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天下,而不是母蚁的天下

陈和春

不是从“母仪”到“母蚁”
母仪天下,而不是母蚁的天下,现代女权主义政治陷阱的迷雾
在古老的文明中,“母仪天下”四字是对女性最高的尊荣。它意味着一种有德、有度、有方向的母性——以温柔统摄,以智慧守序,以牺牲孕育,以谦卑维系。这样的“母”不是群体性生物的女王,而是秩序与生命之间的中介者,如同天与地之间的慈光。然而,在现代政治叙事的迷雾中,这一象征被扭曲成了另一种生物学隐喻——“母蚁的天下”。蚁群之“母”,不再象征精神的高贵,而是象征繁殖机器、群体意志、权力垄断。她没有个体人格,只有生物职能;她的世界没有自由选择,只有化学信号的服从。这正是当代极端女权主义(radical feminism)不自觉的隐喻宿命:从追求尊严的女性,堕为以性别为核心的集体性政治有机体。
一、从“母仪”到“母蚁”:“母仪天下”中的“仪”,本义为“法度、典范”。母仪者,是用温柔守护秩序,用理性调和冲突的人格象征。她既非弱者,也非统治者,而是“天地之心”的体现。
“母蚁天下”中的“蚁”,则代表群体本能与等级秩序的极端化。蚁群没有个体思考,只有信息素与集体行为。当现代女权运动从追求平等(Equality)滑向权力的夺取(Power),从理性辩证滑向情绪政治,她便在无声中完成了这一变形。
二、政治化女权的陷阱:从个体解放到群体奴役:现代极端女权主义的最大悲剧,在于它表面上解放了女性,实则重新将女性绑入生物学与意识形态的双重牢笼。它以“性别压迫”的名义取消了差异中的尊严;它以“权力平等”的口号摧毁了互补的秩序;它以“身份认同”的政治,将女性人格简化为一种标签、一种投票、一种算法权重。结果,女人不再是自由的灵魂个体,而成了被政治塑形的蚁群成员。在这种意识形态驱动下,连“母性”都被污名化为“父权的阴影”,而“敌意”被当作“独立的象征”。
三、母性与文明的核心:温柔不是软弱:
真正的母仪之德,不是向父权屈服,而是以温柔的智慧驯服暴力,以牺牲的光照亮混乱。文明的起源,不是由战争奠基,而是由母性的秩序养成——从炉火、家园、语言、教育,皆出于这种“安静的创造力”。因此,母性不是对男性的对抗,而是对暴力世界的救赎。
四、走出迷雾:从性别战争回归文明共生:
真正的自由,不在于女性取代男性的位置,而在于人与人之间重新建立信任与责任的契约。当女权政治以“斗争”取代“创造”,以“指控”取代“沟通”,它就背叛了母仪的精神,堕落为“母蚁的统治”。文明若要延续,必须回到那句被遗忘的格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之本在心。”
而心之本,乃母性之光。
结语:“母仪天下”是一种宇宙秩序的象征,而“母蚁天下”则是一种生物本能的陷阱,是政治游戏,权力陷阱。一个代表精神的超越,一个代表集体的坠落。
在这个性别政治化的时代,若女性忘记了“仪”的含义,那么她争取到的天下,也不过是没有灵魂的蚁巢。

此博文来自论坛版块:美国新闻(USA News)

共 2 条评论

  1. 陈和春
    陈和春

    母性的救赎:温柔作为文明的锚点是对母性的辩护:它不是软弱,而是“对暴力世界的救赎”。在进化论语境中,母性是人类从兽性向文化的跃迁之一,现代社会迷失此道:消费主义将母性商品化(“完美妈妈”叙事),政治将它武器化(“生育罢工”)。但真正的“母仪”,如老子“上善若水”——柔能克刚,不争而善胜。若要回归,或许从“家之本在身,身之本在心”入手:教育中重塑“情感教育”,政治中强调“责任契约”而非“零和斗争”。女性若忆起“仪”的本义——不是对抗,而是共生——则可破除“性别战争”的迷雾。男性能从“征服者”转为“守护者”,女性从“受害者”转为“启蒙者”。文明的延续,本就系于此“心之本”。

  2. YouHi
    YouHi

    说的太好了。赞!

评论

© 2024newmitbbs.com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