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和宋徽宗

版主: CaravelTheMatrixmolen

头像
cover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167
帖子: 3908
注册时间: 2023年 5月 9日 09:53

#1 爱新觉罗和宋徽宗

帖子 cover楼主 »

邸永君先生的文章:《清朝皇族后裔,倾心满学研究——我社作者爱新觉罗瀛生先生访谈录》,里是这样说的,爱新觉罗瀛生先生,名文蓬,字瀛生,笔名常瀛生、安吉。满族。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人。满学家,民族学家,民俗专家,满语口语专家,日语专家。1922年12月25日生于日本国横滨市。清太祖努哈赤之十三世裔孙,清代八大铁帽子王顺承郡王的后人,最后一代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文葵之胞弟。启字辈。爱新觉罗瀛生先生素持“爱新觉罗家族乃宋徽宗后裔”说,认为爱新,即满语aisin,是金的意思;觉,应读jiao,即赵,连起来就是归附金邦的赵氏的意思。因此爱新觉罗瀛生先生坚信自己是大宋皇族赵氏的后裔,还刻有一方归化金邦涿郡赵氏的篆印,经常用于落款,就是表达对此问题的看法。

图片

宋徽宗

“觉罗”作为满族姓氏,是以努尔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觉罗”(今黑龙江省伊兰一带)开始的,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含义是,像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从努尔哈赤开始使用的,在他之前,努尔哈赤家族原来的姓氏伊尔根觉罗,伊尔根这个词在满语里面是有贬义的,是贱民的意思。据《皇朝通志·满洲八旗姓》载,女真后裔中的“伊尔根觉罗”姓,其汉姓即为“赵”。《黑龙江志稿·氏族》也称:“觉罗者,传为宋徽、钦之后。”也就是说,满清的某些皇族望族,自己也不排除是北宋皇室后裔的可能。宋徽宗赵佶一生有两多,一是多才艺;二是多子女。据《宋史》记载,北宋灭亡之前,“徽宗三十一子”(《宗室传》,“三十四女”(《公主传》),北宋灭亡,除第九子南宋高宗赵构逃跑外,其余子女均被掠入金国。入金后,据《靖康稗史笺证·宋俘记》称,宋徽宗“又生六子八女”,“别有子女五人,非昏德胤”。也就是说,宋徽宗被俘后,他的女人们共生了十九个孩子,其中“六子八女”是宋徽宗的骨血,而“别有子女五人”则是金人的种。如此算来,宋徽宗被俘前后,生三十八子,四十二女,共计八十个孩子,基本都流落在了金国。徽钦二帝与赵氏宗室以及那数千名被俘官员,作为金人的俘虏,被安置在五国城(依兰)、宁古塔(宁安)一带为奴,称呼他们为贱民伊尔根。而那时的金人则大部分迁移到了生活条件较好的中原。到了元灭金以后,在中原的金人已经融入了汉族,而带有北宋宗室血统的那些贱民,因为条件艰苦,后代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反而以伊尔根为姓氏,并且和当地民族融合,形成了满人的祖先。努尔哈赤起事后,大概是觉得伊尔根这个姓氏不好听,遂按谐音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爱新觉罗。后来伊尔根觉罗改汉姓,大部分又都是改成了姓赵。顺治年间,伊尔根觉罗的家谱上就出现了“赵”这个姓氏。

据调查,东北地区和河北的满族同胞老姓‘觉罗’的没有一家改姓金,全部都改姓‘赵’。而且老话里传说是宋朝皇族之后。满清皇族改姓‘爱新’完全是为了统治女真人的需要。 所以,老赵家的仇已经报拉!

满族话觉罗的确就是赵,满人卷舌。 他们老辈人都有这传说:金亡后,赵宋宗室后裔聚集成一族。 据传“金”(爱新)是在努尔哈赤这一代或上一代才加上的,主要是为了号召女真人反明的战斗情绪。而且“赵”(觉罗)这个姓汉味太浓,必须改。事实上只有努尔哈赤这一赵姓分枝才加上了金,其他赵姓没加,很明显是政治目的。因为女真人不会容忍俘虏的后代统治自己。而已经彻底女真化的努尔哈赤心理上对赵姓也可能有自卑情绪。

至于“满洲”这一不伦不类的称呼和满人都是什么女神下凡生的鬼话主要还是皇太极或他爸编的,哄没文字历史的女真人的。汉族有文字历史他骗也骗不了。从爱新觉罗家族对汉文化的熟悉我决不相信努尔哈赤只读过三国演义,汉人的许多鬼计他都很熟,包括与蒙古和亲。我认为至少到康熙这一代皇族还是知道这故事的。康熙的某些举动很难只以统治需要来解释,里面有感情问题。至于以后为了统治需要没人敢说了,但在民间的赵姓满人还是口耳相传下来。总之老赵家有清二百年,让女真人自称了二百年的“奴才”,娶了无数的女真MM,足可以光宗耀祖一雪前耻了。

以前看了一篇学者60年代访问吉林赵姓满族老人的文章(那时知道典故的还幸存了几位) 据老人讲:满人的姓前头一般都加个外号,就象汉(百度)人的剪刀张,豆腐李一样,用来说明身份地位。而爱新觉罗的本来全称是“依耳根觉罗”。‘依耳根的意思是“贱民”和“穷鬼”的意思。没人喜欢用这姓,这是金朝皇帝为了嘲笑羞辱赵姓宗室强行给他们加上的!这姓一直叫了几百年,直到努尔哈赤当政,觉得大家老是穷鬼穷鬼的叫太没面子,于是就改成了爱新(金)。单只允许他自己这一脉改金,其他赵姓支脉也有改的,一般都根据自己所在的旗改成红觉罗,蓝觉罗等等。

只有那老人家那一脉不肯忘本,仍然用依耳根觉罗,以表示不忘祖先所受的苦难!学者问:那这儿的好多姓觉罗的满胞为何姓肇?老人说:改民国那时大家都不识字,登记员写啥我们也不知道。反正是那个音。(据我现在分析:那登记员一定是个汉族愤青!才挑了这古怪的字,暗讽他们是干坏事的。) 学者又问:那不会是辛亥革命后,满族同胞害怕汉人报复才编的故事吧? 老人讲:绝对不会,那时候东北偏僻小山村谁知道什么革命?他们是根据老话才改的。

这话绝对了,好多满族所谓搞民族研究所谓学者出于某种病态的自尊心,他们不愿承认当了几百年他们的主子的人竟会是宋室后代,他们胡拉乱扯,搞出很多不伦不类的解释来,其实他们自己都不懂满语(更加不懂清代那种多音节老满语),乱找个发音相似的就乱下结论,十分可笑! 他们一会说‘觉罗’是‘北方人’的意思,一会又说‘觉罗’是‘山羊’之意, 一会又说‘觉罗’是‘姓氏’的意思(这说法最可笑,谁会姓“姓”呢?),一会又说‘觉罗’是‘狍子’的意思, 一会又说‘觉罗’是‘穷人’的意思(其实这是误会,老的姓‘依耳根’才有这意,而觉罗是赵,可见他们懂一点就乱下结论)。总之他们坚决不承认是赵,可是东北地区的民间姓觉罗的满族同胞可不认同他们这些说法,他们坚信自己姓赵,是宋室后人!虽然懂点历史的老人们都故去了。但历史不会消亡! 从历史上看,我认为顺,康二帝是有可能还知道这故事的比如说,二帝都曾下令将大批的旗人和汉军旗人改姓赵,他们为何对赵情有独钟让我很难理解。要知道汉人帝姓多了,比如朱,李等等。 又比如说:顺,康二帝对汉文人的态度。

伊尔根觉罗一族,很早就改姓赵了,至于什么原因,不太清楚,记得当时问过,现在记不清了。爱新觉罗改姓赵,最早始于何时,不太清楚,但在乾隆年间就已经很盛行。当时许多皇家子弟都以赵老几自称,以效仿宋朝的赵氏王朝来显示在中原的正统性。乾隆皇帝为此还下过诏书,予以制止,但并未止住。这种风气也传到了民间,把老姓改为赵姓的人日渐增多。

2012年,我去北京圆明园游玩,意外的看了一场书画展,发现有很多爱新觉罗家族后裔画的画,居然和宋徽宗的画有很多神似之处。可以说,这方面是一脉相承啊。以下是爱新觉罗画派的画家资料。

近、现代时期爱新觉罗画派中产生了100多位蜚声海内外的书画巨匠、大师、名家,爱新觉罗家族书画艺术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皇室烙印的独特文化,这种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更造就了一个由家族成员及衣钵传承弟子组成、新老世代相承、独具典雅秀逸风格的书画艺术派别,其艺术特色鲜明,在中国画坛上卓然一家。其山水画“结景幽深,气韵灵动,清和淡泊,雅逸悠然”;其画马“线条稳健,毛肤润泽,风骨清逸,生动浑成”;其花鸟画“亦工亦写,工写结合”;其花卉画“钩皴点染并用,灵活写意”。如今,爱新觉罗家族一批后起之秀在老一辈溥心畲,溥松窗、溥佐、启功等已故名家的带领下日臻成熟,特别是以当代名家毓骏、启贵、毓峋、恒钛先生等为代表的书画家,功底扎实、技艺精湛、已成为爱新觉罗画派新一代中坚力量和新一代的领军人物。

众所周知,1279年大宋被大元所灭,1635年,大元又被大清所灭,1911年,大清被民国所灭,冥冥之中,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头像
cover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167
帖子: 3908
注册时间: 2023年 5月 9日 09:53

#2 Re: 爱新觉罗和宋徽宗

帖子 cover楼主 »

努尔哈赤自称女真后裔,然而《金史》里边却没有爱新觉罗这个姓。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里边,罗列了许多的满洲氏族,有金朝的旧姓,也有新兴的大族,这些部族或者以部落为姓氏,或者用名字做姓氏,但就是没有爱新觉罗氏。

  《清朝通志》里边,更是把这个问题一带而过,用简单的一句“我国家.....受姓自天”,就算是说明了。

 而我们知道,古人宗族观念很强,尤其是帝王家族,往往开国皇帝建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回溯祖宗过往的生活和历史,好让历代列祖列宗都能享受这之后的荣耀。然而,清朝的历史记载在这方面是个例外。他们用一个神话传说来解释了部族的来历,这可是上古时期才会用的方法。

  不过,有人却在其他的史料中找到了关于“爱新觉罗”来源的蛛丝马迹。

  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的七世孙,也是第九世的礼王昭梿曾经在《啸亭续录》中写道:“今日满洲正黄旗人两江总督董鄂氏铁保编《八旗通志》,考自己的宗谱,乃知其先人为宋英宗越王的后裔。后为金人所迁,处居董鄂,以地为氏。”

  这句话是说,满族正黄旗中的董鄂氏铁保通过对自己家宗谱的考察,发现他们原来是宋英宗的后代,因为居住在董鄂之地,所以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姓氏。

  根据著名的满族研究专家金启肒先生的研究,铁保的说法有可能是对的。当初,宋徽宗、宋钦宗及其他被俘虏的宗室,被金国安置的地方就是五国城,其中有一个就是董鄂城。而这五国城恰恰就是满族建州女真崛起的三姓地区。300年间,宋朝的赵氏后裔在当地的繁衍和扩散一定是必然的事情。

  金启肒先生还注意到,在满语的发音上,爱新觉罗这个姓氏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

  满洲人刚开始读汉字的时候,总是不能正确的发音。他们会把道路的”道“读成”多罗“,桃子的”桃“读成”托罗“,而根据推断,赵姓的”赵“就可以发音为”觉罗“。由此似乎可以推断,爱新觉罗的”觉罗“原本可能就是”赵“。

  所以,在《黑龙江志稿·氏族》里边有这样的说法:“觉罗者,传为宋徽、钦之后。”

  不过,在我看来,上边这些都算不上是有力的证据,仅仅还只是停留在猜测阶段。真实的情况究竟如何,还没有人能够讲得明白。至于爱新觉罗究竟是不是宋朝赵姓家族的后裔,我们只能等待更多的研究资料问世了。

头像
cover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167
帖子: 3908
注册时间: 2023年 5月 9日 09:53

#3 Re: 爱新觉罗和宋徽宗

帖子 cover楼主 »

金兵直逼汴京(今开封市)时,北宋徽宗赵佶又气又急,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于是把皇位传给太子。继位的太子就是宋钦宗。宋钦宗和宋徽宗一样,也是苟且偷安、不思自强之辈,结果断送了大宋江山,自己也做了俘虏。被俘的还有徽宗和他的哥哥、弟弟及他的32个儿子、22个女儿,除九子赵构在外勤王、幼女仅一岁外,都做了俘虏,连同宫廷后妃、宗室贵戚、大臣约3000人被金人掳到北方。徽宗、钦宗二帝被起了侮辱性封号,称徽宗为「昏德公」,称钦宗为「重昏侯」。

二帝被劫持到北方后,先被关押在五国城。因为受不了金人的折磨,一日徽宗将衣服剪成条,结成绳准备悬樑自尽,被钦宗抱下来,父子俩抱头痛哭。后金人又将二帝移往均州,此时徽宗已病得很厉害,不久就死在土炕上了,钦宗发现时,尸体都僵硬了。徽宗的尸体被架到一个石坑上焚烧,烧到半焦烂时,用水浇灭火,将尸体扔到坑中。据说,这样做可以使坑里的水做灯油。钦宗悲伤至极,也要跳入坑中,但被人拉住,说活人跳入坑中后坑中的水就不能做灯油用了,所以,不准钦宗跳入坑中。徽宗死时54岁。徽宗死后,钦宗继续遭受折磨,最后也惨死在北方。

molen(猛犸象)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500
帖子: 15509
注册时间: 2023年 3月 2日 16:52

#4 Re: 爱新觉罗和宋徽宗

帖子 molen(猛犸象) »

cover 写了: 2025年 11月 6日 16:51

二帝被劫持到北方后,先被关押在五国城。因为受不了金人的折磨,一日徽宗将衣服剪成条,结成绳准备悬樑自尽,被钦宗抱下来,父子俩抱头痛哭。后金人又将二帝移往均州,此时徽宗已病得很厉害,不久就死在土炕上了,钦宗发现时,尸体都僵硬了。徽宗的尸体被架到一个石坑上焚烧,烧到半焦烂时,用水浇灭火,将尸体扔到坑中。据说,这样做可以使坑里的水做灯油。钦宗悲伤至极,也要跳入坑中,但被人拉住,说活人跳入坑中后坑中的水就不能做灯油用了,所以,不准钦宗跳入坑中。徽宗死时54岁。徽宗死后,钦宗继续遭受折磨,最后也惨死在北方。

昏德公当然侮辱性极强,但中国历史上前例是很多的,违命侯(李煜),不义侯,海昏侯,这其实也是按照(汉人)传统来的。

但几个简单事实,两人在黑龙江依旧有很多女人,并且生了很多子女。

宋徽宗的多个女儿被女真王族贵族抢走,但至少其中几个有名的王族,是真把自己当女婿,把宋徽宗当岳父看待的。至少起码的尊敬是有的。

molen(猛犸象)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500
帖子: 15509
注册时间: 2023年 3月 2日 16:52

#5 Re: 爱新觉罗和宋徽宗

帖子 molen(猛犸象) »

和不义侯、海昏侯、归命侯,安乐公等一样,昏德公和重婚侯虽然名字不好听,但作为公爵和侯爵的俸禄和封地还是有的,

一个封地在今天哈尔滨附近,一个封地在海参崴

俸禄也一分钱不少

molen(猛犸象)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500
帖子: 15509
注册时间: 2023年 3月 2日 16:52

#6 Re: 爱新觉罗和宋徽宗

帖子 molen(猛犸象) »

以前我阅读古代笔记的时候

记得也读到清代笔记,作者是爱新觉罗,说到这个传闻。

感觉这个传说在清朝满人内部就已经很流行了,虽然官方没有宣扬,但也不禁止,也就是不当回事的态度。

汉人要么未必知道,要么知道了也反而不太敢说。

Trump(敌在本能寺)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1077
帖子: 11820
注册时间: 2022年 8月 1日 22:00

#7 Re: 爱新觉罗和宋徽宗

帖子 Trump(敌在本能寺) »

觉罗=赵,非常靠谱。
如果元顺帝也是赵家后裔,岂不是宋元清是一脉的。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Sunland(空空道人)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帖子互动: 258
帖子: 2339
注册时间: 2022年 8月 23日 23:41

#8 Re: 爱新觉罗和宋徽宗

帖子 Sunland(空空道人) »

嗯很好很好,儿子打了老子,没啥丢脸的。

Trump 写了: 2025年 11月 7日 10:18

觉罗=赵,非常靠谱。
如果元顺帝也是赵家后裔,岂不是宋元清是一脉的。

头像
hci(海螺子)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545
帖子: 10502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5:29

#9 Re: 爱新觉罗和宋徽宗

帖子 hci(海螺子) »

靠谱。他家想要入关,估计这也是个原因。

cover 写了: 2025年 11月 6日 14:37

邸永君先生的文章:《清朝皇族后裔,倾心满学研究——我社作者爱新觉罗瀛生先生访谈录》,里是这样说的,爱新觉罗瀛生先生,名文蓬,字瀛生,笔名常瀛生、安吉。满族。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人。满学家,民族学家,民俗专家,满语口语专家,日语专家。1922年12月25日生于日本国横滨市。清太祖努哈赤之十三世裔孙,清代八大铁帽子王顺承郡王的后人,最后一代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文葵之胞弟。启字辈。爱新觉罗瀛生先生素持“爱新觉罗家族乃宋徽宗后裔”说,认为爱新,即满语aisin,是金的意思;觉,应读jiao,即赵,连起来就是归附金邦的赵氏的意思。因此爱新觉罗瀛生先生坚信自己是大宋皇族赵氏的后裔,还刻有一方归化金邦涿郡赵氏的篆印,经常用于落款,就是表达对此问题的看法。

图片

宋徽宗

“觉罗”作为满族姓氏,是以努尔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觉罗”(今黑龙江省伊兰一带)开始的,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含义是,像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从努尔哈赤开始使用的,在他之前,努尔哈赤家族原来的姓氏伊尔根觉罗,伊尔根这个词在满语里面是有贬义的,是贱民的意思。据《皇朝通志·满洲八旗姓》载,女真后裔中的“伊尔根觉罗”姓,其汉姓即为“赵”。《黑龙江志稿·氏族》也称:“觉罗者,传为宋徽、钦之后。”也就是说,满清的某些皇族望族,自己也不排除是北宋皇室后裔的可能。宋徽宗赵佶一生有两多,一是多才艺;二是多子女。据《宋史》记载,北宋灭亡之前,“徽宗三十一子”(《宗室传》,“三十四女”(《公主传》),北宋灭亡,除第九子南宋高宗赵构逃跑外,其余子女均被掠入金国。入金后,据《靖康稗史笺证·宋俘记》称,宋徽宗“又生六子八女”,“别有子女五人,非昏德胤”。也就是说,宋徽宗被俘后,他的女人们共生了十九个孩子,其中“六子八女”是宋徽宗的骨血,而“别有子女五人”则是金人的种。如此算来,宋徽宗被俘前后,生三十八子,四十二女,共计八十个孩子,基本都流落在了金国。徽钦二帝与赵氏宗室以及那数千名被俘官员,作为金人的俘虏,被安置在五国城(依兰)、宁古塔(宁安)一带为奴,称呼他们为贱民伊尔根。而那时的金人则大部分迁移到了生活条件较好的中原。到了元灭金以后,在中原的金人已经融入了汉族,而带有北宋宗室血统的那些贱民,因为条件艰苦,后代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反而以伊尔根为姓氏,并且和当地民族融合,形成了满人的祖先。努尔哈赤起事后,大概是觉得伊尔根这个姓氏不好听,遂按谐音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爱新觉罗。后来伊尔根觉罗改汉姓,大部分又都是改成了姓赵。顺治年间,伊尔根觉罗的家谱上就出现了“赵”这个姓氏。

据调查,东北地区和河北的满族同胞老姓‘觉罗’的没有一家改姓金,全部都改姓‘赵’。而且老话里传说是宋朝皇族之后。满清皇族改姓‘爱新’完全是为了统治女真人的需要。 所以,老赵家的仇已经报拉!

满族话觉罗的确就是赵,满人卷舌。 他们老辈人都有这传说:金亡后,赵宋宗室后裔聚集成一族。 据传“金”(爱新)是在努尔哈赤这一代或上一代才加上的,主要是为了号召女真人反明的战斗情绪。而且“赵”(觉罗)这个姓汉味太浓,必须改。事实上只有努尔哈赤这一赵姓分枝才加上了金,其他赵姓没加,很明显是政治目的。因为女真人不会容忍俘虏的后代统治自己。而已经彻底女真化的努尔哈赤心理上对赵姓也可能有自卑情绪。

至于“满洲”这一不伦不类的称呼和满人都是什么女神下凡生的鬼话主要还是皇太极或他爸编的,哄没文字历史的女真人的。汉族有文字历史他骗也骗不了。从爱新觉罗家族对汉文化的熟悉我决不相信努尔哈赤只读过三国演义,汉人的许多鬼计他都很熟,包括与蒙古和亲。我认为至少到康熙这一代皇族还是知道这故事的。康熙的某些举动很难只以统治需要来解释,里面有感情问题。至于以后为了统治需要没人敢说了,但在民间的赵姓满人还是口耳相传下来。总之老赵家有清二百年,让女真人自称了二百年的“奴才”,娶了无数的女真MM,足可以光宗耀祖一雪前耻了。

以前看了一篇学者60年代访问吉林赵姓满族老人的文章(那时知道典故的还幸存了几位) 据老人讲:满人的姓前头一般都加个外号,就象汉(百度)人的剪刀张,豆腐李一样,用来说明身份地位。而爱新觉罗的本来全称是“依耳根觉罗”。‘依耳根的意思是“贱民”和“穷鬼”的意思。没人喜欢用这姓,这是金朝皇帝为了嘲笑羞辱赵姓宗室强行给他们加上的!这姓一直叫了几百年,直到努尔哈赤当政,觉得大家老是穷鬼穷鬼的叫太没面子,于是就改成了爱新(金)。单只允许他自己这一脉改金,其他赵姓支脉也有改的,一般都根据自己所在的旗改成红觉罗,蓝觉罗等等。

只有那老人家那一脉不肯忘本,仍然用依耳根觉罗,以表示不忘祖先所受的苦难!学者问:那这儿的好多姓觉罗的满胞为何姓肇?老人说:改民国那时大家都不识字,登记员写啥我们也不知道。反正是那个音。(据我现在分析:那登记员一定是个汉族愤青!才挑了这古怪的字,暗讽他们是干坏事的。) 学者又问:那不会是辛亥革命后,满族同胞害怕汉人报复才编的故事吧? 老人讲:绝对不会,那时候东北偏僻小山村谁知道什么革命?他们是根据老话才改的。

这话绝对了,好多满族所谓搞民族研究所谓学者出于某种病态的自尊心,他们不愿承认当了几百年他们的主子的人竟会是宋室后代,他们胡拉乱扯,搞出很多不伦不类的解释来,其实他们自己都不懂满语(更加不懂清代那种多音节老满语),乱找个发音相似的就乱下结论,十分可笑! 他们一会说‘觉罗’是‘北方人’的意思,一会又说‘觉罗’是‘山羊’之意, 一会又说‘觉罗’是‘姓氏’的意思(这说法最可笑,谁会姓“姓”呢?),一会又说‘觉罗’是‘狍子’的意思, 一会又说‘觉罗’是‘穷人’的意思(其实这是误会,老的姓‘依耳根’才有这意,而觉罗是赵,可见他们懂一点就乱下结论)。总之他们坚决不承认是赵,可是东北地区的民间姓觉罗的满族同胞可不认同他们这些说法,他们坚信自己姓赵,是宋室后人!虽然懂点历史的老人们都故去了。但历史不会消亡! 从历史上看,我认为顺,康二帝是有可能还知道这故事的比如说,二帝都曾下令将大批的旗人和汉军旗人改姓赵,他们为何对赵情有独钟让我很难理解。要知道汉人帝姓多了,比如朱,李等等。 又比如说:顺,康二帝对汉文人的态度。

伊尔根觉罗一族,很早就改姓赵了,至于什么原因,不太清楚,记得当时问过,现在记不清了。爱新觉罗改姓赵,最早始于何时,不太清楚,但在乾隆年间就已经很盛行。当时许多皇家子弟都以赵老几自称,以效仿宋朝的赵氏王朝来显示在中原的正统性。乾隆皇帝为此还下过诏书,予以制止,但并未止住。这种风气也传到了民间,把老姓改为赵姓的人日渐增多。

2012年,我去北京圆明园游玩,意外的看了一场书画展,发现有很多爱新觉罗家族后裔画的画,居然和宋徽宗的画有很多神似之处。可以说,这方面是一脉相承啊。以下是爱新觉罗画派的画家资料。

近、现代时期爱新觉罗画派中产生了100多位蜚声海内外的书画巨匠、大师、名家,爱新觉罗家族书画艺术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皇室烙印的独特文化,这种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更造就了一个由家族成员及衣钵传承弟子组成、新老世代相承、独具典雅秀逸风格的书画艺术派别,其艺术特色鲜明,在中国画坛上卓然一家。其山水画“结景幽深,气韵灵动,清和淡泊,雅逸悠然”;其画马“线条稳健,毛肤润泽,风骨清逸,生动浑成”;其花鸟画“亦工亦写,工写结合”;其花卉画“钩皴点染并用,灵活写意”。如今,爱新觉罗家族一批后起之秀在老一辈溥心畲,溥松窗、溥佐、启功等已故名家的带领下日臻成熟,特别是以当代名家毓骏、启贵、毓峋、恒钛先生等为代表的书画家,功底扎实、技艺精湛、已成为爱新觉罗画派新一代中坚力量和新一代的领军人物。

众所周知,1279年大宋被大元所灭,1635年,大元又被大清所灭,1911年,大清被民国所灭,冥冥之中,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头像
wokao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236
帖子: 22178
注册时间: 2023年 3月 11日 19:17

#10 Re: 爱新觉罗和宋徽宗

帖子 wokao »

他即便刻图章: 我乃人王, 也没人管

cover 写了: 2025年 11月 6日 14:37

邸永君先生的文章:《清朝皇族后裔,倾心满学研究——我社作者爱新觉罗瀛生先生访谈录》,里是这样说的,爱新觉罗瀛生先生,名文蓬,字瀛生,笔名常瀛生、安吉。满族。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人。满学家,民族学家,民俗专家,满语口语专家,日语专家。1922年12月25日生于日本国横滨市。清太祖努哈赤之十三世裔孙,清代八大铁帽子王顺承郡王的后人,最后一代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文葵之胞弟。启字辈。爱新觉罗瀛生先生素持“爱新觉罗家族乃宋徽宗后裔”说,认为爱新,即满语aisin,是金的意思;觉,应读jiao,即赵,连起来就是归附金邦的赵氏的意思。因此爱新觉罗瀛生先生坚信自己是大宋皇族赵氏的后裔,还刻有一方归化金邦涿郡赵氏的篆印,经常用于落款,就是表达对此问题的看法。

图片

宋徽宗

“觉罗”作为满族姓氏,是以努尔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觉罗”(今黑龙江省伊兰一带)开始的,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含义是,像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从努尔哈赤开始使用的,在他之前,努尔哈赤家族原来的姓氏伊尔根觉罗,伊尔根这个词在满语里面是有贬义的,是贱民的意思。据《皇朝通志·满洲八旗姓》载,女真后裔中的“伊尔根觉罗”姓,其汉姓即为“赵”。《黑龙江志稿·氏族》也称:“觉罗者,传为宋徽、钦之后。”也就是说,满清的某些皇族望族,自己也不排除是北宋皇室后裔的可能。宋徽宗赵佶一生有两多,一是多才艺;二是多子女。据《宋史》记载,北宋灭亡之前,“徽宗三十一子”(《宗室传》,“三十四女”(《公主传》),北宋灭亡,除第九子南宋高宗赵构逃跑外,其余子女均被掠入金国。入金后,据《靖康稗史笺证·宋俘记》称,宋徽宗“又生六子八女”,“别有子女五人,非昏德胤”。也就是说,宋徽宗被俘后,他的女人们共生了十九个孩子,其中“六子八女”是宋徽宗的骨血,而“别有子女五人”则是金人的种。如此算来,宋徽宗被俘前后,生三十八子,四十二女,共计八十个孩子,基本都流落在了金国。徽钦二帝与赵氏宗室以及那数千名被俘官员,作为金人的俘虏,被安置在五国城(依兰)、宁古塔(宁安)一带为奴,称呼他们为贱民伊尔根。而那时的金人则大部分迁移到了生活条件较好的中原。到了元灭金以后,在中原的金人已经融入了汉族,而带有北宋宗室血统的那些贱民,因为条件艰苦,后代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反而以伊尔根为姓氏,并且和当地民族融合,形成了满人的祖先。努尔哈赤起事后,大概是觉得伊尔根这个姓氏不好听,遂按谐音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爱新觉罗。后来伊尔根觉罗改汉姓,大部分又都是改成了姓赵。顺治年间,伊尔根觉罗的家谱上就出现了“赵”这个姓氏。

据调查,东北地区和河北的满族同胞老姓‘觉罗’的没有一家改姓金,全部都改姓‘赵’。而且老话里传说是宋朝皇族之后。满清皇族改姓‘爱新’完全是为了统治女真人的需要。 所以,老赵家的仇已经报拉!

满族话觉罗的确就是赵,满人卷舌。 他们老辈人都有这传说:金亡后,赵宋宗室后裔聚集成一族。 据传“金”(爱新)是在努尔哈赤这一代或上一代才加上的,主要是为了号召女真人反明的战斗情绪。而且“赵”(觉罗)这个姓汉味太浓,必须改。事实上只有努尔哈赤这一赵姓分枝才加上了金,其他赵姓没加,很明显是政治目的。因为女真人不会容忍俘虏的后代统治自己。而已经彻底女真化的努尔哈赤心理上对赵姓也可能有自卑情绪。

至于“满洲”这一不伦不类的称呼和满人都是什么女神下凡生的鬼话主要还是皇太极或他爸编的,哄没文字历史的女真人的。汉族有文字历史他骗也骗不了。从爱新觉罗家族对汉文化的熟悉我决不相信努尔哈赤只读过三国演义,汉人的许多鬼计他都很熟,包括与蒙古和亲。我认为至少到康熙这一代皇族还是知道这故事的。康熙的某些举动很难只以统治需要来解释,里面有感情问题。至于以后为了统治需要没人敢说了,但在民间的赵姓满人还是口耳相传下来。总之老赵家有清二百年,让女真人自称了二百年的“奴才”,娶了无数的女真MM,足可以光宗耀祖一雪前耻了。

以前看了一篇学者60年代访问吉林赵姓满族老人的文章(那时知道典故的还幸存了几位) 据老人讲:满人的姓前头一般都加个外号,就象汉(百度)人的剪刀张,豆腐李一样,用来说明身份地位。而爱新觉罗的本来全称是“依耳根觉罗”。‘依耳根的意思是“贱民”和“穷鬼”的意思。没人喜欢用这姓,这是金朝皇帝为了嘲笑羞辱赵姓宗室强行给他们加上的!这姓一直叫了几百年,直到努尔哈赤当政,觉得大家老是穷鬼穷鬼的叫太没面子,于是就改成了爱新(金)。单只允许他自己这一脉改金,其他赵姓支脉也有改的,一般都根据自己所在的旗改成红觉罗,蓝觉罗等等。

只有那老人家那一脉不肯忘本,仍然用依耳根觉罗,以表示不忘祖先所受的苦难!学者问:那这儿的好多姓觉罗的满胞为何姓肇?老人说:改民国那时大家都不识字,登记员写啥我们也不知道。反正是那个音。(据我现在分析:那登记员一定是个汉族愤青!才挑了这古怪的字,暗讽他们是干坏事的。) 学者又问:那不会是辛亥革命后,满族同胞害怕汉人报复才编的故事吧? 老人讲:绝对不会,那时候东北偏僻小山村谁知道什么革命?他们是根据老话才改的。

这话绝对了,好多满族所谓搞民族研究所谓学者出于某种病态的自尊心,他们不愿承认当了几百年他们的主子的人竟会是宋室后代,他们胡拉乱扯,搞出很多不伦不类的解释来,其实他们自己都不懂满语(更加不懂清代那种多音节老满语),乱找个发音相似的就乱下结论,十分可笑! 他们一会说‘觉罗’是‘北方人’的意思,一会又说‘觉罗’是‘山羊’之意, 一会又说‘觉罗’是‘姓氏’的意思(这说法最可笑,谁会姓“姓”呢?),一会又说‘觉罗’是‘狍子’的意思, 一会又说‘觉罗’是‘穷人’的意思(其实这是误会,老的姓‘依耳根’才有这意,而觉罗是赵,可见他们懂一点就乱下结论)。总之他们坚决不承认是赵,可是东北地区的民间姓觉罗的满族同胞可不认同他们这些说法,他们坚信自己姓赵,是宋室后人!虽然懂点历史的老人们都故去了。但历史不会消亡! 从历史上看,我认为顺,康二帝是有可能还知道这故事的比如说,二帝都曾下令将大批的旗人和汉军旗人改姓赵,他们为何对赵情有独钟让我很难理解。要知道汉人帝姓多了,比如朱,李等等。 又比如说:顺,康二帝对汉文人的态度。

伊尔根觉罗一族,很早就改姓赵了,至于什么原因,不太清楚,记得当时问过,现在记不清了。爱新觉罗改姓赵,最早始于何时,不太清楚,但在乾隆年间就已经很盛行。当时许多皇家子弟都以赵老几自称,以效仿宋朝的赵氏王朝来显示在中原的正统性。乾隆皇帝为此还下过诏书,予以制止,但并未止住。这种风气也传到了民间,把老姓改为赵姓的人日渐增多。

2012年,我去北京圆明园游玩,意外的看了一场书画展,发现有很多爱新觉罗家族后裔画的画,居然和宋徽宗的画有很多神似之处。可以说,这方面是一脉相承啊。以下是爱新觉罗画派的画家资料。

近、现代时期爱新觉罗画派中产生了100多位蜚声海内外的书画巨匠、大师、名家,爱新觉罗家族书画艺术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皇室烙印的独特文化,这种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更造就了一个由家族成员及衣钵传承弟子组成、新老世代相承、独具典雅秀逸风格的书画艺术派别,其艺术特色鲜明,在中国画坛上卓然一家。其山水画“结景幽深,气韵灵动,清和淡泊,雅逸悠然”;其画马“线条稳健,毛肤润泽,风骨清逸,生动浑成”;其花鸟画“亦工亦写,工写结合”;其花卉画“钩皴点染并用,灵活写意”。如今,爱新觉罗家族一批后起之秀在老一辈溥心畲,溥松窗、溥佐、启功等已故名家的带领下日臻成熟,特别是以当代名家毓骏、启贵、毓峋、恒钛先生等为代表的书画家,功底扎实、技艺精湛、已成为爱新觉罗画派新一代中坚力量和新一代的领军人物。

众所周知,1279年大宋被大元所灭,1635年,大元又被大清所灭,1911年,大清被民国所灭,冥冥之中,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工具机谈智商, 犹如妓女谈贞操, 哪壶不开提哪壶
呼叫鸡谈造谣, 犹如站街女谈卖淫, 那是行家里手

头像
cover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167
帖子: 3908
注册时间: 2023年 5月 9日 09:53

#11 Re: 爱新觉罗和宋徽宗

帖子 cover楼主 »

宋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十一月二十五日,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军攻破,共俘虏后妃3000余人,男女宗室4000余人,贵戚5000余人,各类工匠3000余人,教坊3000余人,民间美女3000余人,以及大臣、宗室家属数千人。当时,金国左副元帅粘罕住在汴京城西南5里的青城(按:此地即北宋皇帝郊祭之斋宫),右副元帅斡离不住在汴梁城东北5里的刘家寺,女俘大多集中在这两处。

徽钦二帝等共14000余人分七批押往金国,其中第二批与后来的宋高宗赵构有一定关系,于三月二十八日北迁,比徽宗北行早1日,比钦宗早2日。《青宫译语》载:“天会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午,国相左副元帅(粘没罕)、皇子右副元帅(斡离不)命成棣随珍珠大王、千户国碌、千户阿替纪押宋韦妃(赵构之母)、邢妃(赵构之妻)、朱妃(郓王之妻)、富金、嬛嬛两帝姬(赵构之妹)、相国王赵梃、建安王赵楧等先至上京。”按领队的珍珠大王即金军元帅宗翰的长子。

第二天,“二十九日邢朱二妃二帝姬以堕马损胎不能行。”这条记载有点古怪,盖金军己于一月十六下令“原有孕者听医官下胎”(《南征录汇》),《宋俘记》则记录富金嬛嬛两帝姬均未嫁,似乎这几位公主妃子在两个多月内都怀孕了。三月四日,在今延津滑县间渡过黄河,“万户盖天大王迎侯,见国禄与嬛嬛帝姬同马,杀国碌,弃尸于河,欲挈嬛嬛去,王以奉诏入京语之,乃随行。”开始几天嬛嬛帝姬一直和千户国禄在一起,盖天大王横刀夺爱,后又强暴了赵构之妻邢妃,在途经今河南汤阴县时邢妃自尽,但没有死.

这一路上的惨状不用细述了,第一批有“妇女三千四百余人”,三月二十七日“自青城国相寨起程,四月二十七日抵燕山,存妇女一千九百余人。”(《呻吟语》)一个月内,死了近一半。活下来的人是幸运的,但等待她们的仍是悲惨的命运。五月二十三日,赵构之母韦后、妻妃邢等宋俘终于到达金上京。

六月初七,金国皇帝接见韦后等人,随后赐赵构母韦后、赵构妻子邢秉懿和姜醉媚、帝姬赵嬛嬛等居住浣衣院。

名“浣衣院”,并不主浣衣之事,实乃军妓营。韦后等18名贵妇第一批入院,到徽宗抵上京后,这浣衣院热闹非凡。《呻吟语》载:“妃嫔王妃帝姬宗室妇女均露上体,披羊裘。”

就在赵构(南宋皇帝)忙着称帝之时,他的嫡妻邢氏却踏上了不归之路。作为第二批“北归”的战俘之一,邢氏虽然没有死在路上,但她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却遭受到了非人的摧残和蹂躏。还在靖康二年(1127)正月时,金将翰离不曾专门颁布了一条针对女俘的命令,即“元有孕者,听医官下胎”,强迫关押在金营的北宋皇室后妃公主全部接受身体检查,凡是怀孕的女性,一律用药打胎。有史料称,邢氏被俘时已有身孕,自然逃不了这次集中堕胎行动。

然而,到了3月29日,也就是第二批俘虏启程北上的第二天,“邢朱二妃二帝姬以堕马损胎不能行”。其中的邢妃,就是邢氏。邢氏被关押期间居然又怀孕了,这不能不说是金人造的孽。怀孕之人最怕颠簸,更何况骑马了,再说她也从未骑过马,怎能不回从马背上摔下来,所以导致了邢氏“以堕马损胎”的第二次流产。被俘之后忍辱苟活,早已是痛不欲生;孽种流产,对包括邢氏在内的四个女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难以启齿的靖康之耻 道学家开始强调妇女保贞洁

女人小产之后,必定要调养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但此情此境,邢氏等人不过是被医官稍作处理后,又被抬上了牛车,继续赶路,期间的苦楚是不言而喻的。战争结束后,女人们往往要比男人承受更多的苦难,因为她们往往成为敌人的玩物。破巢之下,焉有完卵?!北上期间,无助的女俘继续受到金人的奸淫,被“嬲毙”者不计其数。当翰离不将邢氏交给盖天大王后,盖天大王便将邢氏强奸。事毕,邢氏“以盖天相逼,欲自尽”,未遂。

南宋皇帝赵构将生母韦贤妃和嫡妻邢氏分别册立为皇太后和皇后的消息,应该在她们被押送到会宁之前传到了金太宗耳朵里。到达会宁后,金太宗为了羞辱赵构,令韦太后和邢皇后这两位南宋王朝最尊贵的女人一同为他侍寝,二人不得不就范。次日,中原民族几千年来最耻辱的场景——献俘大典,在金国的太庙前上映。除了徽钦二帝二后稍有点尊严外,其他所有被俘人员一律“肉袒”,邢皇后也逃脱不了在异族男人众目睽睽下袒胸露乳的厄运。

献俘礼结束后,韦太后、邢皇后连同其他宫嫔、公主共三百多人一同被遣送到“浣衣院”。从字面看,浣衣院好像是洗衣服的机构,其实不然。从与邢氏同入浣衣院的朱风英、赵嬛嬛“并蒙幸御”来看,浣衣院实际上是供金国皇帝消遣的场所,也就是皇帝专用妓院。邢皇后和柔福帝姬也曾被金太宗一起召去侍寝。当时,南宋与金正处于交战状态,金人将韦太后、邢皇后等人送入“浣衣院”,不能不说是对南宋皇帝赵构的恶意侮辱。

入金后,宋徽宗被封为“昏德公”,受尽侮辱,疲于辗转,最后在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境内)落脚。期间,虽然条件差了些,空间小了些,但宋徽宗周围的女人却不少。据《靖康稗史笺证·开封府状》记载,宋徽宗被俘时,有封号的妃嫔和女官有一百四十三人,无名号的宫女多达五百零四人。这些妃嫔,分几个批次被押运到了金国,除去中途死亡和被金人霸占的之外,仍有相当一部分留在了宋徽宗的身边。

《靖康稗史笺证·宋俘记》称,宋徽宗“入国后,又生六子八女”,“别有子女五人,具六年春生,非昏德胤”。也就是说,宋徽宗被俘后,他的女人们共生了十九个孩子,其中“六子八女”是宋徽宗的骨血,而“别有子女五人(大都被殇)”则是金人的种。

《宋俘记》是金人所著,在涉及宋徽宗颜面方面,未免毫无顾忌,但这更提升了它的可信度。如此算来,宋徽宗被俘前后,生三十八子,四十二女,共计八十个孩子。

那么,这八十个孩子的命运如何呢?先说皇子,北宋灭亡前,三十二个皇子中有七人夭逝,剩下的二十三个皇子(不含赵构),连同后来出生的赵极、赵柱、赵檀等六个皇子,与宋徽宗、宋钦宗一起做了亡国奴;至于四十二位公主,除“恭福帝姬生才周,金人不知,故不行”(《宋史·公主传》)得以幸免外,其余的要么夭折,要么死于颠沛,要么成为金人的战利品,供人奴役或淫乐,最后均不知所终。破巢之下,焉有完卵?!

不过,话说回来,宋徽宗父子、赵氏宗室以及那数千名被俘官员所掌握的高度文明,最终却为野蛮的女真族打上了永久的汉文化烙印。据《皇朝通志·满洲八旗姓》载,女真后裔中的“伊尔根觉罗”姓,其汉姓即为“赵”。《黑龙江志稿·氏族》也称:“觉罗者,传为宋徽、钦之后。”也就是说,后来,满清的某些望族,不排除是北宋皇室后裔的可能。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生育能力最强、生孩子最多的宋徽宗,所没有想到的。

friend
见习点评
见习点评
帖子互动: 143
帖子: 188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21:38

#12 Re: 爱新觉罗和宋徽宗

帖子 friend »

有点意思。

头像
cover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167
帖子: 3908
注册时间: 2023年 5月 9日 09:53

#13 Re: 爱新觉罗和宋徽宗

帖子 cover楼主 »

头像
cover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167
帖子: 3908
注册时间: 2023年 5月 9日 09:53

#14 Re: 爱新觉罗和宋徽宗

帖子 cover楼主 »

估计是真的,就是没证据。 DNA证据最不靠谱,因为宋皇室基因找不到了 DNA证据肯定是假的

最可靠证据是这个
董鄂冶亭总督考自己的宗谱,乃知其先人为宋英宗越王的后裔。后为金人所迁,处居董鄂,以地为氏。古人不会改宗谱

新中国成立以后,郑天挺、王钟翰、金启孮诸先生,都致力于爱新觉罗姓氏的研究。在清代文献中,对于“爱新觉罗”姓氏起源,各书记在不一,有意隐讳其实。蒋良骐《东华录》卷1曾说:“相传有三个天女在布勒瑚里池洗澡。洗完后,有只鹊飞来,嘴里衔着一颗朱果,放到了三女儿佛库仑的衣服上,佛库仑将朱果含在口中,不慎吞下后怀孕生下一男。等到这个男孩长大后,佛库仑告诉他之来源,并命令他说:‘天生你用来平定乱国,你以爱新觉罗为姓,布库里雍顺为名。’”这是说爱新觉罗为姓,是出自满族先世的母命。 《清朝通志》卷1则称:“我国家肇兴东土,受姓自天。”这是说,爱新觉罗为姓,是受自天的。

更奇的是,爱新觉罗为姓,既不见诸《金史》,也不见诸《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后一书叙列满洲氏族,有金地名旧姓,有新兴大族,或以地为氏,或以部为氏,或以名为氏,但于国姓爱新觉罗却不记载,这更使后人引起怀疑。

最搞笑的是挖错祖坟
明人都认为清是女真后裔。天命七年(1622年)时,邹元标等说:“奴酋(努尔哈赤),阿骨达(金太祖)之苗裔也。”明末官吏尝掘断房山金代陵墓地脉,以断“王气”。

乾隆皇帝说:“金源就是满洲。”“我朝得姓曰爱新觉罗氏,国语谓金曰爱新,可为金源同脉之证。盖我朝在大金时未尝非完颜氏之服属,犹之完颜氏在今日背我朝之臣仆。”但令人不解的是,大金国建立者为完颜氏,其姓氏支派繁衍,历久不衰,清代女真是其后裔,何必弃兴盛之完颜氏而另立他姓呢。

于是“爱新觉罗姓氏之谜”越考越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为清代是赵宋后裔,爱新觉罗为赵宋后的后代这一说法。早在清朝鼎盛时,满族人昭槤就在《啸亭杂录》卷10《宋人后裔》中写道:“两汉以下,只有宋氏最为悠久,虽屡遭变迁,其业犹存。即使亡国后,其后裔也没有遭到酷毒。野史说元顺帝是天水苗裔,事虽暧昧不清,但未必有来头。今日董鄂冶亭总督考自己的宗谱,乃知其先人为宋英宗越王的后裔。后为金人所迁,处居董鄂,以地为氏。数百年之后,尚有巍然兴者,何盛德之至也。”所说董鄂冶亭,即铁保,满洲正黄旗人,姓董鄂氏。昭槤是一个说话。做事很随便的人,他的书中把不宜外露的内廷秘闻宣于外,这使他招致罪名。昭槤是歌颂宋之德的,说董鄂氏在宋灭亡数百年而“巍然兴”,是否指爱新觉罗为宋代后裔呢?著名满学专家金启倧先生认为:此说有根据,不能当无稽之谈视之。其证据有多方面。一是如上昭槤所记,董鄂部是满洲紧邻,其主城董鄂城与清代都城赫图阿拉很近,如金人迁赵宋后裔于董鄂,必然波及后来的满洲部之地。而且,宋徽宗、钦宗被俘的地方即五国城,这是清代满洲部兴起之三姓地区,也是符合的。《啸亭杂录》卷4中说:“五国城在今白都纳地方。乾隆中,副都统绰克托筑域,掘得宋徽宗所书鹰轴,用紫檀匣盛。千余年,墨迹如新。又获古瓷数千件。因得碑碣,录徽宗晚年日记,尚可得其崖略。云于天会十三年寄迹于此,业经数载。始知金时五国城即此地也。”昭槤所记,时间、地点、人物都明确,不可不重视。

在东北爱新觉罗氏冠汉姓为“肇”或“赵”,并不冠金姓。金启倧先生说:“数十年来,我对此事十分注意。近年到黑龙江富裕县三家子屯调查时,那里的爱新觉罗确是冠姓赵。后到吉林市遇到一位爱新觉罗氏也冠姓赵。在辽宁听到多位故老相告当地爱新觉罗氏冠姓“肇”、“赵”,并非受辛亥革命的影响。三家子屯的赵喜庆同志还曾和我谈过爱新觉罗应该冠姓赵。见我冠姓反觉奇异。”

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卷3说:“三姓中有民觉罗。国初之黒津秀而黠者来投,因编为旗。其人以国家有民公之封,因自名为民觉罗。黑津乃‘徽’、‘钦’二字讹音也。在三姓东三千里外散处,至东海边。以鱼为生,即以鱼为衣,故曰:‘鱼皮笪子’,或谓‘黑津笪子’名异而实同也。……余内弟左子恕宜,任伯都纳巡检,知之最详。为余言之。”姚元之与昭槤是同时代人,所记更为可信。

ruisseau
见习点评
见习点评
帖子互动: 131
帖子: 1730
注册时间: 2022年 8月 1日 00:55

#15 Re: 爱新觉罗和宋徽宗

帖子 ruisseau »

瞎扯的吧? 爱新觉罗家族的血统早就测过了, 是北亚C, 就是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种, 是蒙古人种一万年以前分出去的一个分支. 爱新觉罗家族的血统跟东北当地的女真土著距离比较远, 反而跟蒙古人比较近一些, 这是比较明确的吧?

头像
F150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3-24年度优秀版主
F150 的博客
帖子互动: 1158
帖子: 23807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0:47

#16 Re: 爱新觉罗和宋徽宗

帖子 F150 »

ruisseau 写了: 2025年 11月 8日 10:08

瞎扯的吧? 爱新觉罗家族的血统早就测过了, 是北亚C, 就是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种, 是蒙古人种一万年以前分出去的一个分支. 爱新觉罗家族的血统跟东北当地的女真土著距离比较远, 反而跟蒙古人比较近一些, 这是比较明确的吧?

努尔哈赤家祖上是元朝的万户,投降了明朝

和DNA测出来的结果,源自蒙古,可以和历史记录互相支持

头像
cover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167
帖子: 3908
注册时间: 2023年 5月 9日 09:53

#17 Re: 爱新觉罗和宋徽宗

帖子 cover楼主 »

赵宋所谓的q是用浙江赵氏推测的,不是古样本,很可能是冒认的祖先

宋代赵伯云墓实测是O2a(原O3)

DNA结果结合家谱来推算宋徽宗的Y染色体类型是一个办法,但是不能作为实锤的证据。还是应该以古样本的检测结果为准。

有条件的话,还是去黑龙江宋朝皇帝的故居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古样本,测一下看看是什么类型,确定一下具体的下游。

图片

赵宋所谓的q是用浙江赵氏推测的,不是古样本,很可能是冒认的祖先,江浙地区,东林党老传统

图片

wolf_north_1234(wolf_north)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帖子互动: 274
帖子: 2421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5日 10:26

#18 Re: 爱新觉罗和宋徽宗

帖子 wolf_north_1234(wolf_north) »

cover 写了: 2025年 11月 6日 14:37

邸永君先生的文章:《清朝皇族后裔,倾心满学研究——我社作者爱新觉罗瀛生先生访谈录》,里是这样说的,爱新觉罗瀛生先生,名文蓬,字瀛生,笔名常瀛生、安吉。满族。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人。满学家,民族学家,民俗专家,满语口语专家,日语专家。1922年12月25日生于日本国横滨市。清太祖努哈赤之十三世裔孙,清代八大铁帽子王顺承郡王的后人,最后一代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文葵之胞弟。启字辈。爱新觉罗瀛生先生素持“爱新觉罗家族乃宋徽宗后裔”说,认为爱新,即满语aisin,是金的意思;觉,应读jiao,即赵,连起来就是归附金邦的赵氏的意思。因此爱新觉罗瀛生先生坚信自己是大宋皇族赵氏的后裔,还刻有一方归化金邦涿郡赵氏的篆印,经常用于落款,就是表达对此问题的看法。

图片

宋徽宗

“觉罗”作为满族姓氏,是以努尔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觉罗”(今黑龙江省伊兰一带)开始的,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含义是,像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从努尔哈赤开始使用的,在他之前,努尔哈赤家族原来的姓氏伊尔根觉罗,伊尔根这个词在满语里面是有贬义的,是贱民的意思。据《皇朝通志·满洲八旗姓》载,女真后裔中的“伊尔根觉罗”姓,其汉姓即为“赵”。《黑龙江志稿·氏族》也称:“觉罗者,传为宋徽、钦之后。”也就是说,满清的某些皇族望族,自己也不排除是北宋皇室后裔的可能。宋徽宗赵佶一生有两多,一是多才艺;二是多子女。据《宋史》记载,北宋灭亡之前,“徽宗三十一子”(《宗室传》,“三十四女”(《公主传》),北宋灭亡,除第九子南宋高宗赵构逃跑外,其余子女均被掠入金国。入金后,据《靖康稗史笺证·宋俘记》称,宋徽宗“又生六子八女”,“别有子女五人,非昏德胤”。也就是说,宋徽宗被俘后,他的女人们共生了十九个孩子,其中“六子八女”是宋徽宗的骨血,而“别有子女五人”则是金人的种。如此算来,宋徽宗被俘前后,生三十八子,四十二女,共计八十个孩子,基本都流落在了金国。徽钦二帝与赵氏宗室以及那数千名被俘官员,作为金人的俘虏,被安置在五国城(依兰)、宁古塔(宁安)一带为奴,称呼他们为贱民伊尔根。而那时的金人则大部分迁移到了生活条件较好的中原。到了元灭金以后,在中原的金人已经融入了汉族,而带有北宋宗室血统的那些贱民,因为条件艰苦,后代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反而以伊尔根为姓氏,并且和当地民族融合,形成了满人的祖先。努尔哈赤起事后,大概是觉得伊尔根这个姓氏不好听,遂按谐音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爱新觉罗。后来伊尔根觉罗改汉姓,大部分又都是改成了姓赵。顺治年间,伊尔根觉罗的家谱上就出现了“赵”这个姓氏。

据调查,东北地区和河北的满族同胞老姓‘觉罗’的没有一家改姓金,全部都改姓‘赵’。而且老话里传说是宋朝皇族之后。满清皇族改姓‘爱新’完全是为了统治女真人的需要。 所以,老赵家的仇已经报拉!

满族话觉罗的确就是赵,满人卷舌。 他们老辈人都有这传说:金亡后,赵宋宗室后裔聚集成一族。 据传“金”(爱新)是在努尔哈赤这一代或上一代才加上的,主要是为了号召女真人反明的战斗情绪。而且“赵”(觉罗)这个姓汉味太浓,必须改。事实上只有努尔哈赤这一赵姓分枝才加上了金,其他赵姓没加,很明显是政治目的。因为女真人不会容忍俘虏的后代统治自己。而已经彻底女真化的努尔哈赤心理上对赵姓也可能有自卑情绪。

至于“满洲”这一不伦不类的称呼和满人都是什么女神下凡生的鬼话主要还是皇太极或他爸编的,哄没文字历史的女真人的。汉族有文字历史他骗也骗不了。从爱新觉罗家族对汉文化的熟悉我决不相信努尔哈赤只读过三国演义,汉人的许多鬼计他都很熟,包括与蒙古和亲。我认为至少到康熙这一代皇族还是知道这故事的。康熙的某些举动很难只以统治需要来解释,里面有感情问题。至于以后为了统治需要没人敢说了,但在民间的赵姓满人还是口耳相传下来。总之老赵家有清二百年,让女真人自称了二百年的“奴才”,娶了无数的女真MM,足可以光宗耀祖一雪前耻了。

以前看了一篇学者60年代访问吉林赵姓满族老人的文章(那时知道典故的还幸存了几位) 据老人讲:满人的姓前头一般都加个外号,就象汉(百度)人的剪刀张,豆腐李一样,用来说明身份地位。而爱新觉罗的本来全称是“依耳根觉罗”。‘依耳根的意思是“贱民”和“穷鬼”的意思。没人喜欢用这姓,这是金朝皇帝为了嘲笑羞辱赵姓宗室强行给他们加上的!这姓一直叫了几百年,直到努尔哈赤当政,觉得大家老是穷鬼穷鬼的叫太没面子,于是就改成了爱新(金)。单只允许他自己这一脉改金,其他赵姓支脉也有改的,一般都根据自己所在的旗改成红觉罗,蓝觉罗等等。

只有那老人家那一脉不肯忘本,仍然用依耳根觉罗,以表示不忘祖先所受的苦难!学者问:那这儿的好多姓觉罗的满胞为何姓肇?老人说:改民国那时大家都不识字,登记员写啥我们也不知道。反正是那个音。(据我现在分析:那登记员一定是个汉族愤青!才挑了这古怪的字,暗讽他们是干坏事的。) 学者又问:那不会是辛亥革命后,满族同胞害怕汉人报复才编的故事吧? 老人讲:绝对不会,那时候东北偏僻小山村谁知道什么革命?他们是根据老话才改的。

这话绝对了,好多满族所谓搞民族研究所谓学者出于某种病态的自尊心,他们不愿承认当了几百年他们的主子的人竟会是宋室后代,他们胡拉乱扯,搞出很多不伦不类的解释来,其实他们自己都不懂满语(更加不懂清代那种多音节老满语),乱找个发音相似的就乱下结论,十分可笑! 他们一会说‘觉罗’是‘北方人’的意思,一会又说‘觉罗’是‘山羊’之意, 一会又说‘觉罗’是‘姓氏’的意思(这说法最可笑,谁会姓“姓”呢?),一会又说‘觉罗’是‘狍子’的意思, 一会又说‘觉罗’是‘穷人’的意思(其实这是误会,老的姓‘依耳根’才有这意,而觉罗是赵,可见他们懂一点就乱下结论)。总之他们坚决不承认是赵,可是东北地区的民间姓觉罗的满族同胞可不认同他们这些说法,他们坚信自己姓赵,是宋室后人!虽然懂点历史的老人们都故去了。但历史不会消亡! 从历史上看,我认为顺,康二帝是有可能还知道这故事的比如说,二帝都曾下令将大批的旗人和汉军旗人改姓赵,他们为何对赵情有独钟让我很难理解。要知道汉人帝姓多了,比如朱,李等等。 又比如说:顺,康二帝对汉文人的态度。

伊尔根觉罗一族,很早就改姓赵了,至于什么原因,不太清楚,记得当时问过,现在记不清了。爱新觉罗改姓赵,最早始于何时,不太清楚,但在乾隆年间就已经很盛行。当时许多皇家子弟都以赵老几自称,以效仿宋朝的赵氏王朝来显示在中原的正统性。乾隆皇帝为此还下过诏书,予以制止,但并未止住。这种风气也传到了民间,把老姓改为赵姓的人日渐增多。

2012年,我去北京圆明园游玩,意外的看了一场书画展,发现有很多爱新觉罗家族后裔画的画,居然和宋徽宗的画有很多神似之处。可以说,这方面是一脉相承啊。以下是爱新觉罗画派的画家资料。

近、现代时期爱新觉罗画派中产生了100多位蜚声海内外的书画巨匠、大师、名家,爱新觉罗家族书画艺术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皇室烙印的独特文化,这种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更造就了一个由家族成员及衣钵传承弟子组成、新老世代相承、独具典雅秀逸风格的书画艺术派别,其艺术特色鲜明,在中国画坛上卓然一家。其山水画“结景幽深,气韵灵动,清和淡泊,雅逸悠然”;其画马“线条稳健,毛肤润泽,风骨清逸,生动浑成”;其花鸟画“亦工亦写,工写结合”;其花卉画“钩皴点染并用,灵活写意”。如今,爱新觉罗家族一批后起之秀在老一辈溥心畲,溥松窗、溥佐、启功等已故名家的带领下日臻成熟,特别是以当代名家毓骏、启贵、毓峋、恒钛先生等为代表的书画家,功底扎实、技艺精湛、已成为爱新觉罗画派新一代中坚力量和新一代的领军人物。

众所周知,1279年大宋被大元所灭,1635年,大元又被大清所灭,1911年,大清被民国所灭,冥冥之中,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文人就喜欢瞎联系,一点逻辑也不讲。

头像
cover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167
帖子: 3908
注册时间: 2023年 5月 9日 09:53

#19 Re: 爱新觉罗和宋徽宗

帖子 cover楼主 »

wolf_north_1234 写了: 2025年 11月 10日 14:23

文人就喜欢瞎联系,一点逻辑也不讲。

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就算是宋徽宗后代,500年后也已经变成野蛮人了

cozofxx
知名作家
知名作家
帖子互动: 38
帖子: 966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9日 00:53

#20 Re: 爱新觉罗和宋徽宗

帖子 cozofxx »

从语言学来说,罗应该就是个儿化后缀。
觉罗就是赵儿。
托罗就是桃儿。

cover 写了: 2025年 11月 6日 14:37

邸永君先生的文章:《清朝皇族后裔,倾心满学研究——我社作者爱新觉罗瀛生先生访谈录》,里是这样说的,爱新觉罗瀛生先生,名文蓬,字瀛生,笔名常瀛生、安吉。满族。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人。满学家,民族学家,民俗专家,满语口语专家,日语专家。1922年12月25日生于日本国横滨市。清太祖努哈赤之十三世裔孙,清代八大铁帽子王顺承郡王的后人,最后一代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文葵之胞弟。启字辈。爱新觉罗瀛生先生素持“爱新觉罗家族乃宋徽宗后裔”说,认为爱新,即满语aisin,是金的意思;觉,应读jiao,即赵,连起来就是归附金邦的赵氏的意思。因此爱新觉罗瀛生先生坚信自己是大宋皇族赵氏的后裔,还刻有一方归化金邦涿郡赵氏的篆印,经常用于落款,就是表达对此问题的看法。

图片

宋徽宗

“觉罗”作为满族姓氏,是以努尔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觉罗”(今黑龙江省伊兰一带)开始的,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含义是,像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从努尔哈赤开始使用的,在他之前,努尔哈赤家族原来的姓氏伊尔根觉罗,伊尔根这个词在满语里面是有贬义的,是贱民的意思。据《皇朝通志·满洲八旗姓》载,女真后裔中的“伊尔根觉罗”姓,其汉姓即为“赵”。《黑龙江志稿·氏族》也称:“觉罗者,传为宋徽、钦之后。”也就是说,满清的某些皇族望族,自己也不排除是北宋皇室后裔的可能。宋徽宗赵佶一生有两多,一是多才艺;二是多子女。据《宋史》记载,北宋灭亡之前,“徽宗三十一子”(《宗室传》,“三十四女”(《公主传》),北宋灭亡,除第九子南宋高宗赵构逃跑外,其余子女均被掠入金国。入金后,据《靖康稗史笺证·宋俘记》称,宋徽宗“又生六子八女”,“别有子女五人,非昏德胤”。也就是说,宋徽宗被俘后,他的女人们共生了十九个孩子,其中“六子八女”是宋徽宗的骨血,而“别有子女五人”则是金人的种。如此算来,宋徽宗被俘前后,生三十八子,四十二女,共计八十个孩子,基本都流落在了金国。徽钦二帝与赵氏宗室以及那数千名被俘官员,作为金人的俘虏,被安置在五国城(依兰)、宁古塔(宁安)一带为奴,称呼他们为贱民伊尔根。而那时的金人则大部分迁移到了生活条件较好的中原。到了元灭金以后,在中原的金人已经融入了汉族,而带有北宋宗室血统的那些贱民,因为条件艰苦,后代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反而以伊尔根为姓氏,并且和当地民族融合,形成了满人的祖先。努尔哈赤起事后,大概是觉得伊尔根这个姓氏不好听,遂按谐音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爱新觉罗。后来伊尔根觉罗改汉姓,大部分又都是改成了姓赵。顺治年间,伊尔根觉罗的家谱上就出现了“赵”这个姓氏。

据调查,东北地区和河北的满族同胞老姓‘觉罗’的没有一家改姓金,全部都改姓‘赵’。而且老话里传说是宋朝皇族之后。满清皇族改姓‘爱新’完全是为了统治女真人的需要。 所以,老赵家的仇已经报拉!

满族话觉罗的确就是赵,满人卷舌。 他们老辈人都有这传说:金亡后,赵宋宗室后裔聚集成一族。 据传“金”(爱新)是在努尔哈赤这一代或上一代才加上的,主要是为了号召女真人反明的战斗情绪。而且“赵”(觉罗)这个姓汉味太浓,必须改。事实上只有努尔哈赤这一赵姓分枝才加上了金,其他赵姓没加,很明显是政治目的。因为女真人不会容忍俘虏的后代统治自己。而已经彻底女真化的努尔哈赤心理上对赵姓也可能有自卑情绪。

至于“满洲”这一不伦不类的称呼和满人都是什么女神下凡生的鬼话主要还是皇太极或他爸编的,哄没文字历史的女真人的。汉族有文字历史他骗也骗不了。从爱新觉罗家族对汉文化的熟悉我决不相信努尔哈赤只读过三国演义,汉人的许多鬼计他都很熟,包括与蒙古和亲。我认为至少到康熙这一代皇族还是知道这故事的。康熙的某些举动很难只以统治需要来解释,里面有感情问题。至于以后为了统治需要没人敢说了,但在民间的赵姓满人还是口耳相传下来。总之老赵家有清二百年,让女真人自称了二百年的“奴才”,娶了无数的女真MM,足可以光宗耀祖一雪前耻了。

以前看了一篇学者60年代访问吉林赵姓满族老人的文章(那时知道典故的还幸存了几位) 据老人讲:满人的姓前头一般都加个外号,就象汉(百度)人的剪刀张,豆腐李一样,用来说明身份地位。而爱新觉罗的本来全称是“依耳根觉罗”。‘依耳根的意思是“贱民”和“穷鬼”的意思。没人喜欢用这姓,这是金朝皇帝为了嘲笑羞辱赵姓宗室强行给他们加上的!这姓一直叫了几百年,直到努尔哈赤当政,觉得大家老是穷鬼穷鬼的叫太没面子,于是就改成了爱新(金)。单只允许他自己这一脉改金,其他赵姓支脉也有改的,一般都根据自己所在的旗改成红觉罗,蓝觉罗等等。

只有那老人家那一脉不肯忘本,仍然用依耳根觉罗,以表示不忘祖先所受的苦难!学者问:那这儿的好多姓觉罗的满胞为何姓肇?老人说:改民国那时大家都不识字,登记员写啥我们也不知道。反正是那个音。(据我现在分析:那登记员一定是个汉族愤青!才挑了这古怪的字,暗讽他们是干坏事的。) 学者又问:那不会是辛亥革命后,满族同胞害怕汉人报复才编的故事吧? 老人讲:绝对不会,那时候东北偏僻小山村谁知道什么革命?他们是根据老话才改的。

这话绝对了,好多满族所谓搞民族研究所谓学者出于某种病态的自尊心,他们不愿承认当了几百年他们的主子的人竟会是宋室后代,他们胡拉乱扯,搞出很多不伦不类的解释来,其实他们自己都不懂满语(更加不懂清代那种多音节老满语),乱找个发音相似的就乱下结论,十分可笑! 他们一会说‘觉罗’是‘北方人’的意思,一会又说‘觉罗’是‘山羊’之意, 一会又说‘觉罗’是‘姓氏’的意思(这说法最可笑,谁会姓“姓”呢?),一会又说‘觉罗’是‘狍子’的意思, 一会又说‘觉罗’是‘穷人’的意思(其实这是误会,老的姓‘依耳根’才有这意,而觉罗是赵,可见他们懂一点就乱下结论)。总之他们坚决不承认是赵,可是东北地区的民间姓觉罗的满族同胞可不认同他们这些说法,他们坚信自己姓赵,是宋室后人!虽然懂点历史的老人们都故去了。但历史不会消亡! 从历史上看,我认为顺,康二帝是有可能还知道这故事的比如说,二帝都曾下令将大批的旗人和汉军旗人改姓赵,他们为何对赵情有独钟让我很难理解。要知道汉人帝姓多了,比如朱,李等等。 又比如说:顺,康二帝对汉文人的态度。

伊尔根觉罗一族,很早就改姓赵了,至于什么原因,不太清楚,记得当时问过,现在记不清了。爱新觉罗改姓赵,最早始于何时,不太清楚,但在乾隆年间就已经很盛行。当时许多皇家子弟都以赵老几自称,以效仿宋朝的赵氏王朝来显示在中原的正统性。乾隆皇帝为此还下过诏书,予以制止,但并未止住。这种风气也传到了民间,把老姓改为赵姓的人日渐增多。

2012年,我去北京圆明园游玩,意外的看了一场书画展,发现有很多爱新觉罗家族后裔画的画,居然和宋徽宗的画有很多神似之处。可以说,这方面是一脉相承啊。以下是爱新觉罗画派的画家资料。

近、现代时期爱新觉罗画派中产生了100多位蜚声海内外的书画巨匠、大师、名家,爱新觉罗家族书画艺术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皇室烙印的独特文化,这种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更造就了一个由家族成员及衣钵传承弟子组成、新老世代相承、独具典雅秀逸风格的书画艺术派别,其艺术特色鲜明,在中国画坛上卓然一家。其山水画“结景幽深,气韵灵动,清和淡泊,雅逸悠然”;其画马“线条稳健,毛肤润泽,风骨清逸,生动浑成”;其花鸟画“亦工亦写,工写结合”;其花卉画“钩皴点染并用,灵活写意”。如今,爱新觉罗家族一批后起之秀在老一辈溥心畲,溥松窗、溥佐、启功等已故名家的带领下日臻成熟,特别是以当代名家毓骏、启贵、毓峋、恒钛先生等为代表的书画家,功底扎实、技艺精湛、已成为爱新觉罗画派新一代中坚力量和新一代的领军人物。

众所周知,1279年大宋被大元所灭,1635年,大元又被大清所灭,1911年,大清被民国所灭,冥冥之中,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回复

回到 “史海钩沉(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