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屠呦呦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诺贝尔奖
2017年12月23日
  这篇文章作者年初就打算写,现在总算写好了。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于2017年1月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此之前,她还荣获了2011年拉斯克奖和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华人。作者认为,这是值得庆祝的大喜事。
  屠呦呦的主要科研成果是发现创制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Artemisinin)。1951-1955年她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学习,毕业后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科学院)工作。上世纪六十年代,为解决越南战争中出现的严重耐药性疟疾问题,毛主席和周总理指示成立寻找抗疟新药的“523项目”,屠呦呦也加入参与到项目组之中。
  受古代中医药典籍《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屠呦呦团队从青蒿/黄花蒿(Artemisia annua)中成功提取了青蒿素结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屠呦呦作出了最突出、最关键、最具原创性的贡献。她率先提出用乙醚低温萃取,这是分离纯化很关键的一步。她还有三个“第一”: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到项目组;第一个提取出有100%抑制率的青蒿素;第一个做了青蒿素抗疟临床实验。而且她还是疗效更好、水溶性更高、更易吸收的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的发现者。
  诺贝尔奖评委对屠呦呦的杰出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青蒿素的发现引起对抗疟新药品的研制和发展,该药品已拯救了数百万人性命,将过去15年疟疾的致死率降低了一半。”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推荐药。所以说,屠呦呦的获奖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的。
  屠呦呦的获奖还创造了若干项纪录。首先,屠呦呦是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其他的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医学、经济学奖的华人获奖者都是在国外接受教育或开展工作。而屠呦呦的求学和科研工作则都是在中国境内进行的,没有任何出国留学或工作的经历。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我国最高级别的科技奖项,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至今共有27人获奖,屠呦呦是其中唯一的女性,而且是唯一的非院士获奖者。另外她也是诺贝尔奖唯一的华人女性获奖者,国务院总理专门致信祝贺。屠呦呦的“三无”身份(无院士头衔,无博士学位,无海外留学经历)也引发了许多相关的讨论和思考。
  青蒿素的发现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屠呦呦本人接受了系统的现代医学教育训练。她发现青蒿素,只是受到古药书的启发,而提取过程、临床试验、分子式分析、人工合成等工作都是严格遵循现代医学的科学规范来完成的。屠呦呦在接受采访时明确指出,传统中医药是个宝库,但不是简单地照搬拿来就行,必须要用现代科学方法来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并加以提高。
  希望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能以屠呦呦为榜样,开拓进取、勇攀高峰,为全人类的科学技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组成人员数量
2017年10月21日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人数是变化的,不固定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为首的毛朱刘周任“五大书记”,实际上就构成了当时的“五大常委”。
  1956年中共八大决定重新增设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八届一中全会选举毛刘周朱陈邓为“六大常委”。1958年八届五中全会增补一名常委,政治局常委增至7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政治局常委会的组成人员频繁变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中央政治局常委增至11人,为历史之最多。然后若干名常委被撤职或开除党籍。1969年中共九大召开,政治局常委恢复为五人,之后减少为三人。1973年中共十大召开,政治局常委会由9人组成。
  因为毛主席等老一辈领导人逝世及其他原因,政治局常委的人数不断减少。1976年10月中旬至1977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期间,在职的政治局常委仅剩叶剑英一人,为历史之最少。1977年8月中共十一大召开,政治局常委会再次由五人组成。1978年及1980年时增至六人与7人。
  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政治局常委会由六人组成,1985年减至五人。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政治局常委仍为五人,但1989年又变成六人。从1992年到现在,政治局常委会比较稳定,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政治局常委会的组成人数为7人、7人、9人、9人、7人。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由多少人组成?这当然只得由中国共产党来决定。但必须指出一点,那种觉得政治局常委人数一直是单数的想法是错误的。从上述历史可见,有很长一段时期,政治局常委会是由六人组成(例如中共八大、十二大、十三届四中全会,等等)。中国共产党党章对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人数并无所谓“单双数”的规定。
 
 
 
 
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面临失败的危险
2017年9月15日
  2017年9月3日,朝鲜进行了第六次地下核武器爆炸试验,并声称成功进行了洲际弹道火箭可携带的氢弹试验。2016年9月9日,朝鲜第五次核试验后也曾宣称其为氢弹试验,但因当量仅约为2万吨而未被外界认可。不过,此次的情况却不同了。
  地下核试验的爆炸当量与其制造的人工地震震级密切相连,可以说震级决定了当量。地震释放的能量E与震级M的关系为:E1/E2=10^((M1-M2)*3/2)。即震级每增一级,能量约增32倍;震级增强0.5,能量增至5.6倍;震级增强0.2,能量翻一番。
  9月3日,中国地震台网与美国USGS率先报告了在朝鲜核试验场附近检测到了地震,他们测量的数据结果都是震级6.3,震源深度0千米。后面几天,德国BGR宣布的测量结果为震级6.1,震源深度1.0千米;NORSAR与CTBTO则都将震级估计从原先的5.8调升至6.1,NORSAR同时将当量估计从12万吨上调至25万吨;日本又据此两次调升当量估计,先从7万吨上调到12万吨,再上调到16万吨。而若是按震级6.3来推算,那相应的TNT当量甚至可能达到30-60万吨。
  很明显,无论朝鲜核爆试验的是增强型原子弹,或是初级“扳机”测试,还是真正的两级热核氢弹,其规模均已远远超过了前五次核试验。无论朝鲜的核弹与导弹是本国单独设计制造的,还是得到了外部的技术或物资援助,毋庸置疑的是,它们在过去两年时间里进展异常快速。
  中国对于朝鲜半岛的政策是鲜明和坚定的,中方的一贯立场和态度是: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坚决反对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但是现在朝鲜的核武器越来越厉害,韩国也已完成“萨德”反导系统的部署,他们都有了“满满的获得感”,而中国的两个政策目标却面临失败的可能。中国以前推动的“六方会谈”已然失败,现在只能希望上述两个目标中至少达成一个,而不是都落空。
  朝鲜不断试爆核弹与试射导弹,联合国安理会也通过了一系列制裁朝鲜的决议,包括禁止朝鲜出口一切煤炭、铁矿、水产品、纺织品、铅、铜、镍、钛、钒、稀土等货物,禁止金融机构与朝鲜交易,禁止给朝鲜人发放新工作签证,拦截检查出入朝鲜的船舶,等等。但制裁决议并未明显减少对于朝鲜的石油供应。决议允许每年出口到朝鲜200万桶(约27万吨)成品油,并维持了朝鲜现有的原油进口规模。
  中国目前供应了朝鲜80%以上的原油,基本均通过丹东至新义州的长约30公里的输油管道运送。2014年的资料显示,其年运量在52万吨(不到400万桶)左右,但以后就未再公布运量和油价数据。此条管道建于1975年,现在已陈旧老化,阀门滴漏,而且原油里的蜡易固化堵塞管道,维护困难,存在不少隐患。作者认为,中国不妨将此管道关停封存,改用油罐卡车或列车或轮船,通过公路、铁路、水运(非船对船)等其他方式来运输出口朝鲜的石油,从而灵敏准确地控制对朝输油。
 
 
 
 
笔记本计算机发生的奇怪问题
2017年7月26日
  今年5月以来,笔记本计算机遭遇了若干次奇怪的死锁无响应问题。具体表现为:在正常使用时突然整机无响应,系统对于键盘按键、USB鼠标、触摸板touchpad、甚至电源开关按钮等均无反应。关合机盖后不象平时那样待机省电,而是仍然处于开机状态。液晶屏幕一直是高亮度,显示画面则始终固定不变。因为已进入夏季,机器温度较高,内置风扇经常满负荷运转来散热。
  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似乎只有重启系统。但在I/O设备都无响应时,已无法使用常规方式重启。只能断开外接电源,再取出电池,通过强制系统掉电的手段来重新启动。但是这样会导致未保存的信息丢失,所以作者更愿意采用的做法是:切断(拔出)网络物理连接,关合机盖,保持连通外部交流电源,并给电池充电。系统不重启,就可以维持现有状态,以期待出现转机。
  更奇怪的是,在死锁无响应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有时不到一天,有时长达几天),作者在未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开启机盖,发现计算机自动恢复正常工作,一切设备问题都消失了。有时系统时钟准确,表明期间并未停止计时。但有时系统时钟则停留在问题出现时刻,须重新设置。
  作者最初怀疑问题原因是网络黑客攻击并远程控制本机。但至少有一次出现问题时,网络连接是断开的。而且每次出现问题后就拔掉了网络物理连接,无法解释系统自动恢复正常的现象。现在倾向于怀疑计算机硬件遭到了电磁干扰或攻击,另外也不排除在外出时有人接触计算机的可能性。
  此问题在2016年10月以前从未发生过,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出现,但今年(2017年)前4个月没有再出现。5月份开始出现较多,6月份约有一个月左右未再出现,到7月份又出现了两次。最近的一次发生在7月21日下午,显示屏突然变为白色后死锁,目前仍然处于无响应状态。而且在插入U盘后,盘上的LED灯不亮,表明USB接口没有电源输出。
 
 
 
 
军队优秀番号传承能增强凝聚力战斗力
2017年5月1日
  军事番号是军队编制体系的重要成分,它既是一支部队的名称标识,也承载着这支部队的历史和传统。军人最注重对国家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部队番号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其载体,是军营文化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军自从1927年建军以来,在革命战争年代,历经了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等阶段,部队的组织和番号变化比较频繁。1948年11月至1949年3月,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全军统一改编施行了70个军的番号(当时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尚未成立)。解放后,虽然经过了若干次精简整编与扩充调整,部分番号被撤销了,但保留至今的军一级番号基本上还是沿袭了当时的格局。
  中国政府于2013年4月发布了《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首次以政府文告形式对外公布了陆军18个集团军的番号。他们是:北京军区所辖第27、38、65集团军,沈阳军区所辖第16、39、40集团军,济南军区所辖第20、26、54集团军,兰州军区所辖第21、47集团军,南京军区所辖第1、12、31集团军,广州军区所辖第41、42集团军,成都军区所辖第13、14集团军。此举是我军提高公开透明度的具体措施之一,表明解放军更加自信、成熟、有实力,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好评。
  这些部队都是有着荣耀历史、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部队。例如,38军和39军在朝鲜战场上建立了赫赫战功,38军更获得了“万岁军”的美誉;40军、15军和12军、13军和14军则分别是海南岛战役、上甘岭战役、对越边境作战的主力部队。其中涌现出的众多战斗英雄的光辉事迹,成为激励和鼓舞一代代新时期军人的重要精神力量。
  军人(无论是现役将士还是退伍老兵)一般都希望自己部队的番号能延续下去。例如,1952年45军和44军合并时,为照顾双方情绪,新组建的部队番号定为54军。而15军在1961年改编为空降军时,由陆军划转至空军隶属,则完整地保留了15军的番号。
  世界军事强国均十分重视军队的番号传承。比如美国陆军的第1骑兵师与第2骑兵团,其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早期,虽早已实现机械化,但仍然以“骑兵”命名,臂章图案也以马匹为主。原苏军的精锐部队“近卫军”,虽然没有古代君王禁军护卫的含意,虽然苏联已经解体,但其名称和证章却一直保留到现在,俄罗斯军人也以能成为近卫军的成员而骄傲。
  作者在2015年就写道,军事改革要立足国情、注重实效,不要搞表面文章、弄花架子。在和平时期,军事改革有很多重要的内容和课题,但部队番号似乎并不在其列。
 
 
 
 
朝鲜是唯一一个在二十一世纪进行核武器试验的国家
2017年4月6日
  至今,朝鲜在2006年10月9日、2009年5月25日、2013年2月12日、2016年1月6日和9月9日进行了五次地下式核武器爆炸试验。朝鲜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21世纪仍然还进行核武器试验的国家。印度与巴基斯坦在1998年的核试验后就再也没进行过核武器试验,到现在也已经差不多20年了。
  地下核武器试验比较隐蔽,外界分析了解的技术手段主要是检测地震波和搜集泄露出的放射性同位素。NORSAR公布了其记录的朝鲜核武器试验的地震波形图,并据此推算出相应的TNT当量分别约为1千吨、5千吨、1万吨、1万吨、2万吨。
  朝鲜第一次核武器试验后,美国国家情报主任发表声明,称通过检测放射性尘埃确认其为核爆炸。《纽约时报》援引美国情报人士的消息指出,朝鲜第一次核试验使用的是钚。但朝鲜在此之后可能生产并使用了浓缩铀来进行核试验。2013年4月,CTBTO宣布检测到了朝鲜第三次核武器试验的放射性同位素,但因发现时间较晚而很难辨别出使用的是铀还是钚。
  朝鲜的宁边核设施(Yongbyon nuclear center)是用属于第一代的Magnox反应堆,使用天然铀为燃料,石墨为减速剂,二氧化碳为冷却剂。目前世界上只有朝鲜还在使用这种类型的核反应堆,朝鲜利用它来提取武器级金属钚。
  朝鲜似乎是在模仿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其核武器能力可能接近于美国在1945-1950年的水平。在美国曼哈顿工程里,Trinity Test Gadget的爆炸当量约为2.1万吨,广岛原子弹Little Boy的当量约为1.5万吨,长崎原子弹Fat Man的当量约为2万吨。当时美国用于生产武器级钚金属的Oak Ridge X-10 Reactor使用天然铀为燃料,石墨为减速剂,空气为冷却剂;Hanford B Reactor使用天然铀为燃料,石墨为减速剂,轻水为冷却剂。
 
 
 
 
金正男被害案
2017年4月3日
  金正男(Kim Jong Nam)是朝鲜前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长子,也是朝鲜现当权者金正恩的同父异母的兄长。2017年2月13日,金正男在吉隆坡机场被两名女子袭击后寻求救助,但在送医时身亡。马来西亚警方展开侦查后将此案定为由朝鲜当局组织策划实施的谋杀案,并公布了7名朝鲜籍嫌疑人(4人已逃回朝鲜、3人隐匿在朝驻马使馆)。3月7日,朝鲜禁止马来西亚公民离境,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Najib)称其为“扣押人质”并“给予最严厉的谴责”,同时也禁止朝鲜公民离境。
  3月26日,当地媒体报道马方拟放躲在使馆内的3名嫌疑人与金正男的遗体回朝鲜。28日,马来西亚卫生部长苏巴马廉辟谣,表示金正男遗体现状并无变化。但在30日晚,纳吉布却发表声明证实了媒体的报道,称马方收到了亲属要求将遗体送回朝鲜的信件,遗体与3名嫌疑人搭机由北京转至平壤。短短几天内就发生如此戏剧性的反复转折,可能是马方受到了某些政治力量的幕后施压。
  争议案件历来是阴谋论者的乐园,虽然每个人的观点看法或许不同,但办案则必须讲证据。如机场监控录像、现场证人的证词、被捕女嫌犯的供述、被害者的尸检报告等,都是重要的证据。而截止目前,马方公布的证据均显示朝鲜当局最具嫌疑。马来西亚副总理扎希德(Zahid)及警察总长哈立德(Khalid)都公开表示,凭借遗体的生物信息确认死者就是金正男。3月15日,扎希德更明确说,马方法医去境外见到金正男的儿子并获取其DNA样品,然后鉴定确认了金正男的身份。
  金正男的儿子金韩松(Kim Han Sol)在欧洲上过学,还接受过媒体采访。但他及其他亲属至今未现身,也未领取金正男的遗体,这难免被外人责怪为“不孝”。现在遗体与嫌疑人都返回朝鲜,无疑使案件侦破愈发困难。此案可能如同女生朱令被下毒案,最后因为证据灭失而使凶魁逍遥法外(两女嫌犯虽是直接作案,但毕竟是受人指使)。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报应偶尓以某种十分奇特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现。当辛普森(O.J.Simpson)从杀妻案里脱罪时,他恐怕想不到后来竟然因为体育纪念品而被重判33年。谁能说这里不暗藏为其妻复仇的因素呢?
  2004年,当朴槿惠带领在野派弹劾总统卢武铉的时候(弹劾案后被宪法法院驳回),她怎么也想不到13年后,自己在总统任上被弹劾下台,还被批捕而身陷牢狱。朝韩同文同种,这样的戏码是不是也可能在朝鲜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