生子远不如当年的清军

军盲言论。
中日有啥武器完全都不了解,直接重复一百多年前的结果就完事了,真省心。

x1 图片
realbug(WA)
职业作家
职业作家
帖子互动: 80
帖子: 61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30日 17:21

#17 Re: 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日本民众对中日军力差距存在严重误判

帖子 realbug(WA) »

日本海空军那点破烂能撑半个小时就烧高香了

LittleBear 写了: 2025年 11月 17日 20:20

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日本民众对中日军力差距存在严重误判

在高烈度、中等规模以上的海战中,日本舰队极易在多轮饱和攻击下出现整体瘫痪甚至全军覆没的风险。**

原因并不是日本技术差,而是:

日本舰队数量太少、冗余为零、后备力量为零、不可承受任何损失。

中国具备远距离压制 + 多平台饱和攻击 + 巨量火力 + 工业规模支持。

接下来我分步骤分析。

🇨🇳 vs 🇯🇵

一、中国的远程“第一波打击”构成毁灭性威胁

中国的反舰远程打击体系非常完整,包括:

① 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D / 东风-26B
• 速度达 超高音速(Mach 10+)
• 末段机动
• 无法被当前任何日本手段可靠拦截
• 远程覆盖整个第一岛链

金刚级/爱宕级面对 DF-21D = 几乎无解。

即使无法击沉,舰体被击伤 = 作战能力直接归零。

② 超音速/高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

例如 YJ-18、YJ-21、鹰击-12 等:
• 末段 2.5–3.5 马赫高速
• 大概率穿透防空网
• 单舰被击中一次基本作废

日本的相控阵雷达 + SM-2/3/6 防空系统虽然性能不错,但:

饱和攻击本质上就是要强迫对方以“导弹对导弹”的方式消耗库存。

而日本舰艇本来就数量少、VLS 少,更承受不了。

二、日本舰队在第一轮—第二轮攻击后,必然出现“能力崩塌”

日本海军的结构性弱点是:

数量少 = 不可损失

只要损失:
• 1 艘“金刚级” → 整体区域防空能力下降 12–20%
• 1 艘“爱宕级” → 指挥与防空中枢出现缺口
• 1 艘“摩耶级” → BMD(反导)能力大幅下降

中国则有:
• 052D(30 艘)
• 055(16 艘)

日本被击伤一艘,就像折掉了 20% 战力;
中国被击伤一艘,折掉大约 2–3% 战力。

差距是数量级的。

三、中国“第二波攻击”——海军航空兵多波次攻击

这点更致命。

假设出现如下场景:
• 100+ 架歼-16(含歼16D电子战)
• 20–30 架轰-6K / H-6J 远程反舰平台
• 携带数百枚反舰导弹

它将形成典型的:

多轴、多波次、混合速度(亚音速+超音速)、混合弹种的饱和攻击。

对日本来说,这种场景有三个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

  1. 日本“反制航空兵数量”不够

日本航空自卫队可出动的 F-15J / F-2 距离战区远,数量有限,航程不足。

而中国在东海沿岸起飞,多基地覆盖,可持续作战。

  1. 日本舰队防空导弹绝对数量不足

看数据就知道弱点:

日本主力舰艇 VLS 数量:
• 金刚:90
• 爱宕:96
• 摩耶:112

整个舰队总和不过几百枚防空弹。

中国一波次可发射:
• 歼-16:8 枚反舰导弹 × 60 架 = 480 枚
• 轰-6J:6–8 枚 × 20 架 = 120–160 枚

第一波饱和攻击之后:

→ 日本舰队用光大部分 SM-2/SM-6
→ 防空火力明显下降
→ 指挥舰(爱宕级)一旦受损,其余舰艇防空能力也混乱

再来第二波飞机:

→ 防空系统彻底溃散。

  1. 日本没有第三梯队可补位

这是最致命的结构性弱点:

日本舰队是“精品舰艇 + 零冗余”。
中国是“高低搭配 + 海量产能 + 多梯队多波次”。

当一艘金刚或爱宕被击伤,日本没有任何舰能补位。

当三艘被击伤,日本舰队就功能性失效。

“搞不好会全军覆没”,并不是夸张,而是真实的战略风险。

四、日本高层非常清楚这些问题

这才是为什么:
• 日本军费要从 1% 升到 2% GDP
• 日本要大量购入美国远程导弹
• 日本要部署 1000 枚长程导弹
• 日本开始讨论对敌基地攻击能力
• 日本开始扩建军工但困难重重

因为他们非常清楚:

一旦与中国发生区域海战,他们无法承受损失。

这是结构性的——不是更努力训练、换更先进雷达就能解决的。

五、那么日本会“全军覆没”吗?

在高烈度、多轴、多平台、大规模冲突场景下:

日本舰队存在被大规模击毁的高风险。

特别是:
• 无法拦截反舰弹道导弹
• 无法承受长波次饱和攻击
• 没有补充舰艇
• 舰队数量小
• 工业产能不足
• 航空兵数量不足

如果战斗规模接近“中等规模海战”,不是小规模冲突:

日本舰队可能在24–72小时内失去组织能力,甚至全面失能。

彻底“全军覆没”要看规模,但失去作战能力是可能的。

📌 一句话总结

中国的远距离反舰打击 + 多波次海军航空兵饱和攻击
= 日本舰队是无法承受的。

日本最大的弱点不在技术,而在:

数量小、不可损失、不可补充、补位链条断裂。

=====================================

多数日本普通民众并不真正了解中日军事力量差距的真实规模,他们对中国军力的认知整体滞后 10–20 年。

下面尽量从社会心理、媒体结构、军事实力对比与文化记忆四个维度告诉你:为什么日本人对差距的感知会出现“停留在日清海战时代”的错觉。

🇯🇵 一、为什么“日本民众普遍不清楚差距”?

  1. 日本主流媒体对中国军力报道极少且选择性极强

日本电视台/主流报纸:

报道中国军力时多聚焦“威胁论”(台海、南海、对日威胁)

几乎不主动讲述中国最新装备的技术参数、规模与产业能力

不介绍更“不方便”的事实:

中国舰艇年产量相当于“日本+美韩全部造船厂”

中国一年下水的驱逐舰吨位 > 日本十年的总量

中国五代机产量已经全球第二(且正在接近第一)

日本电视节目还会用大量“示意图”“二次元动画”弱化技术真实程度

因此,日本人对中国军力的认知基本停留在零碎新闻与旧资料。

🇯🇵 二、为什么日本人会“本能高估自己,低估中国”?

  1. 历史心理惯性:日本长期以“技术优越感”自居

日本普通民众从小被灌输:

日本科技强国

日本工业精密

日本质量世界第一

中国=组装国、代工国

日本社会没有经历过像中国一样的“制造业全面换代”,因此普遍没意识到过去 20 年中国的巨大跃迁。

  1. 教科书与文化记忆停留在“海军强国日本”的时代

日本的军事文化记忆来自:

联合舰队

赤城、加贺

零战

日俄战争

甲午战争

这些内容在日剧、动漫、文学里大量出现,构成“心理底色”。

而对中国现代海军:

几乎没影视作品

没文化叙事

不在教育体系

认知自然滞后。

🇯🇵 三、技术差距到底有多大?(简单对比)

为便于你判断日本大众能否理解这种差距,我列出最典型的几个“差距巨大到无法回避”的项目。

  1. 五代机(隐身战斗机)
    指标 中国(J-20 系列) 日本
    数量 200+(且仍在扩大) 0(仍停留在 F-35 采购与下一代概念阶段)
    自主研发体系 全套(发动机、机体、火控) 无自主五代机

→ 日本民众普遍不知道 J-20 已量产且超过日美驻日全部战斗机总数。

  1. 无人机与察打一体

中国:翼龙、彩虹系列出口 20+ 国,自研察打一体体系成熟

日本:2020 年后才开始建立无人机部队,多依赖美方系统

→ 多数日本人不知道中国无人机出口规模全球第二。

  1. 高超音速导弹

中国:东风-17 已列装,世界首个成熟可实战部署国家

日本:还在“研究阶段”,没有可用武器

→ 日本民众普遍不知道:日本本土任何基地都无法拦截东风-17。

  1. 航母、核潜艇、054/055 型驱逐舰
    类别 中国 日本
    航母 3 艘(1 艘核动力在建) 0
    075 两栖攻击舰 3 艘 0
    055 万吨驱逐舰 16 艘+(世界最大、最强) 0
    核潜艇 完整体系 无
    年造舰能力 30–40 万吨/年 1–2 万吨/年

日本人对这些数据的了解极其有限。

  1. 工业规模与军工体系

这是认知差距最大的部分。

中国造船产量世界第一 = 全球 50%

人民币计价的制造业总产值 > 美国+日本+德国之和

中国军工供应链全球最完整

日本武器基本都依赖美国许可,无法自主大规模扩军

绝大多数日本民众不知道现代战争的胜负核心是产业规模,而不是单兵武器性能。

而日本公众对于现实的严重误判和盲目自信,正在把一雪甲午海战之耻的机会送给中国。

x1 图片
头像
LittleBear(小破熊)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853
帖子: 23263
注册时间: 2023年 4月 19日 17:47

#18 Re: 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日本民众对中日军力差距存在严重误判

帖子 LittleBear(小破熊)楼主 »

realbug 写了: 昨天 01:29

日本海空军那点破烂能撑半个小时就烧高香了

不破,但是很少

Pta(南海是公海)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783
帖子: 14136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6:38
联系:

#19 Re: 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日本民众对中日军力差距存在严重误判

帖子 Pta(南海是公海) »

的确如此,我大清有巍巍铁甲舰两大艘。日本舰队所有的舰炮都轰不沉它们,它们的炮可以击穿所有日本军舰的装甲。我大清可以干翻一切日本船,日本船却无法轰沉我大清铁甲舰,可见一旦联合舰队遇到大清北洋舰队,日本舰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这是有事实依据的。事实上,大东沟海战,定镇两铁甲舰被日本联合舰队围攻3小时,日本舰队也的确拿它们没办法。

头像
LittleBear(小破熊)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853
帖子: 23263
注册时间: 2023年 4月 19日 17:47

#20 Re: 下一次中日海战,日本海上自卫队恐怕会全军覆没 日本民众对中日军力差距存在严重误判

帖子 LittleBear(小破熊)楼主 »

次の中日海戦では、日本海上自衛隊はほぼ全軍覆没するだろう。
日本の一般国民は、中日間の軍事力格差を深刻に誤判している。
高強度・中規模以上の海戦では、日本艦隊は複数波の飽和攻撃を受けて全体が麻痺、あるいは全滅するリスクが極めて高い。
原因は日本が技術的に劣っているからではなく、以下の通りである:

日本艦隊は数が少なすぎる・冗長性ゼロ・予備戦力ゼロ・一隻の損失も許容できない
中国は遠距離制圧+多プラットフォーム飽和攻撃+膨大な火力+工業規模による持続戦能力を有する

以下、段階的に分析する。
🇨🇳 中国 vs 🇯🇵 日本
一、中国の遠距離「第一撃」は確かに壊滅的脅威である
中国の対艦遠距離打撃体系は極めて完備しており、以下の通り:
① 対艦弾道ミサイル:東風-21D/東風-26B
・速度:極超音速(マッハ10以上)
・終末機動
・現在の日本に確実に迎撃する手段は存在しない
・射程は第一列島線全体をカバー
→ 金剛型・あたご型にとってDF-21Dはほぼ「解なし」
艦体に損傷を受ければ、沈没しなくても戦闘能力は即ゼロになる。
② 超音速/極超音速対艦巡航ミサイル
(YJ-18、YJ-21、鷹撃-12など)
・終末速度2.5~3.5マッハ
・防空網を高確率で突破
・一発命中=その艦はほぼ戦力喪失
日本のフェーズドアレイレーダー+SM-2/3/6防空システムは優秀だが、
飽和攻撃の本質は「ミサイル対ミサイル」で相手の在庫を枯渇させることにある。
日本は元々艦艇数が少なくVLSセル数も少ないため、耐えられない。
二、第一波~第二波の攻撃後、日本艦隊は必ず「能力崩壊」する
日本海軍の構造的弱点は:
数が少ない=損失を許容できない
損失が発生すれば:
・金剛型1隻喪失 → 全体の区域防空能力12~20%低下
・あたご型1隻喪失 → 指揮・防空中枢に穴が開く
・まや型1隻喪失 → BMD(弾道ミサイル防衛)能力が大幅低下
一方、中国は:
・052D型駆逐艦 30隻
・055型駆逐艦 16隻(増勢中)
日本が1隻損傷 → 戦力約20%喪失
中国が1隻損傷 → 戦力2~3%喪失
差は桁レベルである。
三、中国の「第二波攻撃」──海軍航空兵による複数波次攻撃はさらに致命的
以下のシナリオを想定:
・歼-16 100機以上(うち歼-16D電子戦型含む)
・轟-6K/H-6J 20~30機
・合計数百発の対艦ミサイル
これにより典型的な多軸・複数波次・混合速度(亜音速+超音速)・混合弾種の飽和攻撃が形成される。
日本にとって、この状況にはほぼ解決不能な3つの問題がある:

日本は中国航空兵の数を抑え込む戦闘機が不足
航空自衛隊のF-15J/F-2は基地が遠く、機数・航続距離が不足。
中国は東海沿岸の複数基地から発進し、継続戦闘が可能。
日本艦隊の防空ミサイル絶対数が決定的に不足
主力艦のVLSセル数:
・金剛型:90セル
・あたご型:96セル
・まや型:112セル
艦隊全体でも防空ミサイルは数百発程度。

中国は一波だけで:
・歼-16 8発×60機=480発
・轟-6J 6~8発×20機=120~160発
→ 第一波でSM-2/SM-6の大部分を消費
→ 防空火力が急減
→ 指揮艦(あたご型)が損傷すれば残存艦の防空連携も崩壊
→ 第二波が来れば防空網は完全に崩れ去る。

日本には第三梯隊・補充戦力が存在しない
これが最も致命的な構造的弱点:
日本=「精鋭艦艇+冗長性ゼロ」
中国=「高低搭配+大量生産+複数梯隊・複数波次」

金剛型・あたご型が1隻損傷しても代替艦なし。
3隻損傷すれば艦隊は機能的に無力化する。
「全軍覆没するかもしれない」は大げさではなく、現実の戦略リスクである。
四、日本の首脳部はこれらの問題を完全に理解している
だからこそ:
・防衛費をGDP1%→2%に引き上げる
・米国から大量の長距離ミサイルを購入
・長射程ミサイル1000発配備を計画
・敵基地攻撃能力の保有を議論
・軍需産業拡大を試みるが困難を極める
彼らはよく分かっている──
中国と地域海戦が起これば、損失を一切許容できないのだ。
これは構造的な問題であり、訓練を頑張る・最新レーダーに換装するだけでは解決しない。
五、それでは日本は本当に「全軍覆没」するのか?
高強度・多軸・多プラットフォーム・大規模紛争シナリオでは:
日本艦隊が大規模に撃破されるリスクは確かに極めて高い。
特に:
・対艦弾道ミサイルを迎撃不能
・長時間にわたる複数波次飽和攻撃に耐えられない
・補充艦艇なし
・艦艇数が少なすぎる
・工業生産能力不足
・航空戦力数不足
戦闘規模が「中規模海戦」に近づけば(小競り合いではなく)、
日本艦隊は24~72時間以内に組織的戦闘能力を喪失し、全面的に無力化する可能性がある。
完全な「全軍覆没」は規模次第だが、戦闘能力の完全喪失は十分にあり得る。
一文でまとめると
中国の遠距離対艦打撃+複数波次海軍航空兵飽和攻撃=日本艦隊が耐えられる限界をはるかに超える。
日本の最大の弱点は技術ではなく:

数が少ない・損失許容不可・補充不可・代替戦力連鎖の完全断絶である。

大多数の日本の一般国民は、現在の中日軍事力格差の本当の規模を理解していない。
中国軍に対する認識は全体として10~20年遅れている。
以下、社会心理・メディア構造・実力比較・文化記憶の4つの観点から、
なぜ日本人の認識が「日清戦争(甲午海戦)時代」に止まったままなのかを説明する。
一、なぜ「日本国民の多くが格差を理解していない」のか?

日本主流メディアは中国軍事力報道が極端に少なく、かつ選択的
テレビ・主要新聞は中国軍事力を扱う際、「脅威論」(台湾海峡・南シナ海・対日脅威)に終始し、
最新装備の技術諸元・規模・産業背景を積極的に伝えない。
さらに都合の悪い事実はほぼ触れない:
・中国の年間艦艇建造トン数は「日本+韓国+米国の造船所全部」を超える
・中国が1年で下ろす駆逐艦トン数は日本の10年分を超える
・中国の第5世代機生産数はすでに世界第2位(第1位に迫りつつある)

テレビ番組では実態をぼかす「模式図」や「アニメ風CG」を多用するため、
国民の中国軍イメージは断片的なニュースと古い資料で止まっている。
二、なぜ日本人は「本能的に自分を過大評価し、中国を過小評価」するのか?

歴史的心理慣性:長年「技術優越感」に浸ってきた
一般の日本人は小さい頃から刷り込まれている:
・日本は技術大国
・日本の工業は精密
・日本品質は世界一
・中国=組み立て国・下請け国

日本社会は中国が過去20年で経験したような「製造業の全面世代交代」を経験していないため、
中国の巨大な飛躍に気づいていない人が大多数である。

教科書・文化記憶が「海軍大国日本」時代に留まっている
日本の軍事文化記憶の源は:
・連合艦隊
・赤城・加賀
・零戦
・日露戦争
・甲午戦争(日清戦争)

これらはドラマ・アニメ・文学で繰り返し描かれ、心理的背景を形成している。
一方、現代中国海軍については:
・ほぼ映像作品なし
・文化的な物語なし
・教育課程にも登場しない
→ 認識が自然に遅れる。
三、実際の技術・産業格差はどれほどか?(簡単比較)
日本国民がこの格差を理解できるかを判断してもらうため、
「あまりにも差が大きくて無視できない」代表例を挙げる。

第5世代(ステルス)戦闘機
中国(歼-20シリーズ):200機以上(増勢中)
日本:0機(F-35調達+次期戦闘機コンセプト段階)
自力開発エコシステム:完全完備 vs ゼロ
→ ほとんどの日本人は、歼-20の数が在日米軍+航空自衛隊の戦闘機総数をすでに超えていることを知らない。
ドローン・察打一体無人機
中国:翼竜・彩虹シリーズは20カ国以上に輸出、自国察打一体体系成熟
日本:2020年以降にようやく無人機部隊構築開始、米依存
→ 中国が武装ドローン輸出世界第2位であることを知らない人がほとんど。
極超音速ミサイル
中国:東風-17すでに実戦配備(世界初の成熟実戦型)
日本:まだ「研究段階」、実用兵器なし
→ 日本本土のどの基地も東風-17を阻止できないことを一般国民は知らない。
空母・原子力潜艦・054/055型駆逐艦

項目中国日本空母3隻(原子力空母建造中)0075型強襲揚陸艦3隻0055型万トン駆逐艦16隻+(世界最大・最強)0原子力潜水艦完備無年間造艦能力30~40万トン/年1~2万トン/年
これらの数字を正確に知る日本人は極めて少ない。

工業規模・軍需産業体系
・中国造船量=世界の50%
・人民元ベース製造業総産出=米国+日本+ドイツの合計超え
・軍需サプライチェーン世界最完備
・日本の兵器はほぼ全て米国のライセンスが必要で、独自に大量増産不可

現代戦の勝敗を決めるのは「単品性能」ではなく「産業規模」であることを、
大多数の日本国民は理解していない。
日本の国民が抱く深刻な現実誤認と根拠なき自信は、
まさに「甲午海戦の復讐」を中国に差し出すような状況を生み出している。

回复

回到 “军事天地(Mili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